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湖湘文化网(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官方网站)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当前位置:主页 > 传媒出版 > 正文

湖湘文化与湖南文献

时间:2017-03-19 12:55 来源:湖湘文化网 作者:雷树德 阅读:
1.         湖湘文化与湖南文献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口号,其中精辟论述了民族文化对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这是非常正确的。文献对文化的重要作用不仅表现在文献对文化的传承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文献对文化的复活作用。
湖南文献在湖南文化发展中的具体作用表现为:
一是史鉴作用。一地的鉴往知来,首重地方文献。湖南建设文化强省,离不开湖南文献。
二是发展的原动力。一地的发展固然离不开吸收其他相关的文化的长处以丰富自我,但内因起主导作用,其发展的原动力仍在其固有的文化特质。探求湖南的发展之道,必须吸取湖南文献的精华。
三是特色作用。整个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特色文化,而中华大地内各种地方文化立足于中华众文化之林,必然表现其鲜明的特色,因此独具特色的湖南文献是湖南文化发展值得挖掘和开发的宝藏。
湖湘文化属于南方文化区系中荆楚文化之一种。湘楚自古被称为荆蛮之地,与中原文化有着颇多不同,但是无论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国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国,在与中原的战火交融中,逐渐吸收了中原主流文化,同时仍保持着显明的个性特点,有学者论述荆蛮文化的特点是“亦夷亦夏”。湖湘文化作为荆楚文化之一种,在二千年的历史文献积淀中,逐渐形成了上下求索、探寻宇宙奥秘、研求人生真谛、经世致用、倔强霸蛮、百折不挠的文化特质。在唐宋以前,主要表现为迁客骚人与当地固有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楚骚风格,至宋朝则因道学的创立,为湖湘文化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明末清初以至清代中叶以后,湖湘文化因经世致用发挥到极致而成为中国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新星,湖湘文化的一部分已经上升和融铸为整体文化之中。
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湖南文献源远流长,最近几十年考古出土的马王堆帛书和秦、汉、三国、晋代简牍,充分反映出湖南文献的源远流长及重要价值;历代湖南人(包括流寓)汗牛充栋的著述,集中显示了几千来湖南名人学者、圣贤豪杰的聪明睿智。随着湖南文献的全面整理和研究的深入,将发掘出湖湘文化更多的文化价值。
需要指出的,在众多湘人文献中仍可寻绎其思想的相沿、相感、承先启后的历史脉络,共同表现出湖湘文化的共有特性。在湖南文献的具体选择上,一是要充分考虑文献的核心作用、代表的广泛与重要的程度;二是要尽量以湖湘文化这条主线作为参照;三是要根据湖南的历史发展情况,湖南在清后期举足轻重,相应的对清后期文献选择较多;四是当代的文献数量庞大,但很多还需历史来检验,所以选择时特别慎重。经过多年来对湖南文献的学习探索,特提出以下的选择方案,文中所列的种数和具体文献并非一成不变,容有不同的看法,
 希望获得有关方家的指正。
2 .   五种湖南核心文献
一为屈原文献。屈原(前340-前278)为战国时楚国贵族,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文学才华,楚怀王时人三闾大夫、左徒,草拟诰令,力图变革,主张联齐抗秦。多次遭到朝臣的谗陷与楚王的放逐,但其爱国忠君的情怀不改,于是在流放地湖南沅湘之间,充分吸收和改造了当地文学艺术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后人汇集总称为《楚辞》。屈原开创的楚辞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立的重要文学艺术体裁,具有前承《风》、《雅》后启“汉赋”的重要作用,其后仿效者络绎不绝,如宋玉、景差、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刘向等。屈原的上下求索、爱国忠君、九死而不悔的高洁情怀成为后代湖南人同时也成为所有中国学习推崇的版样。司马迁《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说“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楚辞》自创立以后,历代对其注释、解说的著作层出不穷,形成了以楚辞为内容的文献集群,其中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和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影响很大,屈原文献成为湖湘文献也即成为中国整体文献中的核心之一。
二为周敦颐文献。周敦颐(1017-1073)为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历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南安军司理参军、郴县令、永州通判及广南东路转运使等基层官吏,以为官清廉、敢于任事著称,宋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周氏虽处于基层,仍致力于探求宇宙的大本大源与人生的终极目的。其所著《太极图说》,论述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模式,从而说明人类顺应天理建立理想社会之道,即所谓“立人极”;其所著《通书》为《太极图说》的姊妹篇,重点阐述儒家伦理观念,最后归结为以“诚”为最高的道德境界。周氏影响极大,成为湖湘文化的奠基者,同时成为影响世界的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其学说被奉为官方哲学,历代谥封、褒荣不断提高,被成为“元公”、“周子”,达到神化的地步。历代汇集、解说周敦颐著作者颇多,或称《濂溪集》,或称《周元公集》,或称《周子全书》,其中以南宋大儒朱熹的解说最为完善。
三为王夫之文献。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别号姜斋,明清之际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行县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王夫之少负异才,读书十行俱下,被誉为神童。清兵入关后,曾与好友举义兵于衡山,后任南明王朝行人司行人,一意辅佐永历政权,以图有所补益。但朝廷楚党、吴党内讧严重,王夫之深受排挤,几遭不测,知国事不可为,于是退居于衡阳西部山区,往来于郴州、永州、涟水、邵阳一带,生活异常艰苦,在这种情况下,埋头著述四十年,成为一代学人。
王夫之著作数量极多,论述极为广泛,思想博大精深。他全面编定、评选、批改、注疏、订正、阐释了《易》、《书》、《诗》、《礼》、《春秋》、《四书》、《资治通鉴》、《宋史》、《庄子》、《老子》、《张子正蒙》、《唐诗》、《宋诗》、《明诗》等中国传统经史子集经典著作,所著约一百种,三百九十八卷,传世著作有七十四种,三百七十三卷,收集整理最全者为岳麓书社所出版的《船山全书》,成为湖湘文献的典型代表和中国思想文化宝库。
王夫之文献中的突出成就是其所深入阐述的唯物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他在《自题墓石》中有“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简要地表达了这两个方面的抱负。在唯物主义方面,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胆识,通过对王充、张载、程灏、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理学思家的总结批判,在自然观、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论和心理学等方面都有系统的创新,达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阶段。在爱国主义方面,王夫之继承了屈原的忧国忧民的高洁志行,纵使生活极为穷困,终生不仕清朝。他通过总结历代政治得失和明朝亡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深刻的民族爱国思想,为民族复兴埋下了精神火种,清末及民主革命时期的谭嗣同、黄兴、蔡锷、宋教仁等一大批革命志士通过研读王夫之著作,成为反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勇士,而何叔衡、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创办自学大学,宣传民族大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扬和光大了船山学说。
应该指出的是,王夫之著作长期被湮没,而随着其著作的逐渐发掘、流布,湖湘文化深受其学术思想的影响。王夫之称:“吾书二百年后始显”。从康熙六年(1667)王氏陷居深山著述开始,到同治六年(1867)曾国藩大量刊刻《船山遗书》时,其间恰好二百年。由于清朝实行残酷的文字狱,而船山著作中反清意识浓厚,其著作的湮没起到了保存文献的作用;而随着清后期清朝统治的衰弱,船山著作的逐渐公开和流传,船山文献中的思想火花渐成燎原之势,湖南在清末民初以后人才辈出,事功炳彪千秋,影响寰宇,湖湘文化成为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推期原因,是与王夫之著作的传播分不开的。
四是曾国藩文献。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清湘乡(今双峰)县人。道光间中进士,留京师为官,十年间七迁连升十级,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礼部、兵部、工部、吏部侍郎。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曾国藩因母丧以在籍侍郎身份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于是他以卫道为旗帜,以同乡、同学、亲友等儒生为骨干,招募纯朴的农民,别树一帜,组成一支迥异于绿营和八旗军的湘军,经过十余年的艰难曲折,最终平定太平天国。先后任两江总督、节制四省军务,直隶总督,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死后谥“文正”,被清代称为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的成功在于他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精深造诣和经世致用、挽救时势的政治理想。在开始戎马生涯之前,他已对程朱理学有了独到的见解,他把中国传统学问归纳为“义理、词章、经济、考据”缺一不可的四个方面。他的文章卓然成家,被称为桐城派之湘乡派;他注意日常伦理,提出“书 、蔬、 鱼、猪、早、扫、考、宝”八字家训;他对书法终生爱好,提出刚柔相济的理论观点。他在开始步入政坛之后,一反当时士大夫平庸苟安的混世作风,敢于犯颜直谏,对当时吏治、人才、财政、军事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虽然他精通各门学问,但反对空疏夸大之学;虽然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但强烈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发韧者。
曾国藩的道德、事功、文章引起后人的浓厚兴趣,随着对其文献的探索和传播,百余年来形成了多次“曾国藩热”,不论对其大褒或大贬,都成为湖湘文化和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自清光绪三年(1876)李瀚章辑、湖南传忠书局刊印《曾文正公全集》以来,各种版本频出,而以1994年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30册收集较全,内容包括家书、日记、奏稿、书信、批牍、诗文集等曾氏文献达1500万字,为湖南历代名人著作字数最多者。
曾国藩文献对后世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青年毛泽东对之推宗备至,韶山纪念馆现仍藏有其所阅读过的《曾国藩家书》,上书“咏之珍藏”;1917年致黎锦熙信中有“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见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蒋介石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告诫子弟僚属:“曾文正家书及书札,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当1986年美国《北美日报》得知《曾国藩全集》重新编纂时,评论称“中国爆炸了一颗精神原子弹”。无疑,曾国藩文献已经成为湖湘文献中的重要核心文献,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是毛泽东文献。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今韶山)人。1918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1924年国共合作后选为国务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代理宣传部长。1927年“八七会议上”选为中国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组织秋收起义。1928年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党代表,红一方面军前委书记兼政委。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1933年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遵义会议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任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1936年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至逝世。1945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及全国政协名誉主席。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领袖和导师。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同志深受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湘湘文化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思想的影响,深刻分极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权等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一系列重要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特殊道路;带领党和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文献是整个湖湘文献中的核心文献,同时也是中华整体文献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大量文献,其名作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等。毛泽东著作在世界出版发行据估计有三千多种版本,其中《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印刷最多,有多种版本,流传最广;《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于197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流传有限;2004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文集》一至八卷是继《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之后的又一部体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综合性多卷本著作集;毛泽东著作的各种单行本数量多,流传颇广,各种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著作更是层出不穷。无论是在毛泽东生前还是逝世后,多次形成了“毛泽东热”,毛泽东文献永远值得人们研究探讨。
 
3.  五十种湖南代表文献
 
序号 著    作 名 人 年     代 特    点
1 《 神农本草经》 炎帝 远古传说 中国最早医药书籍。传说炎帝在湖南境内遍尝百草,误食断肠草死于现炎陵县境内。
2 《 禹王碑》
 
夏禹 远古传说 最早碑刻。传说为记载夏禹治水之事,原刻碑在衡阳,长沙岳麓山等处有仿刻。。
3 《 里耶秦简 》
 
  数量巨大,达三万六千枚,补秦代史料之不足,为研究秦代文化的宝贵材料。
 4 《马王堆帛书》
 
   西汉  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军事、医学和哲学,足以考证秦汉文化及古代典籍之异同。
5 《走马楼吴简》
 
  三国吴 数量大,为三国东吴的地方行政文书。对于研究秦汉到两晋南北朝各种制度沿革嬗变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6 《 楚辞 》
 
屈原(流寓)被放逐湖南,自沉汨罗江) 战国末  是中国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立的重要文学艺术体裁,具有前承《风》、《雅》后启“汉赋”的重要作用,
 7 《贾长沙集》
 
贾谊 ,河南洛阳人,流寓。为长沙王太傅。  西汉  西汉政论文与辞赋的杰出代表,其政论后来成为西汉的国策。
 8 《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河南南阳人,流寓。为长沙太守时,正值长沙伤寒大疫,遂著此书以救民。  东汉  为世界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著作,开创中医临床医学。自唐代以来其学说传播于世界各地,日本、朝鲜等国称其为医学“先师”。
 9 《 艺文类聚 》
 
 欧阳询。长沙人。  唐  100卷,征引古籍1400余种,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官修百科全书。保存了唐以前丰富的文献资料。同时,欧体书法列四大楷书家之首。
 10 《 自叙帖》
 
 怀素,永州人。  唐  被称为草圣。《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影响深远。
 11 《周子全书》,主要包括《 太极图  说 》和《通书》。
 
 周敦颐,道县人。 北宋   宋明理学创始人,湖湘文化奠基者。
 12   《胡氏春秋传》   
 
 胡安国(流寓)迁居南岳,筑碧泉书院讲学传道。  南宋  湖湘学派的重要文献。为元明两朝科举考试的经文定本。
 13 《宋史  》《 辽史 》 《金史 》  欧阳玄,浏阳人。  元
 
 欧阳为三史总裁。三史虽皆署名元脱脱,实际欧阳玄之功为多。
 14 《谦谦斋集》
 
 夏原吉,湘阴人。 明   夏为明建文、成、仁、宣数朝老臣,多参与制定明代国家制度。
 15  《怀麓堂集 》
 (即《李东阳集》)
 李东阳,茶陵人。  明  李为明代中期文学泰斗,茶陵诗坛盟主。
 16 《杨嗣昌集》
(《杨文弱集》)
 
杨嗣昌,武陵(今常德)人。  明  杨为崇祯时期首辅大臣,主持中枢参与朝廷决策,其著作为反映明末史实之重要文献。
 
 17  《 楚宝 》
 
 
 周圣楷,湘潭人
 
 明  介绍楚地人物七百多人,并附以山水图,对研究楚地的区域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8  《船山全书 》
 
 
 王夫之,衡阳人。  明末清初  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文库,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发展高峰,承前启后,对湖湘文化影响深远。
 19 《大义觉迷录》
 
 
记 雍正与湖南永兴人曾静问答之词。  清  清朝最为神秘的一部奇书,清雍正皇帝亲自编纂,诏令家喻户晓,而又被其子乾隆宣布应一律销毁。是研究清朝大兴文字狱的重要文献。
 20  《 九溪遗书》
 
 
 王文清,宁乡人。  清  王为清代大儒,曾为岳麓书院山长,著述甚多,影响深远。
 21  
 《沅湘耆旧集》
 
 邓显鹤,新化人。  清  为湖南诗文集之大成,以诗存人,以人存诗,以诗存史,极有功于湖南文献之收集整理。
 22   《陶文毅公全集》
 
陶澍,安化人。  清  陶为清鸦片战争前的重臣和学者,于水利盐政颇著政绩,对晚清湖南的崛起和中国近代都有影响。
 23   《皇朝经世文编 》
 
 贺长龄,善化(今长沙)人。  清  选辑从清初至道光有关经世致用的官方文书及个人论著、奏疏、书札等,640多人,文章2236篇。
 24  
 《浮邱子 》
 汤鹏,益阳人。  清  其人为奇人,其文为奇文,论治国之道,发人所难言。
 25  《魏源集》
 
 魏源,邵阳人。  清后期  其《圣武记》《海国图志》颇负盛名。其著作对近代中国改革思想极具影响力。
 26  《何绍基墨迹》
 
 道州(今道县人)  清后期 何氏通经史、文字学,学问淹博,其书法为清朝屈指可数,影响极大。 
 27  
 《湖南文征》
 罗汝怀,湘潭人。  清后期 此书汇聚元明至清同治间的名臣魁儒、才人节士之文四千余篇,共八百人,蔚为大观。
 28 《白芙堂算学丛书》
 
 丁取忠,望城人。  清后期  其中收有古代数学名著,也有近人数学最新成果,是当时一部集古今数学名著大成的数学丛书。
 29 光绪《湖南通志》 卞宝第、 李瀚章等修; 曾国荃 、李元度等纂。李瀚章为安徽合肥人,卞为江苏仪征人,都曾任湖南巡抚。
 
是志为湖南方志的总结和典范,约1200万字,共十五门三十四目。体例谨严,资料宏富,上自秦汉下迄近代,凡有关湖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民风习俗等史事,无不博采文献,考证典籍,堪称湖南的百科全书
30 《曾国藩全集》(《曾文正公家书》之类)
 
 曾国藩,湘乡(今双峰)人。  清后期  曾氏为湘军创立者,清同治中兴功臣之首,立德、立功、立言多为后世效法,此书为湖南文献中之影响极大者之一。
  31 《左宗棠全集》
 
 左宗棠,湘阴人。  清后期  湘军统帅,平定太平天国、捻军及收复新疆,与曾国藩齐名。
 32 《郭嵩焘全集》
 
 郭嵩焘,湘阴人。  清后期  首任出使英法大臣,其文献反映了近代湖南和中国力主学习西方富强之策的特殊历程。
 33 《胡林翼集》
 
 胡林翼,益阳人。  清后期  湘军统帅。为平定太平天国的主要人物之一。其文献中之《读史兵略》及奏议,颇有价值。
 34 《彭玉麟集》 彭玉麟,衡阳人。   清后期  湘军水师首领。其文献反映其勇于任事、淡于名利、刚烈淡雅之特殊风格。
 35  《国朝先正事略》  李元度,平江人。  清后期  清代人物传记集。共收清开国至咸丰朝的代表人物一千余人。
36 《刘坤一遗集 》
 
 刘坤一,新宁人。  清后期  晚清重臣。探讨和提出育才兴学、整顿变通朝政、兼采西法等变法主张。
  37  《湘绮楼诗文集》  王闿运,湘潭人。  清后期  王氏诗文在晚清名震海内外,为文章泰斗。
38  
 《使西日记》(《曾惠敏公遗集》)
 曾纪泽,湘乡(今双峰)人。  清后期  出使英法俄,其文献反映出近代湖南与中国较早接触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振兴中华的求索历程。
 39 《书林清话》
 
 叶德辉,湘潭人。  清末民国初  全面记载了我国古代图书的历史知识和雕版源流。叶氏著作丰富,即此可见一斑。
 40 《仁学》(《谭嗣同全集》)
 
 谭嗣同,浏阳人。  清末  为维新变法思想的名著,提出猛烈冲决封建网罗的观点,对近代革命运动影响极巨。
  41 《杨度集》
 
 杨度,湘潭人。  清末民国初  从鼓吹帝制到相信民主主义,再到相信共产主义,从其文献中可见杨氏的思想发展与中国近代的思潮变化。
 42 《经学历史》
 
皮锡瑞,长沙人。 清末 系统叙述经学发展演变的诸阶段,既重实学考据却又主张通经致用,反映清末经学研究的特殊坏境。
 43  
 《汉书补注》
王先谦,长沙人。 清末民 国初  王氏学问渊博,牵涉面广泛。其治史的方法大体遵循乾嘉学风,注重校勘。后代史学专家称“王氏所作补注、集解诸作,都是校注书中标准的著作。”
 44 《四魂集》 易顺鼎,龙阳(今汉寿)人。 清末民国初 易氏政事、学问皆有探求,发而为诗,名重一时,与黄遵宪、邱逢甲并称为晚清三大爱国诗人,为湖南诗文典型代表。
45  《黄兴集》 黄兴,长沙人。  民国  民国缔造者之重要人物,其文献反映民国建立的重要理论和艰难实践。
46  《宋教仁集》
 
 宋教仁,桃源人。  民国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国初年国民党主要领导人之一。其文献为研究民国不可或缺。
47 《蔡锷集》(《蔡松坡集》)
 
 蔡锷, 邵阳人。 民国  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其文献反映民国建立的复杂历史过程。
48 《猛回头》 陈天华,新化人。 清末 以血泪之声,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低滔天罪行,风行海内,激起全国反帝爱国热情。
49  
《帝王春秋》
易白沙,长沙人。 民国 列举数千年君主专制的罪恶,唤醒民众铲除帝制,影响深远。
50
 
 
《齐白石全集》
 
齐白石,湘潭人。   二十世纪中国书画艺术大师,开宗立派,影响深远。
51
 
 
《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韶山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影响中国和世界的最主要的革命文献。
52
 
《社会学大纲》 李达,零陵县(今永州市冷水滩区)人。   李达为中共创始人之一,毛泽东称其“从五四时期到全国解放,都是理论界的黑旋风”,并称《社会学大纲》为“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53
 
《地洼学说文选》 陈国达,广东新会人。流寓。   提出了地洼学说理论体系,形成了发源于中国的国际地洼学派。
54
 
《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 袁隆平,江西德安人。流寓。   袁隆平在国内外被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此书是其著作之一,被列为“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十大著作”之一。
55    《四库提要辩证》
   
  余嘉锡,常德县人。   余氏精于考证,此书为其毕生精力所萃,就原著指陈得失,旁征博引,考证详实,为学术界的一部名著。
 
 
      按:连同那个5种湖南核心文献,共55种。
 
4. 五百种湖南重要文献
  限于篇幅,此处从略。今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弘扬文化事业,组织编纂大型丛书《湖湘文库》,选择书刊一千余种,可作为重要参考。
(作者单位:湖南图书馆)【录自2008年10月出版的《湖湘文化研究与交流》2008年第3期总第5期】

(责任编辑:周顺)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推荐内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