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龙阳才子易顺鼎及其“前世”苏晋】丁仕原2016年2期总104
2016-07-13 20:58:39   来源:   评论:0 点击:

易顺鼎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转世,就是这个世界中的奇迹之一。在中国古代作品中,转世的故事举不胜举。当今世界,不时有转世的现象在流传。这一切,人们可能相信,也可能不信。而易顺鼎的来世今生却为他们人

易顺鼎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转世,就是这个世界中的奇迹之一。在中国古代作品中,转世的故事举不胜举。当今世界,不时有转世的现象在流传。这一切,人们可能相信,也可能不信。而易顺鼎的“来世今生”却为他们人及同时代人所肯定,也留下了文坛一段佳话。

   据易顺鼎及当时人的说法,易顺鼎的“前世”是苏晋。那么,苏晋又是何许人也。
   《全唐诗》介绍说: “苏晋数岁能属文,作《八卦论》。吏部待郎房颖叔、秘书少监王绍,见而叹曰:‘后来之王粲也。’应进士,又举大礼科,皆上第。先天中,累迁中书舍人,崇文馆学士。明皇监国每有制命,皆晋及贾曾稿定。数进谠言,以父珦年老,乞解职归侍。开元十四年,为终太子左庶子。诗二首。”曾为吏部侍郎,知选事,多赏拔。与贺知章、李琎、崔宗之、李白、张旭、焦遂被共尊为“饮中八仙”。
     据史料记载,苏晋幼慧,以文章知名当世,曾得慧澄和尚的绣弥勒佛像一面,非常爱赏,说:“是佛好饮米汁(酒),正与吾性合,吾愿事之,他佛不爱也。”因而虽长斋拜佛,却往往无视佛法,破戒饮酒。是其心中明知佛是佛,酒是酒,原无干涉。我行我素,不为俗说所囿。想见其逃禅偷饮时,如逃出世网,遗世独立之态,醉中自是别一天地,故饮酒不碍其拜佛之诚,拜佛不碍其饮酒之真。人生得此真诚二字,不唯杜甫爱之,人皆爱之。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现存的唐诗中苏晋的两首诗是:
1、五排制送张说巡边 
方汉比周年,兴王合在宣。
亟闻降虏拜,复睹出师篇。
祈父万邦式,英猷三略传。
算车申夏政,茇舍启戎田。
严问盟胡苑,军容济洛川。
皇情怅关旆,诏饯列郊筵。
路接禁园草,池分御井莲。
离声轸去角,居念断归蝉。
三捷岂云尔,七擒良信然。
具僚诚寄望,奏凯秋风前。 
2、过贾六
主人病且闲,客来情弥适。
一酌复一笑,不知日将夕。
昨来属欢游,于今尽成昔。
努力持所趣,空名定何益。

易顺鼎(1858—1920),湖南龙阳(今汉寿)县人。字实甫,又字中实(一作中硕),自号很多,最出名者为“哭庵”,清末民初著名诗人。生于官宦家庭,父亲易佩绅曾任山西、四川、江苏布政使。幼聪颖,五岁能文,八岁能诗,幼有神童之目,世称龙阳才子。他曾自述平生云:“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友谑之为‘神龙’。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若惠,莫能以一节称之。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绳之。要其轻天下,齐万物,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大半生奔忙于军旅和官场,希望有所建树,结果事与愿违,最后在贫病交加中离世。留下上万首诗词,被称作为中国最后一代士大夫。
 易顺鼎一生处于山崩地裂、新旧交替的时代,经历了晚清至五四运动的巨变。年轻时,由于父亲在外为官,不断转换地方,易顺鼎很小就在各地游览。经历了不平凡的人生。
五岁时,父亲易佩绅奉命率湘勇赴陕西防堵太平军西进,易顺鼎也随母亲到陕西,居住在汉中。1863年8月,太平军攻破汉中城,慌乱中易顺鼎与家人被冲散,他一人行乞数日,误入太平军中,时间达半年多。后来他自己描绘太平军对他像“小王子”一样照顾。直到第二年春天,易顺鼎才被清军僧格林沁所部救回。见僧格林沁时,他一点不胆怯,因为这位王爷听不懂他的湖南话,他就用手指蘸着唾沫在僧格林沁手掌上写字。僧格林沁很惊异,要易顺鼎用笔写明父亲和自己的姓名。看过后,僧格林沁大喜,赞叹道:“奇儿也!”“神童”之名一时传遍。直到他45岁,慈禧太后召见他时,荣禄还向慈禧讲起这段故事。
也是由于父亲的关系,少时受过湘中大名士王闿运的点拨,很受其赏识,将他和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钧并称为“两仙童”。
易顺鼎18岁考中了光绪元年恩科举人,可谓少年得志。但后来就不顺了,考进士6次落第,23岁时纳资捐了个刑部郎中,30岁改捐试用道,分发河南。两年内在开封先后任厘税、赈抚、水利等局总办,郑州黄河决口,又督修贾鲁河河工,还监考河南乡试,任三省河图局总办。以进呈《修三省黄河图说》被保荐为候补道,加按察使衔,赏二品顶戴。其实这是待补虚衔,他深感怀才不遇。于是请病假,在庐山筑琴志楼隐居。张之洞爱其才干,聘他任两湖书院教席。不久母亲病逝,他回家服孝。 
尽管生平少有奇迹存世,但爱国之心独具。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起,易顺鼎由刘坤一奏调至京,参与军事。因上书云:“不患不出于战,而患一战之后终归于和;不患终归于和,而患失战与和之本。”并提出10项主张,且自请上阵杀敌。翌年战败,清廷被迫与日和谈,拟割让台湾。他再次上言,力主“罢和议,褫权奸,筹战事”。疏上不报。旋赴台湾侦察军情。要求刘永福(时帮办台湾防务)调拨兵力,加强台中防务。因军饷无着,返回内地等饷。后得张之洞筹款15万两,因再往台中,拟交黎景翯(时主持台中军务),用以加强台中防务(一说5万两,交刘永福)。不料刚抵涵江,台中已为日军所占,不得已折回厦门,图谋策划台北士民独立。未几,全台为日军侵占(1895年5月)。是年冬返长沙,调任湖南督销局总办。
光绪二十六年(1900)易顺鼎被委任督办江阴江防。旋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光绪帝和西太后逃亡西安,他又被调驻陕西,督办江楚转运。二十八年冬,简任广西右江道,旋调署太平思顺道。后以与两广总督岑春煊意见相左,被劾罢归。上书都察院,自呈被参冤抑。后经都察院会同继任两广总督张人骏查明得实,至三十三年起复原官,授云南临安开广道,旋调任广东钦廉道。次年秋署广肇罗道,移高雷阳道。
辛亥革命后,易顺鼎先在上海躲避了一段时间,后往返于京沪间,1913年2月到北京定居。这段时间,易顺鼎思想感情相当复杂混乱。清亡后许多人纷纷剪辫,易顺鼎一度仍留着辫子,却写了一首《告剪辫诗》,特意表明自己不剪发并非出于对清室表示忠诚。他的思想与遗老有所不同,对前清并无太多留恋伤感,但对民国初年的混浊局面也不满,尤其鄙视那些前清高官摇身一变而为民国“党魁”。此时,他已无心功名政事,因此曾经贫困到了不能维持生计的地步。后来,他与“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大总统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因诗文结识,并十分投缘,为了谋生,他接受了袁世凯政事堂下设印铸局参事的委任状,后两度代理印铸局局长,升任印铸局帮办。1915年8月任全国选举资格审查专员。1915年9月,他与湖南官绅及立宪派人士61人,上书参政院,要求恢复帝制。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易顺鼎深感失意,进入暮年的他,有感于怀才不遇,一事无成,于是以遗老名士自居,漂泊京师,放浪形骸,风流自赏,与樊增祥等寄情于诗酒声色。1920年8月在北京于贫病中死去,终年63岁。1927年归葬于老家汉寿。
易顺鼎具有文人的共同性。他自负大才,有着忧国忧民之心,但对已经发生的新的时代潮流和思想,却难免疏离和隔膜。因此,他虽然看到末世的危机和弊病,不满和不平,却只能依附于它,成为时代悲剧中的一个角色。同时他命运的悲剧又带有个人特点,有着狂放不羁的操行与矛盾性格,否定了传统(实际上未全部抛弃)的准则,却又没有新的支点,与前代一些睥睨世俗的狂士不同,这是一个因时代巨变动摇了传统价值观,失去了信念支撑也失去了道德羁绊的末世才子。他的经典话语是:人生必备三副热泪:一哭天下大事不可为,二哭文章不遇知己,三哭从来沦落不偶佳人。此三副泪绝非小儿女惺惺作态可比,惟大英雄方能得其中至味。
易顺鼎擅长考据、经济、诗文、词赋,尤工诗,与宁乡程颂万、湘乡曾广钧称“湖南三诗人”。 他又与袁克文、何震彝、闵尔昌、步章五、梁鸿志、黄秋岳并称为“寒庐七子”。是近代有影响的大诗人之一,与湖北樊增祥齐名,有“北樊南易”之称。生平足迹达十数省,多一地为集。有《丁戊之间行卷》、《摩围阁诗》、《出都诗录》、《吴船诗录》、《樊山沌水诗录》、《蜀船诗录》、《游梁诗剩》、《庐山诗录》、《甬东集》、《四魂集》、《四魂外集》等20种,及经史、杂记等共100余卷。其中尤以自述生平诗《四魂集》,以及《丁戊之间行卷》、《眉心室悔存稿》等最有名。诗词雄伟奔放。晚年与樊增祥、陈三立避居京沪间,鼎足骚坛,名震一时,为近代有较大影响的诗人之一。
易顺鼎是近代中晚唐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但其诗风格多样,并非尽法中晚唐;其论诗亦重独创,用典精切、属对工巧、设色奇丽是易氏重要的诗学主张。
正如王森然《易顺鼎先生评传》所说,易顺鼎“平生作诗万余首,刊诗集七十二卷”,约30部,但多已散佚,今存易诗不足三千首,其中所占比重最大、最具特色的是山水纪游之作。今存易诗中山水之作几近三分之一。
易氏山水诗创作可分为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所作与50岁左右于广东任职期间所作前后两期,以前期为多。山水诗集除《琴志楼游山诗集》外,还有《蜀船诗录》、《林屋诗录》、《庐余集·岭南集》、《岭南集补遗》、《甬东集》等集;《丁戊之间行卷》、《吴蓬诗录》、《樊山沌水诗录》、《巴山集》、《广州集》中也有数量可观的山水诗,其他诗集中亦有山水诗零星分布。
易顺鼎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审美型山水诗,旨在展现自然山水形态各异的美学风貌,表达诗人审美愉悦之情。善以歌行体来展现山水的雄奇之美,前期山水诗中整齐的五七言歌行较多,后期山水诗总量不及前期,但歌行的比重却大大增加,且句式灵活多变,尽显长篇歌行的优势。
其中部分作品描绘梦境或画中所见之山水,此种山水并非其亲历的真正山水,可称为虚构型山水诗,《自题秋山捉蝶图》、《为何润夫京兆题画二首》、《夜梦复入一山得此诗》、《三石梁观瀑》等均为此类山水诗。
山水诗外,多为诗友朋辈们唱和。这部分诗是时代的记录,折射出晚清这一大变局中官场与读书人的日常生活。其中有时互相酬和达十多次,尤与樊增祥的和诗为最多。
早在易顺鼎生活的时代,人们就重视易的诗文创作,这在他的诗中多有附录。民国初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的《现代十大诗钞》,其中就有一卷为易的诗集。汪辟疆编著的《光宣讲坛点将录》,将易列入到步军头领中,为“天杀星黑旋风李逵”。全文是:
 
快人快语,大刀阔斧。万人敌,无双谱。天宝诗人有任华,一生低首只三家。李白杜甫及怀素。读君癸丑诗存后,始信前贤未足夸。
 
该书附录的章士钊论近代诗家绝句,则为易顺鼎写了三首诗:
 
诗成濡印锦溪砂,得意笼铜鼓前衙。
杀贼却充名士饼,谋姬应愧美人麻。
 
卢仝马异一流人,只益东郎绮语新。
国运教随诗运去,江南逢处我伤神。
 
诗人盛道比红词,谁见红儿唱紫芝。
鹤立座隅呼要命,也应知命尽何时。
 
钱基博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对易顺鼎作了较为详细的评介。
 
 

易顺鼎的“前世”为苏晋,不仅当时人所共知,作者本人也直言不讳。他曾专门写诗一首《题张梦晋画折枝长卷,寄宗室伯羲祭酒绝句八首》记载其事。诗前有长序一篇,说明了此事的来龙去脉。序中说——
伯羲祭酒得明张梦晋《岁寒三友图》卷,适吴仲饴太守自都旋汴,伯羲遂以此卷托仲饴寄余。盖京师故人,多知余为梦晋后身也。光绪癸未之岁,余尝遇李仙于并门。李仙作诗赠余,初书云:“吹笙王子,乞食张郎。”时在旁者俱不知张郎为谁,惟余尝见黄九烟所作《张灵崔莹合传》,仿佛记有乞食事,因为诸人言之。李仙继书云:“葆其虚灵,戒其颠狂。优昙首出,后事方长。勿求仙篆,且尽人纲。”书毕,又书云: “前王后王,堂堂乎张。维声缥缈,箫韵凄凉。月明虎阜,花暖吴阊。前尘隐约,云胡可忘。”至此始决其所言为梦晋。问后王为谁,曰:“诗中‘昙首’句已明示矣。”问崔莹事,则不答,但称家君为六如后身,与三十年前吕仙语合。它语甚多,不各记。前后身之说,于古有之,虽涉荒渺,非尽妄也。惟梦晋天才隽逸,下笔成文,诗画流传,俱臻能品,其风情才调洵足倾倒一时。自顾荒伧,何堪窃比,则亦昔人所云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而已。然有可怪者三,有相似者五。梦晋名不甚著,知者寥寥,以此为言,似非作伪,可怪一也。梦晋之母,梦周灵王太子晋而生梦晋,故字梦晋,名灵。又梦晋与优人作《子晋跨鹤》剧,其事俱载九烟《传》中,此云“吹笙王子”,亦俨以缑岭升仙太子为梦晋前身。语既相符,似非凿空,可怪二也。且六如之说,三十年前吕仙言之,三十年后李仙言之。梦晋与六如,以师友而为父子,情事宛然,可怪三也。余自少时未至吴越,即结想吴中山水,若有宿缘,其相似一也。少作文字喜用乞食语,意中叫以不能学古人乞食为憾,屡为父师所诃,终不肯改,其相似二也。自稍有知识,即时涉冥想,妄意它日落魄乞食,或能遇一红颜素心人以为知己,未读《梦晋传》时已如此,其相似三也。少作又喜用春人语,华阳王君雪澄曾戏呼余为易春人,其相似四也。余幼时了了,颇窃乡里之誉,义宁陈丈右铭谓“此子似徐文长”,家君甚不悦其言。然陈丈固颇精人伦鉴者,文长、梦晋,本一流人,长老谈言,不无微中,其相似者五也。余既不知六法,所见画亦绝少,梦晋所画,乞未一见,至其诗为世传诵者,仅“高楼明月清歌夜,知是人生第几回”一篇,然能诵此诗者多,而知为梦晋之作者少。《明诗综》采梦晋诗裁一二首,惟载其临终绝笔云:“垂死尚思玄墓麓,满山寒雪一林松。”读其诗为之泫然欲涕。后取九烟《传》再阅之,乃知梦晋实为崔莹死,莹亦竟为梦晋死,六如合葬之于玄墓。九烟生国初,距彼时未远,必非妄言。惜遇李仙时记忆不详,未深问也。乙酉入蜀,观剧,优人演所谓《才人福》者,生旦二脚登场,则梦晋与莹俨然夫妇。此吴中当有之剧,不知蜀中何时有之,何人为之。且所演情节又多附会,与本事不合。丙戌至吴,求观此剧,反无有。每经行邓尉玄墓与山塘七里间,忽忽如有所失。与玄墓山灵约:他日必埋骨于此。适七岁儿阿仁病殇,遂葬之圣恩寺旁,以盟息壤焉。丁亥入都,晤番禺张延秋年丈,问余曰: “小说有名《何必西厢》者,子见之乎?即子前生事也。”亟走厂肆,诣翰文斋,托书贾韩姓觅此书,果得之。盖明末国初人所作,以前之崔、张,不如后之崔、张之发情止义,故名《何必西厢》。所载莹别梦晋诗与九烟所载相同。其诗云:“才子风流第一人,愿随行乞乐清贫。入宫只恐无红叶,临别题诗当会真。”和之云:“地老天荒两恨人,泪珠枯尽海鲛贫。马嵬异代甘同葬,不学三郎负太真。”夫莹与梦晋, 不过文字知已,一见之缘,而至以身许之,九死不悔。虽以宸濠之凶焰,不能加于一弱女子,卒完白璧,归死吴下,其慧心奇节,可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濮青士太守言:曩在崇朴山尚书斋中,见六如所作崔莹小像,粗服乱头,啼妆黯淡。侍女十数辈,左右环立,皆宫人妆,盖初入宁藩邸中时事。非娄妃保护,必殒身藩邸,不能与梦晋终古同穴矣。今此画像尚在尚书家,惜无由得之。梦晋此图,作于正德庚午,在未遇莹以前。伯羲自千里外举以相赠,意殊可感。故详载其事,自题八绝,乞怜才阐幽之君子为之题咏,亦以报故人之殷殷云。己丑岁暮。
全诗为:
 
月下仙人萼绿华,茶红竹翠影交加。
凌寒写出真标格,不是徐熙没什花。
    纸尾亲题正德年,虎丘别墅印文鲜。
    山塘万古春愁海,谁遣名花一泊船。
莹泊舟山塘,始为梦晋所见。考其时事,约略在此一二年间也。
双坟玄墓记曾寻,如雪梅花一尺深。
绝代佳人为死友,天荒地老岁寒心。
吴下狂生跌宕才,早年情死亦堪哀。
此图即是三生石,使我茫茫万感来。
黄茅熨斗记曾看,过眼烟云付达观。
梦到昔年呼酒处,一天风色太湖寒。
吴中某宦家藏六如黄茅渚熨斗柄小景,后有梦晋题跋,以居奇索重值,竟不能购。费君西蠡尝假摹一幅相赠,亦未携之行箧中。
梁园岁暮正无聊,魂断江南不可招。
惭愧故人千里意,汴云燕雪寄迢迢。
飘零墨泪劫灰余,知已生平几六如。
旷代何人能鉴赏,怜才更有毕尚书。
卷首有毕沅小印,殆曾入灵岩山馆耶?
时帆文雅未须称,数有封章在中兴。
圣主即今前席 ,岂容荀相老兰陵。
 
易顺鼎是神童,出名早,属早慧一类人才。从他的前世今生中,可以窥见文化传承的历史渊源。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易顺鼎父子的扶乩一样,从中可见历史与现实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易氏一门四代文豪,令人钦佩。他的父亲易佩绅举人出身,官至江苏布政使,在长沙修有函楼,与文坛知名人士多有往来,有《函档文钞》、《函档诗钞》、《函档词钞》。易顺鼎这一代,除他外,弟弟顺豫光绪进士,曾任江西吉安知府,辅仁大学、中国大学和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湘社集》、《琴意楼诗》等,《全清诗》收有他和胞兄易顺鼎的词作。儿子易君左1923年获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投身新文化运动,被鲁迅划入京派作家范围。1926年参加北伐,开始了漫长的军旅文人生涯,任过多种文化宣传职务,授少将军衔。1949年后避住港台,从事编辑和教育工作。易君左在30年代即以散文集《闲话扬州》闻名于世,一生著书60余部,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艺术上多精美之作。香港文学研究社将他与周作人、林语堂、李广田等名家并列,台湾当代学者称他为中国现代游记写作第一名家。其作品拥有千千万万的港台和海外华人读者,在东南亚享有盛名,不少篇什选进台湾中学国文教材。他的书画均臻上乘,1944年在重庆中苏文协举办过书画展,名声大震。第四代易征,系易君左第三子。他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期在部队和地方从事文化宣传、出版工作,系中国作协会员,晚年担任过《现代人报》总编。作品有新诗集《红豆集》、小说集《南海渔家》、散文集《多伦多来客》、评论集《诗的艺术》、《文学絮语》、文学随笔《文艺茶话》等14部。 这样的家族,该有多么优秀的家风才能得以成就。
易顺鼎是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也是被人误解的知名人物之一。通过他的“前世今生”,阅读易顺鼎的作品,人们不难深入理解传统国学的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会充分认识易顺鼎智慧与才华,从而认识易家,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不深,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发展。(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才子 龙阳 易顺鼎

上一篇:【杨岳斌和《杨氏族谱后序》】杨翔2016年2期总104
下一篇:【曾宝荪的“教育救国”梦】黄禹康2016年2期总10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