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人物 > 正文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刊【余凯营长舍生忘死驱日寇】唐廉诚2015年3期总101
2015-08-28 03:59:42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怀着庄重的心情走访九旬高龄抗日老兵和战火蒙难的八旬老人,发掘、查询文史资料,察看抗日旧址遗存等,从而真实还原了尘封已久的冷水江籍国军少校营长余凯率领部队转战家乡、阻击入侵日军的英勇事迹,令人无比景仰和深切缅怀。
余凯字清喜,谱名友莱,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大同镇长铺子余家岭新院(今冷水江市毛易镇群丰村、同兴乡俩塘居委会),从小受到祖辈书香世家的熏陶(高祖余昌泮、曾祖余光甲同为进士出身),读过私塾,后家道中落。他在担脚(挑煤)路上被抓壮丁,到国军73军部下当伙夫,后当15师第二任师长彭位仁的警卫员。身材魁梧、睿智能干的余凯经军旅历练屡立战功,脱颖而出,相继任班长、排长、连长,1933年4月从国民革命军第四路总指挥部干部教导总队第四期毕业,升任师独立营上校营长(一说为44团一营营长),成为当地名噪一时、俗称“余家岭出了二十四根列皮带(军官服)”的军官之一。
1939年9月至1944年5月,国军与侵陷武汉的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激烈会战。余凯独立营随军、师部从河南转战湖南,参加了持续时间最长、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重大影响的湘北(长沙)4次会战和常德战役、三星湖战役,为家乡抗日救亡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4月,盘踞衡阳的日军分4路向中美盟军飞机场所在地芷江进犯,发动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剑指陪都重庆。国军73军15师等部布防湘中阻击日寇。
占据黑田铺(今属邵东县)、永丰(今属双峰县)的日军47师团以重广三岛大佐支队步兵131联队为主4000余人(一说还有下沅市联队3000余人)。其中先遣队1000余人从黑田铺经插花岭、坪上分三路入侵与余凯故居余家岭同一辖区的新化县大同镇资江中游“上山河”出口繁华小镇筱溪(今新邵县,与冷水江市毗邻),烧杀虏掠,无恶不作,20多人被杀害,上、中、下街店铺民居被大火焚成一片焦土。有梅山人强悍、坚韧气质的余凯主动向师长梁祗六(第六任,安化县蓝田即今涟源市人)清缨上阵抗敌,全营官兵从蓝田移驻余家岭余氏宗祠和老院、新院。余凯管理部队很严,一个士兵吃了小贩两个糖粑,由连里作出处罚,交还小贩钱款并道歉。一个士兵伤病去世,他协同本乡父老妥善安葬。营部在祠堂集训和炊事就餐,祠堂后厅廊柱上刷写抗日标语和青天白日军徽(至今仍依稀可辨),表示守土保家的坚强意志和决心。一个营的官兵能在战地住到营长故居阻击日寇是抗战史上少有的巧合。余凯身着戎装骑上麻黄色战马,凭借自己熟悉家乡地形和院落远近巧妙排兵布阵,指令在隐蔽制高点金竹山腰构筑防御工事,充分做好战前准备。父老乡亲赞许、支持余凯率部回乡抗日护民,腾出房舍给士兵住宿。独立营中余凯的亲友、同乡蒋寿禧(余凯文笔、书法甚佳的勤务兵,后任少尉排长)、余克勤(勤务兵)、余友潮(堂弟)、余丁福(侄辈)、李谟吉等随部队回乡参战。现年83岁的余凯内弟黄民怡回忆当年自己13岁,三次到祠堂里和姐夫余凯相见,一些十来岁的孩童吃过部队大锅饭的锅巴。
4月15日(有的史料分别写为13、14、16日)下午3时,日寇后卫部队入侵离金竹山不远的耙家湾。余凯果断指挥机炮连用迫击炮、平射炮、机关枪集中火力向日寇射击。未曾受到抵抗、长躯直入的日寇突遭袭击一时乱了阵脚,只得就近龟缩到大砖房石氏宗祠内。有些日寇迅速占据小山丘向金竹山方向开炮还击。余凯营阵地炮火停息下来,日寇以为国军不堪一击被吓跑了。岂料余凯营3个步兵连悄然迂回包围祠堂,三面夹击,日寇死伤大半,小部分突围经三溪桥翻山到赵家院子,受到余凯部队追击,连夜逃窜至筱溪,与另一路日寇会合。次日,日寇仓惶渡过资江,突遭盟军飞机轰炸伤亡不少(被炸死的日寇马匹埋尸之地后来多次发生炭疽病,到上世纪70年代被彻底根除),过河后又受到国军其他部队阻击,被迫改道向新化洋溪进犯,阻止了日寇对冷水江和新化县城的侵害。后来有文史学者提出日寇没有入侵与冷水江近在咫尺出产军工重要原料锑的锡矿山,余凯营的阻击是诸多原因之一。当年余家岭父老特编有余凯乳名的顺口溜夸赞:“华仔当营长,炮声隆隆响。痛打日本狗,夹着尾巴走!”现住涟源市蓝田96岁的抗战老兵梁经树(梁祗六师长的勤务兵)回忆余凯当年抗日之勇,说话时不太清楚的低沉口音显得格外激动。
余凯率部在家乡抗击日寇告捷,士气倍增,又请命为前锋追击敌人。他们经禾青、潮水、滑山桥,先敌人一天赶到洋溪,在半山修筑工事埋伏。日军一个团进攻,余凯营仅有四、五、六3个步兵连和一个机炮连,兵力相差悬殊。余凯沉着、灵活应对,采取重点设防、步炮配合、集中火力、各个击破的战术,打退敌人一次次反扑。四连马连长在激战中阵亡,罗排长挺身而出带领全连坚守阵地,余凯立即赶去督战,令机炮连发炮支援,压住了阵脚。一机枪手中弹倒下,弹药手冲上去端起机枪怒射敌人,余凯勤务兵余克勤立刻顶替弹药手。战斗进行了5个多小时,直至黄昏日军不敢恋战收兵撤退,丢下200多具尸体。余凯营浴血奋战受到很大损失,四连只剩下20多名伤员,余凯身先士卒两次中弹受伤。这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是接着发生敌我双方投入更多兵力、留有日寇滥杀无辜民众罪证“万人堆”的洋溪之战的前哨战。后来日军得知,这次战斗就是余家岭出身、炮轰驱赶过他们的那个营长指挥的,于是对他更加提防。后来余凯带伤率部在水东、山联、天龙山等地阻击日寇,毙伤不少敌人,俘敌200余人。由于国共合作抗日、国军多支部队与地方武装顽强阻击,日寇始终未能逾越新化防线,重广三岛大佐被击毙。在国军节节追击下,处于颓势的日寇撤退至邵阳。
多行不义必自毙。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芷江成为远东中国主战场受降地之一。73军15师从溆浦开赴长沙受降。余凯路过家门口仅回家住宿一晚,与妻子黄娥香和4岁女儿余领弟、未满周岁的儿子余和平依依作别。
余凯为人正直,对国统区抗战时“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贪腐和打内战表示不满,曾暗中向军中亲友发牢骚吐真情,也未加入国民党不求加官晋升。他想在长沙解甲归田,回家团聚,过和平安宁的日子,但部队开往武汉、徐州、济南等地夙愿未能实现。余凯在抗战中5次受重伤,1946年11月在山东益都伤口恶化,抢救无效,英年早逝,时年44岁,部队和地方人士在当地为他隆重举行葬礼。他临终前不能说话,两次以手指南方,示意对家人的无限思念和未能归乡的极大遗憾。守候在他身边并给他沐洗更衣装殓的蒋寿禧含泪敬献的挽联,是他戎马生涯的悲壮写照:“抗日八年盼着胜利期望复员伤死他乡无限恨;身经百战体中数弹热衷建国鞠躬尽瘁有余哀。”
抗日英烈,魂归故里。余凯八旬高龄故去的妻子黄娥香生前珍藏、现由其女余领弟保存了他的军营照片、胸牌、肩章、军干校毕业证书、刻名瓷杯、瓷盘、镜框、军毯等用品,文革中被个别人抄去金砖和金条已下落不明没有归还。1993年编纂的《余氏七修族谱》写入了余凯的生平事迹。邵阳市、冷水江市、新化县有关刊物登载了文史工作者撰写余凯抗日救亡英勇事迹的文稿。2014年8月3日,即阴历七月初七中元节,余氏族人数十人按乡俗在余氏宗祠摆放祭品,放炮奏乐,隆重举行余凯遗像祭祀安放仪式。余凯外孙、冷水江市公安局毛易派出所副所长刘国忠,孙子余辉等亲友敬捧他的遗像安放到祠堂五服堂上。市委党史办主任邓卫东、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员余求福参加了仪式活动。
余凯舍生忘死驱日寇的英勇事迹,是我们揭露、批驳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其侵略我国的蹈天罪行、妄图实行军国主义复辟的有力回击和警示。他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保家卫国、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将永垂史册!
调查:余求福  刘国忠  邓卫东  唐廉诚
执笔:唐廉诚  
 
                                 2015年7月6日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冷水江历史(1921—2006)》(中共冷水江市委党史办编纂)
《一曲抗日凯歌》(苏缙如 《邵阳文史资料》 1987年  第八辑)
《新邵筱溪大火——记日军的暴行》 (龙方燎 《邵阳文史资料》 1987年  第八辑)
《抗日志士余凯营长永垂不朽》(蒋寿禧  1987年7月7日)
《情系余家岭》(余三增  2011年)
《守土保家的抗日英雄余凯营长》(匡达人  刘国忠 《新化印象》 2013年9月)
《余凯》(《余氏七修族谱》 1993年编纂)
《余家岭抗击日寇纪实》(余求福 《冷水江革命老区》 2013年第二、三期)
《冷水江人民永载丰碑的抗日救亡运动》(唐廉诚 《冷水江革命老区》 2013年第二、三期)
《抗日英雄——余凯遗像在余氏宗祠安放》(余求福 《冷水江革命老区》 2014年第一期)

分享到:

0
相关热词搜索:专刊

上一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刊【谢梅奴和他的抗战口号印】罗光磊2015年3期总101
下一篇:【晋代湖南学者邓粲其人其书】蒋波2015年4期总10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