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馆藏文物   
[0] 评论[0] 编辑

唐长沙窑青釉绿彩塔纹瓷壶

唐长沙窑青釉绿彩塔纹瓷壶唐长沙窑青釉绿彩塔纹瓷壶

名称:唐长沙窑青釉绿彩塔纹瓷壶

时代:唐代  级别:一级

尺寸:高24厘米  口径3.4厘米  底径11.3厘米

来源:长沙窑窑址出土

收藏单位:湖南省博物馆

浮屠即来源

                          ——唐长沙窑青釉绿彩塔纹瓷壶

作为一座以外销为导向的窑场,长沙窑从一开始便主动吸收国内外各种优秀文化,并将优秀文化中的元素运用到瓷器的装饰中,这其中佛教文化便是其装饰因素的来源之一,而这可以从长沙窑瓷器上的纹饰、贴花及诗句得到验证,最为典型的瓷器当属青釉绿彩塔纹瓷壶。

青釉绿彩塔纹瓷壶,小直口,扁腹,前有多棱短流,两侧上、下各有一耳,以系背绳。佛塔纹背壶施白色化妆土,流下的正面以铜为着色剂的绿彩绘出七级佛塔,塔的两侧树木耸立,示意塔位于茂盛的森林之中。壶的腹部所绘的塔纹是典型的中国式的楼阁,塔下有方形的台基,顶部有塔刹。从壶上纹饰设计分析,这类瓷壶或为僧侣用物,便于外出化缘或云游时途中所需。

塔纹装饰出现在瓷器上,这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代,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在后期经历了“会昌灭佛”,但是纵观唐朝历史,崇佛还是占据了主要,尤其是武则天执政等时期。由于皇室对佛的热衷,因佛教在全中国广泛传播起来,相应的与佛教有关的寺院、佛塔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现今在国内保留下来很多唐代的佛塔便是例证,比如大雁塔、小雁塔等。

长沙窑选取佛塔作为装饰纹样,是结合自身特点后的最佳选择,因为立体化的腹部不同于纸本或绢本等,所以也就不可能像纸本那样绘制整幅佛教寺院图,只能选取其中最能代表佛教的塔作为纹样元素,而这也说明佛塔在佛教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佛塔,诞生于印度,一朵晚开的佛教艺术奇葩。它的特殊形制给佛教的偶像崇拜增加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同时也为人类建筑史上留下了一份特殊的宝贵遗产。“塔”,梵文Stupa音译窣堵波。原义:坟、庙。起源于吠陀时代的印度诸王死后皆筑一半圆形坟,也可解释为安葬佛陀之坟,礼拜佛陀之庙。关于塔的形成还有一个佛教传说:佛陀被弟子从比舍问及怎样才能表示对他的忠心和虔诚时,没有答话,而是把身上的方袍平铺地上,又把化缘钵倒扣于袍上,再把锡杖竖立覆钵之上,这就是印度佛塔的雏形。因印度人深邃的灵魂关怀意识,从而使佛塔一开始便以“坟”的建筑外形表现出来。塔的建筑形制彰显了塔的崇高地位——佛陀的涅槃地,众人礼拜佛的圣地。

印度佛塔的最初形制仅是一个圆丘,大概到了阿育王时代,始成覆钵式,上置平头,下为台座,平头之上又置竿和伞,一共五个部分组成,即:基台(最下面的圆形或方形)、覆钵(半球形的主体)、平台(在覆钵之上的一个方形,内藏遗物,称为方龛)、柱(平台之上的柱竿)、盖(柱竿之上的华盖)。原先的舍利埋在塔的圆丘之下,自从设置了平头,遂将舍利移至石块垒成的平头之内,后来又于平头四壁凿龛,周围绕以石质栏楯,栏楯之上亦施雕刻。覆钵式圆丘意指苍天,台座表征大地,竖立的柱竿暗示无形的轴线,天地万物围绕着中心轴被组织了起来,伞即华盖是各种天界和统治着上天诸神的象征。

平台中的遗物是佛陀现世显现,整个佛塔又是印度佛教一种宇宙论的象征。塔的半球文字anda意为蛋,义为内含种子(bija)的子宫,都不是指向死,而是意味着生。因此,从宗教史的角度看,塔所承接的不仅是皇室的陵墓,而更是佛的象征,涅槃的象征,宇宙的象征。由此可想,佛塔在印度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和对印度人深远的影响。

约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汉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佛教也被汉文化加以吸收改造,佛教中国化了。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东晋十六国时的繁荣,南北朝时期形成六家七宗,隋唐时更形成八大宗派,这时,佛教在中国已达到鼎盛。顺应佛教的发展,自佛教传入始,佛塔就在中华大地上安家落户,注定要接受汉文化的改造,演绎成中国的塔文化。它的建筑形制和象征意义在中国大地上也同时逻辑而历史地展开着。两汉时期,印度佛图就嫁接在中国的楼阁上,而成楼阁式塔。到南北朝时,从建筑形式到象征意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全面走向中国化。中国佛塔,种类繁多,姿态万千,从建筑形制上看,平面分类就有:四方塔、六角塔、八角塔、十二角塔等等;层级上分有:单层塔、三层塔、五层塔、七层塔、九层塔等等。从建筑材料上看,由汉代的木塔,发展成唐代的砖石塔,并一直占中原佛塔之主流。从建筑形态上看,则有楼阁式塔、亭阁式塔、密檐式塔、支提式塔、金刚宝座式塔、花塔、宝箧印金塔、过街塔和塔门等等。再从象征意义上看,佛塔的演变兵分两路,一路是佛教意义上的汉化,另一路则完全是世俗功用,如:瞭望塔、灯塔、风水塔。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强国,有三百年的历史,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空前发展,这一时期先后形成一些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从而佛教得到大发展,建立了很多寺院和佛塔,在我国佛塔史上掀起了第一次高潮。唐代的佛塔主要分布在陕西西安、河南嵩山、山西地区、山东历城、北京房山、云南等地。唐代的塔平面基本上都是以方形为主,式样有楼阁式和内部空筒外部密檐式。无台基和基座,塔基从基础砖砌到地面之上,塔身光而平,不做任何雕塑。唐的佛塔内部都做木楼板,然后用木梯上下。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塔诸如平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唐以后寺塔布局发生巨变,出现了大殿前建双塔或一塔一阁并峙等过渡形式。唐代佛塔的典型代表是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长沙窑吸收佛塔作为装饰纹样,除了唐代佛教大发展及佛塔遍地而起的大环境外,还与本地佛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唐一代,长沙地区的密印寺和麓山寺由于寺院主持以及众多得道高僧的不断努力和众多名人及官员的推崇与支持,使得寺院规模不断扩大,信众也越来越多,也使得当时的三湘文化中佛教因素越来越浓。麓山寺和密印寺只是当时三湘大地众多佛教寺院中的两例,但是这两座寺院恰恰代表了唐代三湘大地佛教文化的典范,从这两座寺院我们可以看出佛教文化在该地区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崇秀全.论佛塔建筑之形成及其中国化[J].民族艺术2002(2)

2]张驭寰.中国佛塔史[M].科学出版社2006年

3]徐华铛.中国古塔造型[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

4]张海军.浅议长沙窑与佛教之间的关系[N].中国文物报2008.11.12

撰文:张海军

供稿:长沙市博物馆 李历松

来源:2015年《悠远的印记:长沙文物精品漫谈》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唐长沙窑青釉“寒食元无火”瓷壶    下一篇 唐长沙窑青釉褐斑贴人物纹瓷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