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碑刻墓葬   
[0] 评论[0] 编辑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  位于长沙芙蓉区马王堆,距市中心约4公里。原为河湾平地中隆起的一个大土堆。堆上分布西汉墓三座,一号墓位于东冢稍偏北,二号墓位于西冢。三号墓位于东冢一号墓的南端。三墓均长方形地坑竖穴,由封土、墓道、墓坑和墓室组成,方向正北。墓道均设于墓坑北端。二、三号墓墓道为斜坡式,一号墓墓道底部作阶梯式。封墓填坑情况基本相同,棺椁四周及顶填塞30-50厘米厚的木炭,底部及木炭层外均以白膏泥封固。白膏泥最薄处10厘米,最厚处1米有余,最后填五花土夯实。葬具均为棺椁数重。一号墓二椁四棺,外棺长4.84米,宽2.9米,高1.52米,底部有二层底板和一层枕木。外椁壁板与内椁壁板间形成四个边箱。东、南、西边箱大小相同,长2.96米,宽0.36米,北箱长度也是2.96米,宽度则为0.92米。内椁壁板围成的空间即是棺房,四层棺正好套入。棺记、边箱上盖顶板一层,然后再盖盖板二层。棺房内放置套合紧密的四层木棺:第一层黑漆青棺,第二层黑地彩绘棺,第三层朱地彩绘棺,第四层锦饰内棺。四层棺的形式都是长方盒形,内涂朱漆,黑地彩绘棺以黑色为底,主体花纹用灰、粉绿等偏冷间色,及带间色的暖调子。彩绘内容为神图象百余个,间以云气,其中怪神、怪兽占一半以上,朱地彩绘棺的主体花纹则用黄、褐、棕等较明亮或近暖的色绘制,内容为龙、虎、朱雀及鹿仙人等祥瑞图案。二棺绘画布局合理,形象生动,变化多端,锦饰内棺即是髹漆后在棺盖和四周壁板粘贴菱形花纹毛锦和铺绒绣锦。二号墓因被盗掘,棺椁腐朽,仅存底板。三号墓棺椁结构与一号墓基本相同,但棺只有三层,外棺和中棺为髹棕色漆的素棺,内棺外贴以起绒锦为边饰的绣品。二号墓因被盗掘,尸骨腐烂无存。三号墓仅存骨架、经鉴定为30多岁的男性。一号墓尸体保存完整、皮肤浅褐黄色,润泽有弹性,五官清楚,黄黑色头发,口内尚存牙齿16颗,经鉴定为女性,年龄50岁左右,身高1.54米,体重34.3公斤。其葬式为仰直束肢,脸上盖丝织物二件,双手握绣花香囊,足着青丝履,两臂肱部缚以丝带引自足端,连同青丝履系于足背,着贴身衣两件,外裹各式衣衾十八层。出土时,棺内有20厘米深,约合80升的无色透明液体。经解剖,死者生前患严重冠心病和多发性胆结石等多种疾病,由于胆绞痛引起的冠心病发作而死亡的可能性最大。肠胃内有甜瓜子138粒,说明其死前曾吃甜瓜,死的时间当在瓜熟季节。三座墓葬中,一、三号墓随葬器物保存完好,两墓各出土器物2000多件。2000多件器物可分为帛书和帛画、简牍、漆器、乐器、陶器、木俑、丝织品、竹及其他共10大类。其中:帛画和帛书25件,其中西汉长沙国地形图和南部驻军图,是从未见过的新资料,有的与传世文献有不同程度的出入,是稀世珍贵文物。简牍922支,漆器共500件(不包括髹漆的兵器和乐器),乐器8件。陶器54件。木俑共266件,可分为着衣俑、雕衣俑、彩绘俑、桃木小俑四类。丝织品两大类,一类是已加工成形的成品,另一类是未经使用的成幅织品一共61卷。竹笥98个。此外,三号墓中出土博具一套。根据三座墓葬的相互位置及其出土的长沙丞相软侯之印利苍印章及随葬物推断一号墓和二号墓为西汉长沙王丞相利仓夫妇并穴合葬墓,一号墓主人应为软侯之妻辛追。三号墓主应为利苍儿子利豨兄弟。(原载1997年11月出版《长沙百科全书》长沙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来源: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编辑:周顺2024年3月29日更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定王台    下一篇 竹山岭遗址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