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馆藏文物   
[0] 评论[0] 编辑

《宋人鸜鹆图》

《宋人鸜鹆图》《宋人鸜鹆图》

名称:《宋人鸜鹆图》

类别:绢本花鸟画国家一级文物

时代:宋代

规格:纵23厘米 横24.2厘米

来源:1980年易元久先生捐赠

今藏:长沙市博物馆

运以精心出以妙笔

---------宋人鸜鹆图 

工笔花鸟画,在朝有着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精密不苟的工笔花鸟攀上新的高峰,两宋文人画家也都有不同的贡献。宋人不仅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而且从中表现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把自然属性与道德品格相联系,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的作品。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宋代社会大变于唐,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宋代高度重视文治,高度重用文人,社会政治风气的变化引起了士人政治态度的变化。文人们对政治具有了更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更深刻的忧患意识。宋代的政治特点和宋人的政治态度,对文化艺术,特别是宋代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有人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时期。而宋代文化是中国的典范型、经典性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之中的两宋花鸟画在当时也有了空前的发展。由于受到帝王的推崇,皇家画院的建立,苏轼等文人自觉自为理论,绘画史论著作和绘画市场及花鸟画家们师法造化的创作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宋代花鸟画的发展和提高,使宋代花鸟画创作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长沙市博物馆藏的《宋人鸜鹆图》是一幅绢本团扇小写意花鸟画,纵23厘米,横24.2厘米。鸜鹆俗称“八哥”,是长江流域最为常见的留鸟之一,其貌不扬,其声不佳,但千百年来却深得人们的喜爱,究其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 一、性不畏人,多吃害虫。二、擅长效鸣和模仿人语而且惟妙惟肖。三、聪明乖巧,易与人亲近。鸜鹆是极少数能粗放(不用鸟笼)鸟种之一,它们会与主人形影不离,表现出只有哺乳动物才会出现的那种亲,如轻咬手指、掏耳朵、亲吻,甚至它们会喜欢与人在一起睡觉。所以千百年来,鸜鹆一直都被当做宠物饲养。《宋人鸜鹆图》中鸜鹆立于右侧,嘴微张向左,双爪紧抓树干,而树干部分用线虽细,但局部变化仍然非常微妙,线条的顿挫转折很有书法的笔意。八哥的色彩亮、灰、暗分配非常合适,爪部采用“析甲沥粉法”为之,对于表现鳞片的质感还是很合适的。眼睛部分仅仅用焦墨点一圆点,而不分染瞳孔的复光,也不点高光,是古代中国禽鸟画的特点之一,有别于当代流行的“玻璃感”画法,更有一番装饰情趣。在传统书画构图的影响下,此幅画作构图既讲究构图形式的周密,又讲究绘画内容的自然生动。远近两组秋天的干枝,枝头已无一片树叶。一只鸜鹆稳稳的抓住枝干,其视线向着前方,鸜鹆它仿佛刚刚落在枝头。鸜鹆可谓画中的点睛之笔,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画面构图采取稳定的三角形构图形式,枯枝贯穿整个画面,远方还有一组细小的树枝做点缀,形成了强烈的空间对比。鸜鹆在画面右边中部偏上的位置刻画入微,显出蓬松柔软的羽毛,质感超强。另一面则巧妙地采用留白技法,再一次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整个构图虽然不是完全“对称式”但是仍然四平八稳。迥异常品给人无尽的遐想。

《宋人鸜鹆图》这种花鸟画折枝式构图形式,在审美本质上与庄老哲学的宇宙自然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宋人观照自然方式的体现,蕴涵着深刻的道家美学的精神内涵。“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画多画少并不是问题,而是有没有达到那个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也是老庄删繁就简、归根曰静思想的体现。折枝花鸟的构图大都留白,而空白美亦中国画构图的一大特色,对空白的经营在整个构图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营得当,可以使笔墨形象在空间布局上更符合大小、黑白、虚实、奏、疏密等形式美的法则。折枝式构图作为花鸟画的一种构图方式,无疑体现出花鸟画已经成为了画家参与悟道的载体。

《宋人鸜鹆图》没有落款也没有任何的提拔与印鉴,但是它所流露出来的文人气息与道释精神,还有画作本身的精妙绝伦丝毫不能影响它作为一件国宝级文物而存在,那么这件珍贵的文物是怎样进入到长沙市博物馆来的呢?又是怎样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古画历来是以名家名作被世人收藏,但是人们也许忽略了一种经典的画作,那就是佚名古画。其实古代不出名的画家大有人在,因为种种原因没能位列画家行列,但是其笔墨功底不输于名家。

这首先就要归功于此画的捐赠者易元久先生了,易元九先生是湖南省文史馆研究员,他诗书画印无所不能,而且也是一位大收藏家,大鉴赏家。20世纪40年代的一天,易老先生在古玩市场上闲逛,突然在一位老者的摊位前发现了几张字画,拿起细看,没多大意思,正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突然看见老者身旁一堆画下露出一个深黄色的绢本的角,遂拿起细看,这下只觉心里突了一下,有底了,于是稍作镇定的问了老者画价,老者报完价后还嘀咕了一句,“摆了挺长时间了,也没人要,你看中了就出个价拿走吧。”易元九先生当即以报价把画拿下了。此后,此画在易元九先生的珍藏下躲过了文革“破四旧”。直到1980年2月9日,易元九老先生决定把自己珍藏的38幅珍贵字画捐赠给国家,由长沙市文物工作队所接收,其中就包括这件鸜鹆图。1980年春的一天,全国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一行应邀来到了长沙市文物考古队对鸜鹆图等一批珍贵文物进行鉴定,经鉴定鸜鹆图为宋人真迹无疑,并欣然题下“宋人鸜鹆图”,邦达1981年,长沙市博物馆把《宋人鸜鹆图》送到上海博物馆进行精裱珍藏,2007年,经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宋人鸜鹆图》被定为为国家一级文物。

我们唏嘘一张画里头能有那么多风雨,那么多内涵,而通过《宋人鸜鹆图》,带出了一群人,而这一群人反映出了一个时代,而这一个时代又在指引我们找寻着另外一个时代。

这就是文物带给我们的价值,我们庆幸《宋人鸜鹆图》能够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也衷心的希望流散在外的文物早日找到那个好好照顾它的“家”

参考文献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邓白注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

姚舜熙概念·手法与再创造:花鸟画的形式探索 福建美术出版社,2004

徐书城中国绘画断代史丛书·宋代绘画史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王立华邱东联《文物大抢救》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8

撰文:张兴伟

供稿:长沙市博物馆 李历松

来源:2015年《悠远的印记:长沙文物精品漫谈》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曾纪泽篆书十一言联    下一篇 谭延闿行书七言联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