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长沙网旗下长沙百科网  > 所属分类  >  馆藏文物   
[2] 评论[0] 编辑

清末民初醴陵窑釉下彩瓷瓶

醴陵窑宣统二年釉下三彩山水人物图瓷瓶醴陵窑宣统二年釉下三彩山水人物图瓷瓶

名称:醴陵窑宣统二年釉下三彩山水人物图瓷瓶

时代:清代

规格:纵37.7厘米 横27.6厘米 高22厘米

级别:一级文物

来源:长沙民间征集

今藏:长沙市博物馆

醴陵窑釉下五彩山水人物图瓶醴陵窑釉下五彩山水人物图瓶

名称:醴陵窑釉下五彩山水人物图瓶

时代:清代

规格:高47.4厘米 口径12厘米 足径13厘米

级别:一级文物

来源:1980年10月31日长沙市文物工作队收购

今藏:长沙市博物馆

醴陵窑水墨山水亭园图笔筒醴陵窑水墨山水亭园图笔筒

名称:醴陵窑水墨山水亭园图笔筒

时代:民国

规格:高13.7厘米 口径12.3厘米 底径12.3厘米

级别:一级文物

来源:长沙民间征集

今藏:长沙市博物馆

实业思潮下的创新与完美

——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

   三件百年前精美瓷器,可一窥清末民初唯美追求。说起醴陵釉下五彩瓷,不得不提到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熊希龄先生。那么,这是一段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

1907年12月,湖南省东部小城醴陵迎来了一位37岁的年轻官员。他眉目清晰,面阔圆润,头戴镶边小帽,身着立领长棉袍,体态微微偏胖,有着中国传统官绅的沉稳气质。此人虽然年纪尚轻,却深受当地人敬重。他,就是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奠基人、后来的民国总理——熊希龄。

熊希龄是湖南凤凰人,一生热血奔腾,参与了诸多重大的政治活动,但不管是清末维新运动,还是组建民国内阁后的政治改革,在风雨飘摇的清末民初政坛,他的政治理想最终均化为泡影。然其实业救国思想和笃实的工作作风,却在当时办了不少对历史颇具影响的事。较为著名的是他创办了湖南最早的报纸——《湘报》以及著名的香山慈幼院。细数下来,他的开创之举还远不止于此。其中之一,便是筹措资金、引进机器、组织人员在湖南醴陵创办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实验基地和生产基地——湖南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公司。

醴陵,素有“瓷城”之称,这里地处沩山之旁,渌水之畔,大片纯净瓷土裸露于露天,是制陶瓷的理想场所。醴陵烧制陶瓷历史悠久,远在东汉时期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然而直至清末,当地烧造的还是以青花碗为主的粗瓷,质地粗糙,只是供平民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大路货。

1905年熊希龄在醴陵姜岭之南选址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就定位其产品必须是像日本瓷器那样的细瓷,然后配以釉下五彩的典雅装饰,该产品当为瓷器中的至上精品。他的这一想法源于1904年随清廷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时的所见所闻,那时的熊希龄经湖南巡抚端方推荐作为参赞参与这一考察行程。在日本,他目睹了日本瓷业的高度机械化和精湛的技术,一向有着“实业救国”想法的他,立刻萌生了回湘后创办瓷业学堂和瓷业公司的设想。1905年,在熊希龄奔走下,湖南省府支持建立了湖南瓷业学堂,熊希龄他亲任校长。次年,又在学堂前面建造了工场,定名为“湖南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与湖南瓷业学堂,两个机构一套人马,学堂以招收本地窑户子弟为主,并聘请了数位日本教员与中国专家一同教授制瓷技艺。学员学制较短,为半年,或一年,学成后即可到工场从事生产。为了生产出完美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熊希龄亲赴日本采购机器与颜料,重金聘请日本技师,并还采购了不少各国新式瓷器,供学员观摩学习。

1907年12月,熊希龄因追随原湖南巡抚赵尔巽而任职东北,故辞去了设在醴陵的湖南官立学堂校长和公司总理职位。临走并对学堂和公司提出系列建设性治理整顿措施,为公司在1908年后走上正轨提供了思路。

在熊希龄离湘后不久,湖南瓷业公司终于成功制造出玛瑙红、海碧、草绿、艳黑、赭红5种高温釉下颜料,真正生产出具有醴陵特色的釉下五彩瓷器。继五彩瓷器问世后,公司又通过接色、罩色、混合等手法,调制出更多颜色,所谓“醴陵釉下五彩瓷”中的“五彩”,事实上后来指的是“多彩”。

醴陵瓷既“多彩”,又清淡雅致,用来烧制中国传统水墨山水图案,恰到好处。为此,湖南瓷业公司特聘请国内绘画技师加入其中,专门负责在坯体上作画。瓷器外立面对于绘瓷者来说,就像一张铺好的素白长卷,他们在上面按照传统的山水花鸟画来布局构图、挥洒笔墨。醴陵窑瓷器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即来源于其上的绘画,那些精妙中国山水图案蕴含了无尽的灵气和意蕴。醴陵窑釉下五彩瓷器,其“画瓷”创作主体多为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画家。如张晓耕、彭筱琴、陈直生、粟谷生、黎立生等,都是湖南著名画家,花鸟、人物、山水无不擅长。

1907年至1909年,是为醴陵湖南官立瓷业学堂数名日籍教师任职时间,这一时期醴陵湖南瓷业公司生产了一批具有日式风格、又融汇了西洋绘画技法的作品。当然,这类瓷器在醴陵瓷的数量上只占少数,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装饰大部分还是以中国传统画为主。

陈设瓷一直以来都是瓷器中的精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晋唐以来,崇尚古风,历久不衰。达官贵人往往喜欢在居室中摆上一些古董,古画,陶冶性情,使居室增加典雅高贵之感。近代醴陵窑的陈设瓷,以传统山水画、人文画为主要装饰题材,也是为了满足市场的这一诉求。

长沙市博物馆藏的这件醴陵窑宣统二年釉下三彩山水人物图瓷瓶,仅以黑、赭、绿三种色彩,用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技巧,描绘了一幅绝美的山水图画。画面以山为主体,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棱角分明的山石间,有飞瀑直泻,奇松伸展,还有那不知名的树木,瘦弱挺拔的枝干间开着星星点点的红花。远山朦胧如黛,近石巍峨逼人。山峰高低错落,高者耸入云天,有亭台、楼阁和吊脚楼参差于山顶、山腰和山下各处。山下树木葱郁,江流环绕,有隐者悠悠从山间小桥上走过,有渔人淡然坐于湍急江水中的一叶扁舟上。整画面,构图饱满精巧,山峰气势磅礴,江水绿树恬静幽雅,配合瓶体端庄秀美的造型和细腻洁白的底色,堪称瓷器中的大气精湛之作。

另一件醴陵窑釉下五彩山水人物图瓶,其器形与上一件瓷瓶相比,大同小异,都是高约半米的陈设瓷瓶,颜色比上一件更加丰富,却不失清新淡雅。画面描绘的是一处临江空地上,身着蓝色长袍的男子即将远行,送别者有二人,一为手持拂尘的道士,一为身着紫衫的文人,另有一个红衣矮个挑夫随行挑着行李。河面上,赤脚船夫头戴笠帽,持杆伫立船头,目光朝向岸上三人,似乎送别的场面已持续了很久。岸上有树木数株,光秃秃的枝头,树叶已落尽,灌木丛中却盛开一团团的红色的杜鹃花,可能是一个早春的清晨。碧蓝的水面上泛起一层白白的薄雾,薄雾幽幽弥漫于山间水上,飘向远方。古诗云:“雨里烟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颜色的深浅交融、变化掺杂,实非一般功夫可以尽到那层韵味。

直至清末,长江以南人们出远门,仍以走水路为主。临江送别,也就成为了古来吟诵的桥段。李白《送友人》中有“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白居易《南浦别》里有“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里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件瓷瓶表现送别时的清冷伤怀情景,与古诗词中的意境显然是一致的。

民国七年(1918年),醴陵窑遭受重创。北洋军阀张敬尧部下张宗昌、李传业军队火烧醴陵,瓷业公司财物被抢劫一空,机器设备几乎全部变卖,以充军饷,醴陵瓷业公司陷入瘫痪。至民国九年(1920年),沈明扬担任场长,重拾烂摊子,公司在惨淡经营中艰难生存。民国十三年(1924年),场长王昌经建立“湖南模范窑业工场”,由于厂房、设备等条件有限,优质颜料短缺,工场生产的多为小件瓷品,如印泥盒、笔筒、水盂、瓷印章等,彩绘颜色比较单调。

长沙市博物馆藏醴陵窑水墨山水亭园图笔筒,就是模范窑业工场的产品之一。笔筒高13.7厘米,直径12.3厘米,其上描绘了一处幽雅的亭园别院,亭园别院由双层楼阁和茅草搭建的回廊组成,园内草木葱郁,园外有簇簇芭蕉倚窗而立,竹石相映其间,主人与客人闲坐于回廊之内,芭蕉庇荫之处,长辫及腰,应是清朝人。园后两株梧桐斜出,有山石、草丛分布其旁。画面用单一黑色线条描绘,工笔细致,意境幽雅。图中空白处有七言绝句一首:“盖茅为屋矮檐遮,自掩双扉待客过。手种芭蕉三百本,绿天清绝静无哗。”这首诗同时也出现在了晚清海派名家陈允升的一幅类似的版画作品中,版画上描绘的也是一幅庭园芭蕉图。有人说此诗是为陈允升创作,也有人说其作者应比陈允升年代更早。诗文反映的是躲避俗尘闲居静读的生涯与情趣。自芭蕉就是文人雅士青睐的植物前三名。历代仕女读书图中,多有窗外芭蕉情景。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在其《闲情偶记·种植部》中专门提及芭蕉的好处: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模范窑业工场的生产人员,多是以前瓷业学堂学生,注重文化气息,因此,他们用单调的颜料画出体现文人气韵的清素画面,书卷之气跃然瓷上,却使小巧器物更显玲珑雅致,让人爱不释手。

长沙市博物馆藏的这三件醴陵瓷珍宝,由于是釉下彩的缘故,其保存基本完好,画面清晰,没有褪色。所谓“釉下彩”,是指在瓷器未烧的生坯上进行彩绘,然后上釉入窑,经过 1300 ℃左右高温烧成,其画面被覆盖到釉的下面。釉下彩相比釉上彩,有两大明显长处:一为健康环保,无毒无害;二为平滑晶亮,不易褪色。与之相比,同一时期著名瓷都景德镇生产的釉上浅绛彩瓷器,易磨损掉色,精美程度似不及醴陵釉下五彩。

值得一提的是,1915年醴陵瓷器远涉重洋,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The 1915 Panama 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参展的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瓶为中国赢回了金牌奖章。醴陵瓷也被国外舆论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长沙市博物馆藏的这三件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精品,是中国瓷器艺术品中的瑰宝,体现了东方人的唯美精神和人文气韵。

参考资料:

[1]邓文科.醴陵釉下彩瓷[M].轻工业出版社1984,10.

[2]梁遐.美学视觉下的醴陵窑釉下五彩瓷[D].长沙:中南大学,2012年.

[3]张瑛.清末“浅绛彩”的人文艺术性[J].艺术研究,2013,2.

撰文:胡琼

供稿:长沙市博物馆 李历松

来源:2015年《悠远的印记:长沙文物精品漫谈》

编辑:周顺

附件列表


2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明崇祯青花花卉纹瓷灯    下一篇 醴陵窑洪宪元年开光图文瓷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