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有机棚改 千年老街玩“穿越”

2015-9-23 08: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95|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都正街历史文化街区内白墙青瓦与麻石巷路相映成趣,古韵悠长。
  有机棚改让昔日破旧的都正街重现历史风韵。
长沙晚报记者 黄汝兮

  窄窄的长长的巷子两边,老房子又升起了炊烟。刚刚下过小雨的街道上,青石板缝里的青苔绿得鲜艳。黛瓦青墙,雕花门帘,这样的场景并非是明清时期的街巷,而是在长沙繁华的城市中心——都正街。时尚文艺的青年旅社、咖啡店,坐落在一处处古朴的老宅里,千年老街也玩起了“穿越”。

  继今年1月主街建成开放后,都正街历史文化街区7条支巷也已于近日基本完成外观建设,国庆节将正式对市民开放。面目一新的都正街,已渐渐让人忘却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危房遍布、隐患重重的模样。2013年,针对都正街芙蓉区段历史文化街区提质改造的“有机棚改”项目启动,家园蝶变的历程正是由此开始。

  棚改与改造旧城保护文脉

  有机结合

  据历史学家研究,长沙地名的出现不晚于战国中期,可能早于公元前11世纪。照此算来,长沙这座城市存世已近三千年。对于一座这样的城市而言,大拆大建的旧式棚户区改造,不仅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更重要的是它会斩断城市文化传承的脉络。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对古遗址、古建筑、古街区的保护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在棚改调研中,曾反复叮嘱市、区相关负责人,推进棚改工作决不能简单地大拆大建,更不允许对历史古迹造成破坏,要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好空间布局,让长沙三千年的历史文化脉络得以保护和传承。

  正是在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科学改造理念的支撑下,长沙市摸索出了一条“棚改与改造旧城保护文脉有机结合”的有机棚改模式。这一模式坚持不大拆大建,而是采取保护、改造、经营的措施,着眼于延续和传承城市历史,并注重更新基础设施,使之恢复其原有的使用价值。

  “有机棚改”让都正街重现历史底色

  全长314米、宽5.5米的都正街,东邻天心阁、西至蔡锷路、北至人民路、南到城南路,是古城长沙保存下来的历史街巷之一。这里曾聚集被称为“定湘王庙”的善化县城隍庙,纪念湘菜祖师爷的詹王宫,以及传承湖湘文化和梨园风采的桃花井,朱熹、张栻等对湖湘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也纷纷在这里留下过身影,将湘学薪火相传。一时间,思想的火花、学术的精见、时代的回响,都在都正街老巷中激荡不息。

  经过历史的变迁,都正街却渐渐褪去昔日风采。区域内房屋建筑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建,房屋普遍低矮且密集。加上道路狭窄、基础设施老化、居住环境恶劣,已经没落成长沙核心区域的一块伤疤。这里的住户大多数的家庭主要收入靠房屋租赁。因房屋破旧、街区功能杂乱,房屋租赁收入并不高。在2013年群众工作直通车工程过程中,居民们共提出水、电、路、气、绿化、车位、消防、市政管网、危房改建、安防、弱电等11个方面的问题,对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也是忧心忡忡。据相关人员介绍,2012年10月18日,这里发生了一场火灾,致2人遇难。

  2013年9月,长沙市芙蓉区委区政府启动对都正街芙蓉区段历史文化街区提质改造的“有机棚改”项目。确立了以人为本,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挖掘街巷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的三大改造任务。这一项目需改造房屋面积约4万平方米,涉及住户人口约1069人。预计总投资约1.9亿元。

  千年老街华丽转身碰撞城市生活

  经过近三年改造建设期,到今年9月底,詹王宫、城隍庙、桃花井等历史遗址景点将完成修复,一个集餐饮、旅游、娱乐功能等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大型历史风貌商业区将走出历史尘埃,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四方来客。

  意大利里昂保留不同时代的城市“断层”,让古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面貌和谐共存,传承了城市的文脉。上海以石库门里弄式建筑为基础,碰撞现代商贸,改造形成城市时尚地标“上海新天地”。让古宅、古井、古店重回老街,都正街并非唯此一例。千年老城的华丽转身,只是“有机棚改”方案推行的剪影。为缓解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的矛盾,提升城市品质、惠及民生,长沙市制定的“有机棚改”方案,将文物保护纳入棚户区整治大规划中,对许多历史旧宅进行修缮,修整好的不可移动文物继续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活。

  以都正街有机棚改项目为代表,长沙市目前同步推进的历史街区提质改造项目还有天心阁周边(高正街)地块棚改项目、古道巷有机棚改项目(三期)、太平街棚改项目等有机棚改项目。

  数字

  2015年住房保障工作

  进展程度数据

  8.67万户

  2014年9月,长沙市公布了《关于全面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在五年之内,实施城区棚户区改造8.67万户,基本完成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

  12625户

  2015年,长沙市内五区铺排棚户区改造项目35个,计划改造12967户、174.41万平方米。截至9月17日,已有28个项目启动征收签约和开工建设,共计改造12625户,为年度任务的97.36%。

  16402套

  全市计划实施54个项目18009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总面积达83.18万平方米,总投资19.75亿元。截至9月底,全市已开工52个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共计16402套、75.0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8.21亿元,开工率为91.08%。

  对话

  长沙市住房保障局局长李志坚:

  “有机棚改”着眼点

  放在长远利益

  长沙晚报:本月初,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在长沙巡查保障性安居工程时,曾给长沙都正街“有机棚改”项目点赞。您认为,这个项目之所以会成功,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李志坚:都正街“有机棚改”项目从规划到完成体现了“三省两高”的效果。“三省”,即省钱、省时、省力。“省钱”体现在这个涉及4万平方米、1069户住户的棚改工程,财政直接投资的资金仅为1.26亿元,花费大大低于国内同类项目。“省时”体现在,整个项目从规划到完成,项目耗时仅用3年,同类项目一般需要6年。“省力”体现在,项目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大力拥护支持,从推进至完成,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长沙晚报:遍布国内众多城市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一直是民生领域里不可规避的课题。因其涉及面广、触动利益大,一直被称为“难啃的硬骨头”。您认为,以都正街为代表的“有机棚改”模式为何能顺利推行?

  李志坚:首先是因为项目着眼全局。都正街“有机棚改”项目切实向公共设施和公益项目倾斜,不以短期盈利为目标,将着眼点放在了全局的长远利益。

  其次,是因为项目改善了民生。都正街“有机棚改”项目从立项到执行,都紧紧围绕创宜居、造福祉、复古迹、促经济四大惠民要素。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例,棚改前这里的居民业主租赁门面的租金约为300元。街区完成提质改造后,租金翻涨10倍至3000元每月。实实在在的实惠让居民们感受到“有机棚改”的好处。

  最后,是因为项目推进依靠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这是我党积累的宝贵经验。都正街“有机棚改”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法宝。设立社区“特邀主任”平台,邀请居民参与;敞开大门,推行民主决策;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历史街区的工程质量。很多社区居民自发帮助项目指挥部做通违建居民的工作。整个项目拆违6000余平方米,没有一名城管参与、没有一起纠纷、没有一回上访、没有一例强拆。

  本版图片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陈飞 余劭劼 摄影报道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6 00:18 , Processed in 0.09814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