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湘潭、溆浦的苦难来回湖南画脉幸存

2015-7-11 15: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73| 评论: 0|来自: 潇湘晨报

湖南1.jpg

7月10日,湖南烈士公园,纪念长廊正在修缮。图/潇湘晨报记者 辜鹏博

湖南2.jpg

1951年春,华中艺专迁至长沙东郊陈家垅,就在纪念长廊下。

  烧了校舍,教学不止;毁了纸笔,画脉不断。兵荒马乱的抗日时期,湖南作为战略大后方,接纳了省外流离而来的美术院校,而本土的美术院校亦被迫在省内颠沛四方。

  那时的美术学生,他们走过多少迁徙路,他们在哪里学习,经历哪些观念嬗变,体味什么样的百态人生。长沙、湘潭、溆浦、沅陵、桃江……本期湖湘地理和你一起,踱过一条晴佳巷、透过一扇木雕窗、看一汪沅江水,寻踪一幅湖南抗战美术院校疏散图,留下一行飘着硝烟味的脚注。               文/梁美兰

  长沙,晴佳巷。梧桐仍然繁茂。

  1923年,湖南第一所现代专业美术院校“华中艺专”在此成立。那一年,陈国钊仅仅12岁。这位后来的山水画大师,成为华中艺专历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1944年,这个33岁的青年,带着这所学校,在战火中,长沙、湘潭、溆浦间走了一个来回。

  一个苦难的来回。

  历史常常赋予青年人以使命。陈国钊拿着一本同学录,一路向湘西逃难,一路召集走散的学生。在溆浦龙潭向家冲的破旧祠堂里,学校恢复上课。

  后来在中国绘画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湖南八老”有六位毕业于此。师承陈国钊,几乎成了他们共同的标签。湖南八老之一的易图境记得当年他画了一幅竹子给陈国钊看,老师只给了两个字的评价“潇洒”。60年后,陈国钊想要易图境的一幅画,还是选了这幅竹子,说的仍是60年前的那两个字“潇洒”。

  隔着60年的时光回望,仍然潇洒。

  易图境说有两本书对他影响很大,一本是吴昌硕的册页,一本是刘海粟的画册,在用笔用墨上极大地改变了他。这两本在镇上赶集地摊上买的书,竟然影响了一生。

  战争未让湖南画脉中断,热爱和坚守,总会改变些什么。

  湘潭“朝霞塘”买不到油彩,画不了油画

  1938年华中艺专因为文夕大火停办时,陈国钊刚刚26岁,从上海艺专毕业的他已担任教师7年。

  命运多舛。31年间,华中艺专流离迁址多达15处。

  1923年8月,“华中高级艺术专科学校”(华中艺专)在长沙北门晴佳巷成立。1927年,学校迁往长沙市北区油铺街。时值大革命时代,学校有地下党组织,马日事变后被迫停办。次年夏,华中艺专恢复办学,在长沙北门外洋火局对门西院(现文昌阁以北的工农街),以半捐半买方式购得昭潭中学校舍一栋,从此有了固定校舍。1938年11月长沙“文夕大火”,校舍被焚,师生被迫离校,学校停办。

  1939年,在湘潭籍校友的协助下,学校迁入湘潭古塘桥万家坳杨泗庙复学。不到2年,因学生猛增,杨泗庙已不能容纳,学校迁往肖家塘肖家大院。这是一座碉堡式的砖木结构四合大院,有大小房间100余间。院外是一口大塘,四面群山环抱,树木青翠。师生们谐其声改为朝霞塘,师生们绘画甚至书信来往,都使用朝霞塘这个名字。

  即使战乱,那仍是一个梦想如朝霞的年代。

  那时候,陈国钊教授山水画。马少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时华中艺专的教师都是名流,如教绘画理论、中国山水画的陈国钊,教水彩画中国花卉的黄遐举,教油画和木炭画的张柏年。当时的校长叫周磊村,马少桥还记得他专画墨竹。“笔势苍劲,但同学们不欣赏他的竹子,讥笑他在‘编篱笆’,因为他画的竹叶总是交叉成片的。其实他的绘画水平也不低,现在要找一位这样的画家,也是很不容易的。”

  抗战最艰难的时期,老师们工薪极低,为半义务职。“同学们作画的纸张是宁乡、邵阳出产的土纸,木炭画自己用柳枝烧炭条。”想画一幅油画就难办了,因为买不到油彩,只能学学理论,难以付诸实践,真刀真枪地画幅油画。

  溆浦龙潭破天荒举办了画展

  1944年,湘潭沦陷。

  校长何董因病回了江永老家。由董事长黄遐举全权代理校长。

  朝霞塘没法呆了。

  陈国钊和黄遐举一道,经湘乡到邵阳,住在资江北岸的拙园。这时,一位叫曾广訚的女生病逝,也只能草草安葬。

  “学校刚刚开始布置老师同学疏散,枪炮声就在耳畔炸响了,连箱子和棉被都没来得及拿,便匆匆加入了逃难的人群。”易图境回忆,“老师和同学都走丢了,行李画箱丢掉了,读书求学的希望破灭了。”

  几个月后,易图境却意外接到华中艺专在溆浦恢复开学的通知。原来,在校友帮助下,学校迁移到怀化溆浦的龙潭复学。陈国钊随身携带着华中艺专的同学录,每到一个地方就把当地的同学召集过来。教室就设在祠堂里。华中艺专租下了龙潭镇向家村的向氏宗祠,把大殿当作教室。风雨飘摇中保存下来的华中艺专,不仅没有没落,反而前来复学的学生日渐增多。

  在龙潭,陈国钊举办了画展。这次画展是破天荒的,陈国钊和他的同事、学生一起,将几年来的绘画代表作,搞了一次展览。展览影响很大,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半年之后,日本人打到到怀化一带,迫近龙潭。陈国钊仓皇带领学生们向溆浦县城转移。到溆浦后,学生们住在郊外一所破烂的木结构寺庙里,一切教学物资、生活物资都无法携带。

  让人赞叹的是,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高级艺术师范科有4个班仍能顺利毕业。

  易图境在回忆录中写道:从这些名家身上,人们不难看到,在战火硝烟中艰难教学的老师,是怎样的钟情于传统艺术。

  日军投降后,华中艺专的师生陆续迁回湘潭,但是朝霞塘已经破烂不堪。

  1947年,华中艺专迁返长沙。先后迁址小林子冲、油铺街、幸福桥、广益小学、丽文中学(现为长沙八中)、烈士公园长廊、橘子洲。1954年夏,湘江特大洪水,学校被淹,师生并入第一师范艺术师范科。到此,结束了华中艺专的历史。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4 18:20 , Processed in 0.09194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