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拉锯3年,366岁的玉和酱园还是拆了

2015-4-2 22:0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37| 评论: 0|来自: 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2012年,省政协通过多种途径为玉和酱园奔走呼吁,换来一时平静;3年后,随着推土机的轰鸣,这家百年老字号疲惫倒下


  ◆文/图  本报记者 龚菁琦

  

  3年前,一道拆迁令让长沙百年老字号玉和酱园摇摇欲坠。一群省政协委员和专家们站在风口浪尖,为原址保护玉和酱园奔走呼吁,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本报曾持续关注事态发展,先后刊发多篇报道(详见湘声报2012年8月10日《363岁“玉和”生死劫》、8月17日《原址保护玉和酱园是我们的责 任》、10月13日《陈润儿批示省政协<专报>建议原址保护玉和酱园》、12月8日《省政协提案委协调督办玉和酱园保护提案》)。多方努力之 下,玉和酱园似乎归于平静。

  

  然而,3月下旬,消息传来,拉锯3年之后,366岁的玉和酱园已被拆掉一半。

  

  多方呼吁原址保护

  

  3月25日,湘声报记者来到长沙坡子街,只见蓝色围挡内的玉和酱园满目疮痍。杂乱的电线缠在窗边,而窗户里只剩一片空洞。有两层楼高的“玉和”招牌,依然挺立着,似乎还在固执地坚持什么,虽然“玉和”两字已从鲜红变成煞白。

  

  门厅内长长的柜台上满是水泥灰尘,一只红灯笼孤零零地倒在台面上。门厅的后面曾是2009年建立的玉和醋文化博物馆,里面有两面由六叶尺砖建造的清代砖墙和木甑、苏缸等传统的酿醋工具。

  

  双凤实业公司副总经理、长沙玉和醋文化博物馆馆长袁立告诉湘声报记者,玉和酱园即将搬离原址,目前博物馆中收藏的物件都已封存,正在寻找安身之处。

  

  “愤慨,痛心,无奈!”得知玉和酱园终逃不过被拆的命运,袁立如此感叹,“我们为争取原址保护呼吁了3年。”

  

  2012年夏天,玉和酱园即将拆迁的消息,登上长沙各大媒体的头条。随即,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研究员万里,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沙市文史专家陈先枢等7人联名向长沙市政府发出呼吁信,建议将玉和酱园原址保护。

  

  “保护老字号,是传承长沙3000年文明的需要,也是当代长沙人的神圣使命。长沙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上多灾多难,一大批文物古迹遭到人为破坏,所以更应珍惜所剩不多的文化根基,对玉和酱园的保护势在必行。”在联名书上,专家们言辞恳切。

  

  之后,省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组织6位省政协委员到玉和酱园调研,向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报送了《请求原址保护玉和酱园的紧急呼吁》的社情民意信息,并提交了相关的提案。

  

  “坚决防止突击野蛮拆迁事件的发生,确保363年的‘玉和’老字号免遭人为毁灭。”省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原主任欧长伏曾这样表态。

  

  社会各界的呼吁得到长沙市领导的积极回应,长沙市相关领导在省政协提交的社情民意上作出批示:“要重视政协委员反映的问题,建议把原址保护好。”

  

  拉锯3年终妥协

  

  “虽然有市领导定了保护的基调,但是这3年并未见任何书面保护方案,也没有人主动过来和我们谈保护的问题。”袁立说,“当2014年12月拆迁通知再一次下达时,我们措手不及。”

  

   “这一次拆迁谈判进行得异常艰难。我们为谈判准备的政府文件、领导批示、专家建议等材料加起来差不多有3本书厚,谈判会议也开了不下20次。”袁立说, 他们曾提供多种方案,原址修旧如旧、拆后原址重建、与开发商合作建博物馆、自行购买开发商门面回迁等,但都被逐一否决了。

  

  “开个价吧!”是袁立听得最多的一句答复。为顾全大局,玉和酱园最后只能妥协,签订了相关协议,同意一部分货币补偿,一部分换地补偿。

  

  在项目拆迁负责人何昕(化名)那里,湘声报记者听到了另外一种说法。

  

   “我们非常肯定,这一切都是在法律程序下办的事。首先,针对玉和酱园现有建筑能不能拆的问题,我们做过多次研讨会,有文物部门专家鉴定,这是一座现代建 筑。玉和酱园原建筑在文夕大火后不复存在,后来的场地做过布市,也做过菜市场。”何昕说,“拆迁并不违背《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条例。”

  

  对于各方关心的地下文物,何昕说,一旦在施工时挖掘出来,会及时请文物专家鉴定,再进行保护,这些方面都有很多经验可参考。

  

  清代的古墙要拆除,有专家十分惋惜。何昕表示,按以往的经验,文物的拆除会派专门的文物拆迁队,对每块砖都要标识,方便重建。但是并没有接到文物部门的通知,说玉和酱园的古墙需要如此拆除。

  

  为何之前同意原址保护,而现在又说必须拆除?何昕说,这个问题需要宣传部门统一答复。

  

  “企业的牺牲还是很大的,这些大家都明白,但是搬迁了也并不一定是坏事。长沙很多老店如杨裕兴、德园、玉楼东等都已不在原址,但生意依旧不错。老字号的品牌和其建筑不一定必须挂钩,经营需要靠智慧。”何昕说。

  

  专家学者的无奈

  

  3月初,欧长伏特意去了趟坡子街,去看看“老朋友”玉和酱园。当年,他极力主张向相关部门提交社情民意和提案,并积极奔走。退休后,他仍担忧着玉和酱园的命运。

  

  在得知玉和酱园最终还是要被拆除时,欧长伏有些难过,“心里不舒服。坡子街的老字号里,从此又少了一位‘长者’”。

  

  坡子街原本有火宫殿、玉和酱园、苏州会馆、洪记钱庄等多家老字号,如今洪记钱庄、苏州会馆已拆,玉和酱园也被拆了一半,只剩下孤单的火宫殿。坡子街的民俗更无从说起了。

  

  “无助,爱莫能助。”欧长伏说,“感觉相关部门对文化和文物方面比较漠视,经济第一的思维模式估计在长时间内还难以改变,这不免造成城市的浮躁和千城一面。”

  

   陈先枢早在一个月前就接到了玉和酱园负责人的电话。作为最早发起联名上书的专家之一,他对玉和酱园的拆迁,无不惋惜。“原址对于老字号的意义相当于一个 凭证,见证着真实可触的历史,同时也坚守着地下的文物富矿。历史从何而来?就是从这些可循的根脉上来的。而一旦搬离了,都是不可复原的。”

  

   与陈先枢一同发起联名上书的建筑专家柳肃则感叹:“这么多年为留住老长沙的痕迹而奔走呼吁,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心里真是疲了累了。”几年前,柳肃曾与 多位专家为保护长沙古城墙奔走呼吁,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古城墙后来我都不愿去看,有朋友拍回照片,看完感觉已没有多大价值了。不看了,越看越伤 心,对于玉和酱园也是同样的心境。”

  

  不过,这些专家们内心仍坚守着一份希望。“虽然没能把玉和酱园保住,但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宣传老字号,为城市的人文建设鼓与呼。希望玉和酱园能保持玉和精神,继续坚守品牌品质。”陈先枢说。

  

  记忆中的老玉和

  

  “玉和醋调了长沙人300多年的口味”

  

  对玉和酱园的种种过往,如今只留在玉和老手艺人的脑海和老顾客们的心里。

  

  长沙市玉和酿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跃坚从小在坡子街长大。 “上世纪80年代,我妈妈是玉和酱园门店的掌柜,我们从小就在老店里玩。”付跃坚说,除了做醋,酱园还做酸萝卜、蒜苗,蜜饯等,用一个个玻璃坛子装好,玲珑剔透,香气诱人。

  

  那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醋壶,壶一空就到玉和酱园来打满。店里有专用的量勺,分一两、半斤、一斤3个容量,价钱在80年代前是8分钱一斤,80年代后则慢慢涨到两毛钱左右。店铺早上7点就开门迎客,玉和醋在许多家庭主妇眼里,是价廉物美的好东西。

  

  那时,玉和醋根本不愁销路。不仅因为它是坡子街上的独此一家,还因为绝佳的码头优势和独特的手工工艺,声名远播。

  

   “玉和醋的独特在其香气,其色是浓浓的琥珀色,这是因为制作时用炒焦的糯米做着色剂,以紫苏、花椒、茴香为辅料。各道工序极为严密,产品制成后要储存一 二年后才出厂销售。静面发酵法,更是玉和一绝。当年滨湖一带饮食店,常将压印有‘玉’字的封坛陈列柜台,招揽顾客。”付跃坚说。

  

  拌凉菜、去腥味、提鲜味,长沙人餐桌上少不了玉和醋,坡子街上的老街坊,都亲切称其为“老醋”。

  

   在从玉和退休的邹长海看来,玉和醋的手工造法透着浓浓的人情味。“醋厂曾到过一批便宜的糯米,打开一开,大部分霉烂了,虽然顾客看不到,但制醋人知道, 用这样的糯米做出的醋,口感会大打折扣。大家心里很焦急,最后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卖米的人,百般要求下,把米退了回去。”

  

  邹长海坦言,在玉和工作几十年,对玉和醋已产生心理和身体上的依赖。“玉和的醋香味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温厚的回忆。”

  

  陈先枢小时候也曾住在坡子街,家人常让他去玉和打酱油,那里酸爽生脆的酱萝卜一直是他最怀念的味道。“现在长沙很多面馆里仍摆着玉和醋,长沙人爱吃碱面,放点玉和醋,更有长沙风味。玉和醋调了长沙人300多年的口味,已成为老长沙人永恒的美好记忆。”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5 07:54 , Processed in 0.09371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