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八部分】新中国初期慈善档案

2015-3-3 12: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970| 评论: 0

(转自《湖南慈善档案》长沙市档案馆出品,陈先枢撰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人民政府成立,慈善救济事业任重事繁,百废待举。 以长沙市为例,1949年市区极端贫困的城市贫民、失业工人和灾难民近10万人,另有流落街头的职业乞丐和外地灾难民近3000余人。为解救贫困群众,稳定社会秩序,长沙市政府民政部门进行了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主要有:1.全面清理、整顿和接收民国时期的各类慈善组织,组建了长沙市生产教养院和中国人民救济总会长沙市分会,团结组织社会各界开展社会慈善救济事业。2.1949年至1950年收容乞丐、灾难民2700多人。3.开展以工代赈,组织贫困户、失业工人近两万人参加土石方工程和军鞋加工生产,进行生产自救。4.对生活仍有困难的贫困户发放钱粮,给以紧急救济。5.建立了华新织布厂、湘粉厂、火柴厂等定型工厂,安置贫困烈军属、贫困户、残疾人及一部分游民乞丐3000余人。6.接待遣送过境战俘和其他过往人员近12万人。7.1953年封闭全市妓院,对妓女进行收容、改造和安置。8.从1954年开始,城市救济工作实行区、街、居委会和居民小组分片包干负责制,加强了对困难户的管理。农村救灾实行救济金和粮食指标挂钩以及群众评议,领导审批,张榜公布等措施,保证了救济金发放的及时准确。

 

 

收容安置工作

 

长沙市人民政府为医治战争创伤,救济贫困,从1949年12月开始展开了大规模的以收容乞丐、遣送难民、安置失业贫民为重点的社会救济工作。

1949年11月28日,长沙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长沙市乞丐难民处理委员会”,12月1日成立了“长沙市乞丐临时收容处理处”。之后,市人民政府于12月14日发布民作字第003号布告,令乞丐游民从l2月20日至l2月31日,自动到市收容处理处设在各区的收容点登记。逾期不到或借故逃避者,由公安部门实行收送。此布告发布后,多数乞丐游民如期进行登记,但仍有l363 名职业乞丐和丐头由市公安局强行收容。

 

从1949年12月至l952 年10月,全市先后进行了8次规模较大的收容工作,共收容乞丐游民和乞食街头的灾难民5344人。收容后,2420人送市生产教养院所属各厂进行劳动和教养,集中安排在华新砖厂、华新窑厂、华新粉厂等厂,2924人资遣回籍。

 

在接收原湖南省救济院和私立唯善救济院及“长沙市乞丐临时收容处理处”的基础上,于1950年3月1日成立了“长沙市人民政府生产教养院”,同年9月25日更名“长沙市生产教养院”,院长陈芸田、副院长洪伯良。除长沙市人民政府每月补助大米4万余斤外,该院还接收了旧慈善机构的财产,如善堂的房产、义渡的船只等。自1951年3月起采取“清理业权,催收欠租,整理公产”等措施,至12月共收入4.6亿余元(旧币),基本补足经费开支。

 

    该院成立后,接收原省属两救济院所属的6个救济事业单位,计1389人。其中安老残废所738人,妇女教养所278人,育婴所134人,盲哑学校58人,其工作人员由原110人增至224人。l951 年至l952年期间,又先后接收了宝善救济院、长沙市贫儿院、私立贫女院等慈善团体。至1952年底收养老残、孤儿、弃婴、精神病人共1596人。该院坚持生产自救垂的方针,先后办起以“华新”命名的织染厂、火柴厂、机米厂、砖窑厂等工厂。至l951年9月,先后投资37亿元(旧币),利润达6.8亿元(旧币),有400多名收容人员参加生产。1952年2月又将各区所设7个军鞋加工厂,1个麻绳厂,4个被服加工厂及烈军属纽扣厂、制伞厂、藕煤厂交生产教养院。该院公产收入及生产利润收入约18亿元(旧币)。1953年3月,根据长沙市人民政府决定,该院并入中国人民救济总会长沙市分会。

    l951年8月17 日中国人民救济总会长沙市分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各界热心救济福利事业人士46人为筹备委员,市长阎子祥任主任委员,陆锦、张以藩为副主任委员,黄杰任秘书长。1952年7月25日至26 日 “长沙市第一届人民救济代表会议” 召开,通过了组织章程,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救济总会长沙市分会”(简称市救济分会),选出执行委员43人,监察委员7人。受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及当地民政部门双重领导。

长沙救济分会(筹委会)成立后,全面展开了对旧慈善机构的接收工作。一是于1951年11月30日接管了“湖南圣经学院孤童部”、“中华内地会长沙瞽女院”和“长沙天主堂育婴堂”等3个教会办的救济单位,共142人。l952 年9月底,将瞽女院与盲哑学校合并,成立“长沙市盲哑学校”。1954年2月盲哑学校移交市文教局管理,其中成年瞽女拨入妇女教养所盲人编织部,孤童并入生产教养院育幼所,对有家可归,有亲可投的瞽女、儿童遣送回家,其余收养人员及教职工由接受单位安排。这份“湖南省处理美国津贴救济机关委员会”关于接办圣经学院孤童部和内地会长沙瞽女院的公函影印件,即为这一工作的见证。

 

二是接收和整顿原有公益事业。长沙市原有的公、私立慈善单位,除生产教养院统一管理的外,其他善堂、会馆、祠堂、庙宇等堂会组织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数名存实亡。对这些慈善单位,市政府于l950年组织“长沙市地方财政整顿委员会,进行整顿。l952年6月整顿结束后,有关社救性的公益产业移交市救济分会接管。同时,市内的佛教教产、伊斯兰教教产,及生产教养院经管的部分社救性公产亦交救济分会统一代管,当时共接管和代管单位有321个,房屋327栋,租户8700户。l953年救济分会又接管了“世界红卐字会中华总会长沙分会”,“湖南大垄同学会”及设在长沙的浙江会馆所办“矜恤堂”的产业。

1953年1月14日 “长沙市妓女收容处理委员会”成立,代市长尚子锦任主任委员,民政局长杨极、妇联主任罗秋月任副主任委员,陆锦、杜一夫、李子萱、郑琼、谷曼、张以藩、李欣为委员,并成立办公室开展工作。1月27日凌晨2时,由民政局长杨极、公安局长杜一夫任行动总指挥,出动公安干警及区、街居委会工作人员400余人,一举封闭了全市所有妓院,收容妓女ll5名,逮捕罪大恶极的妓院老板、鸨母及台基主29人。l月28日市人民政府发出布告,宣布封闭妓院和废除娼妓制度。同时组建了“长沙市新生妇女教养院”,从民政、卫生、劳动各局及市妇联等单位抽调干部、职工30人,医务人员7人,负责对收容妓女的教育改造及性病治疗和处理安置。范明亚任院长,缪锦城、刘芳年任副院长。下设总务、组教两课及医疗所,院址设岳麓区岳云乡原含光女中旧址。对收容妓女先后举办了三期学习班,结业学员均写出“个人保证”,家在农村的送其回乡生产,家住市区的由区街安排到区街工厂,均作了妥善安置。


12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28 22:45 , Processed in 0.11108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