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六 伟人故里 雷锋家乡——近现代历史名人撷英

2015-2-5 04:5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062| 评论: 0|来自: 长沙方志网

1、谭嗣同——“晚清思想界的彗星”

 

    谭嗣同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着名政治家、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被梁启超赞誉为晚清思想界的彗星。

    1865310日,谭嗣同出生在北京宣武城南澜眠胡同。父亲谭继洵,历任清政府户部郎中、甘肃道台、湖北巡抚等职。由于家境殷实,谭嗣同5岁就启蒙读书,13岁跟随父亲第一次回到浏阳,为母亲扫墓,之后便留在家中拜师学文,先后师从浏阳着名学者欧阳中鹄、涂启先、刘人熙等人。

    谭嗣同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研究王夫之等人的着作,汲取其中的民主性精华和唯物色彩的思想,同时又广为搜罗和阅读介绍西方科学、史地、政治的书籍。同时,谭嗣同还拜了王正谊(大刀王五)与胡致廷(通臂猿胡七)两位武师,不仅练就了一身本领,也受到江湖侠士打抱不平、行侠仗义等优良品质的感染。1883年,谭嗣同在湖北与妻子李闰完婚。此后他放弃了舒适的家庭生活,历时十年,行程八万多里,游历了全国各地。祖国崇山峻岭的雄伟磅礴、广袤山川的锦绣妩丽,开阔了他的眼界,扩大了他的胸怀。而沿途百姓的啼寒号饥、灾民蜂拥、农田荒芜、市井萧条的悲惨情景,也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惨败,次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深重的民族灾难,焦灼着谭嗣同的心,他清醒地看到了中国有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并沦为殖民地的危险。谭嗣同决意“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向变法寻找出路。1895年,谭嗣同回到浏阳,与欧阳中鹄、唐才常一起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科技团体——算学馆。算学馆的教学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教育的优点,又采用了西方学校方法,独具特色,这也使得谭嗣同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之一。

    1896年,谭嗣同的父亲为他捐南京候补知府。这一年里,他或闭门读书,或与同志友人研讨学术,议论天下大事,自称“作吏一年,无异入山”.他开始构思并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一部着作《仁学》。《仁学》以中国文化为根基,融汇佛学、基督教与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博采众长,广纳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等变革之道,从哲学的高度来阐述“自由、平等、博爱”的神圣性与合理性。他在《仁学》中指出:“变化”“日新”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变化、日新则存,反之则亡,并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抨击,提出“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被中国思想界誉为“骇俗之文”“人权宣言”.《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着作,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早期代表作之一。书写成后,当时未发表,只在朋友中传看。谭嗣同殉难前,将书稿交给梁启超保管。1899年和1901年,梁启超等人将其分别在日本和上海刊登发行。谭嗣同因此与东晋时期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佛学彗星”.

    1897年,谭嗣同接受了倾向维新的湖南巡抚陈宝箴的邀请,和好友唐才常一起回到湖南推行新政。他先后在湖南参与成立了时务学堂、武备学堂、南学会,培养了一大批变法人才。与此同时,谭嗣同与唐才常、熊希龄等人于18984月在长沙创办了《湘报》,宣扬维新变法思想。戊戌维新运动时期,《湘报》与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三足鼎立,堪称全国最有影响的三大维新报刊,对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898611日,光绪帝下诏宣布变法。谭嗣同奉召进京。他在写给夫人的信中劝她“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95日,光绪召见谭嗣同,并授以四品“军机章京”,使其直接加入新政的决策机构,与林旭、杨锐、刘光第同参与新政,时号“军机四卿”.

    变法运动遭到了顽固派的阻挠,新旧两党的斗争更加激烈。以光绪帝为代表的维新派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斗争日益激烈,已发展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慈禧太后与亲信密谋,欲借“天津阅兵”的机会废光绪帝。得知消息后的谭嗣同于918日夜间独身前往法华寺袁世凯住处,欲策动握有军权的袁世凯围禁颐和园,杀荣禄、囚慈禧,以解皇上危难。不料,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出卖了维新派。

    18989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临朝训政”,囚禁光绪帝,搜捕新党。谭嗣同听到政变消息后并不惊慌,置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但因措手不及,计划均告落空。见大势已去,梁启超避居日本使馆后,曾劝谭嗣同一同出逃,但被其拒绝。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把自己的书信、文稿交给梁启超,要他东渡日本避难。他的师父大刀王五也一再劝谭嗣同出走,并自愿做他的保镖。可是谭嗣同决心已定,拒绝出走,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24日黎明时分,谭嗣同命仆人敞开会馆大门,自己安然品茶,坐等官兵拘捕。在狱中,他意态从容,镇定自若,用煤屑在墙上写下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28日下午3点半钟,谭嗣同等六人被押赴刑场。谭嗣同悲歌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899年,他的遗骸被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墓前华表上挽联写道:“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其着作被编为《谭嗣同全集》。

    谭嗣同气吞万里的豪迈,如划过黑暗夜空的彗星,留下一道异常耀眼的轨迹,引导、激励着一个又一个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不息的热血儿郎。

    浏阳市谭嗣同故居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0 16:40 , Processed in 0.09684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