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天心阁——古城长沙的标志

2014-9-1 22: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909|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本文是201491日上午在长沙天心公园崇烈门前坪举行的天心阁建园九十周年庆典启动仪式暨天心阁讲坛著名文史专家陈先枢关于天心阁历史文化的讲稿全文,陈先枢撰文供图,感谢陈先枢老师向名城长沙网供稿独家登载。】


引言

 

天心阁是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文化符号,也是古城长沙的标志性建筑。它集“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中国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于一身,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传奇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古城长沙的缩影。天心阁横亘于长沙古城东南角龙伏山山脊之巅,矗立在雄伟高大的古城墙之上,大有“古阁入天心”之势。天心阁是湖南省惟一保存完整的,规模宏大的,集城墙、瓮城、阁楼、园林于一体的古城池建筑群,其文物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不可估量。登上天心阁,放眼湘江北去,岳色南来,顿生天高地迥、心旷神怡之感。

清末天心阁

 

一、星野之说与龙脉之说

 

天心阁初为长沙古城墙东南转角处的一座角楼,亦称谯楼、望楼,建在号称长沙龙脉的龙伏山山巅的古城墙之上,初建时担负着军事防御、消防瞭望和上观星相祭天神、下镇风水的四大功能,既是一座登高望远的瞭望塔,又是祭天的灵台,还是一座镇风水的风水楼。在长沙方言中,角与阁同音,久之“角楼”便衍化成更为文雅的“阁楼”,并起名为天星()阁。它与现存城墙同建于明代。城墙建于明洪武之初,已有明确记载,但阁楼建造的准确时间尚待考证。

今发现有关天心阁最早的记载,是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善化县(宋至清代长沙、善化两县同城分治)知县唐源在《分地方申详》中阐述善化县在长沙城辖地范围时的一段话:“善化所辖城内地止一铺、二铺、三铺,不过自县治北抵织机巷,南抵天星阁,东抵王府稻田,西抵王府大街而已。”李汪度《重修天心阁记》明确指出“心旧作星”。可见,天心阁早在明万历以前就存在了。

天心阁的山势

 

角楼建在长沙城的制高点,可以说是守卫长沙城的最佳哨所。清初湖南最高军事指挥机构——都指挥使司就设立在天心阁下的今都正街,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天心阁的军事性质。因为一旦有敌来犯,即可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递到军事指挥所。与其他城市的角楼相比,天心阁还多了一重瞭望火警的功能。清光绪《善化县志》载,阁上有报警钟,“凡省中回禄,闻钟声叩报,到处皆知”。清末学者黄兆枚为主阁所撰的对联“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即含有这重意义。

然而,明朝建立以后近300年长沙无战事,天心阁的军事功能渐渐淡化,而祭祀功能却逐渐凸现。有明一代,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观星象、拜天神、看风水之风都很盛行。天心阁因“会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崇垣跨其脊……冈形演迤,遥与岳麓对”,自然成为官民观星象、拜天神、镇风水的最理想场所。

1924年发行的明信片

 

天心阁的位置又处于长沙城东龙脉的顶点。中国古人喜欢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他们认为神话中的龙,就蛰伏在这些起伏的山势中,只要有画龙点睛那一笔,这条蛰龙就会破壁飞天。根据这种理论,古人认为,长沙河东主城区第一“龙”,就是今日的建湘路。它从天心阁到凤凰台,再到定王台、浏城桥、老火车站,再到小吴门、松桂园。古时是一条略呈弧形的山脉,古人称它为龙伏山,并借助龙伏山脉筑起城墙,悍卫长沙古城的安全。民国初年拆除城墙后,修起了一条马路,即今建湘路。如今山势不再,但龙脉犹存,建湘路仍比相毗邻的芙蓉路高出十数米。更幸运的是这条龙脉昂起的龙首——天心阁奇迹般地保留下来,成了长沙的千古名胜。

天心阁向西正对岳麓山禹王峰,湘江东西这两个致高点之间,形成一条通透的视觉走廊,橘子洲横卧在走廊正中。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湘江河畔的杜甫江阁等名胜都在这条视觉走廊上。以天心阁为圆心,以这条视觉走廊为半径,南至妙高峰,北至太平街的大扇形区域,为今长沙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古城风貌保护区。 

古人以星象在地上的投影划分大地方位,即按星宿分野,南方七宿叫朱雀,在朱雀的尾巴上有颗小星,叫“长沙星”。与轸宿“长沙星”对应的这片地方就叫长沙,故长沙又有“星沙”的别称。明《长沙府志》说:“长沙一星,在轸中主寿命,明则多寿,子孙有庆。”故“长沙星”又叫“寿星”。 所以“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中的“烟火”不仅仅指狭义的火警,而且泛指百姓忧乐、民间疾苦,观星相、祭天神的目的乃是为民祈福,保万家平安,让“子孙有庆”。

清乾隆以前,长沙古城东南角上并列天心和文昌二阁。天心阁内供奉着玉皇大帝和天上褔、寿诸星,而文昌阁内供奉着文昌帝君,附祀魁星。乾隆十年(1822)城南书院入驻天心阁下以后,官府多次修葺文昌阁及其神像 ,“以当文峰为今秋闱发兆”,把追求科举名第同祭拜神灵联系了起来。乃至天心阁一度遭到忽视,年久失修,至乾隆中期终于废圮。官府乃重修文昌阁,仍额“天心”之名。从此二阁并为一阁,而重修后的天心阁,祭祀文昌帝君和魁星的功能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得到了加强。文昌帝君和魁星更加受到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士子们的顶礼膜拜。

文昌帝君与魁星

 

从天心阁往西南和东南方向又分支两条龙脉。天心阁往西南向,由天心游路经燕子岭往南至妙高峰与大椿桥,再往西至劳动广场、雨敞坪、碧湘街。这一山脉民国初年尚存,至今仍可见其余势。天心阁往东南向,由回龙山、白沙井到小林子冲、月亮山(长沙市15),再到侯家塘至东塘、赤冈冲,又为一龙脉。这两条龙脉犹如青龙、白虎,拱卫天心阁左右。天心阁处在主脉与两支脉的交汇点,是一藏风聚气的“穴点”。加之地势高峻,“地脉隆起”,立于上,可西瞰湘流,平瞻岳麓;东俯浏江,远眺罗霄;南对衡山,遥接云气;北面洞庭,聆听涛声,“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之感慨油然而生。

这种依山面水、山凹护卫、状若簸箕、形如坐椅的地势,在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中被称之为风水大势中的“穴”位,是藏风聚气、土肥水厚、万物繁衍生息、欣欣向荣之地。这种地势,东南西三面如屏蔽,惟北面一坦平洋,犹如一个进气口,使得从北方南下的风在吹过洞庭湖进入长沙后,因受阻于东、南、西三面的群山,又回风于洞庭湖,旋转式地消失在长沙的空间地域,形成一种螺旋式的“气”。这种“气”影响着万事万物的生长和变化,所以,有 “气”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是风水宝地。长沙就是这种充满希望的风水宝地。由于流经长沙城区的湘江及河西的岳麓山、河东的龙伏山均从东南往西北方向倾斜,因此进入长沙的这条进气口也呈从西北至东南走向。由此可推断,长沙的风水在东南。天心阁正好在在长沙古城东南角的风水穴位上,因此,天心阁又成了长沙古城的风水楼。

名楼必须要有名人和名作的衬托,才能名传天下,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莫不如此。天心阁也有名人名作,惜未得到充分的宣传。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曾任《四库全书》总阅官的大学者李汪度出任湖南学政。他应湖南巡抚觉罗敦褔之约,登上修葺一新的天心阁,欣然作《重修天心阁记》。记中说:选择“地脉隆起”、“巽龙入脊”之地建阁,是长沙“文教昌明”之举,可达“振人文而答天心”之目的。《四库全书》总纂官是当今家喻户晓的纪晓岚(纪昀)。按照现在的说法,总阅官相当于总编审,总纂官相当于总编辑,编审的职位在编辑之上。但是,纪晓岚的声名,历来世人皆知,而李汪度却名不见经传。幸好天心阁为李汪度留下了一篇大作,应加大宣传,让天心阁借《四库全书》总阅官之名扬名天下。

 

二、守卫长沙的坚强壁垒

天心阁至今保留完好的瓮城和残留的地道遗迹,是天心阁军事壁垒作用的历史见证。瓮城又称月城或子城,本是筑在城门外用来屏蔽城门的小城,其目的是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在无城门处筑瓮城,且建在城墙内,更显示其地的军事地位。天心阁下双瓫城面积各500平方米左右,可藏兵数百人,瓫城城墙壁上设有8个大炮洞,火炮隐置洞内,可避免敌炮的轰击,士兵也比较安全。天心阁瓮城内还有通向城内和城外的两条暗道。一条暗道直通城内的皇仓街,为粮仓的所在地。另一条暗道15里路长,通向城外。

天心阁瓮城

 

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天心阁为守卫古城长沙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争一开始,由云贵总督张亮基接任湖南巡抚,骆秉章仍留在长沙协助抗敌。此时,全城实行24小时戒严,各处城门紧闭,一切的商业活动和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城内增加了外来援军四五千人,城内的粮食一天比一天紧张,粮商又无法从城外运进粮食。于是,有的粮商乘机抬价,百姓买粮困难,有的地方开始发生骚乱。为了防止城内饥民起事,幕僚左宗棠建议巡抚张亮基秘密启用天心阁下通向城外的地道,先安排长善两县官员与粮商一道出城收粮,然后指派军队夜晚押运。很快不出10天,一大批粮食从天心阁下地道运进城来,解决了城内的粮荒。

咸丰二年(1852912日至18日,太平军昼夜攻城,枪炮火箭如密雨流星,轰声如雷,震动数十里。清军绝望之时,从天心阁下善化县城隍庙请出定湘王神像,抬至天心阁城头,由提督鲍起豹等人轮流守护,以求神灵庇佑。骆秉章下令将北门铁佛寺内一尊铁佛铸成两座大炮,命名为“红袍大将军”,安放城墙上轰击太平军。太平军昼夜攻城,但太平军兵力单薄,加上沿途加入的新兵,总共也不过4000人左右,难于展开四面围攻,使守城清军得以集中兵力进行抵抗。主帅萧朝贵执旗督战,为炮火击中,身负重伤而亡。

“红袍大将军”炮

 

10月下旬到 11月底,太平军在城南魁星楼、金鸡桥至天心阁一带挖掘地道10多处,曾3次爆破轰塌城墙四五丈、七八丈不等。太平军从缺口处扑城,和春、江忠源等督兵拼死抵拒,迅速堵塞缺口。正在巡抚张亮基幕府的左宗棠,在长沙守城战中才华初露。他出谋划策,从长沙富商黄冕、贺瑗、孙鼎臣、欧阳兆熊手中筹措饷银12万两,安定了城内军心。城墙缺口时,左宗棠急中生智,令用石块填缺口,并规定凡向缺口抛石一块赏钱一千文。顿时众多百姓从城中运来大批石块。石块从缺口处倾泻而下,砸死砸伤太平军无数。
这时,太平军在长沙已经打了81天,既不能歼灭城外之敌,又不能合围破城,而清朝援军不断开来,准备再次合围太平军,将其歼灭于长沙城下。太平军攻城不克,于十一月底撤去,长沙城成为太平军入湘征战以来唯一没有被攻破的城池。

天心阁的另一次守城之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19381111日,日本侵略军攻陷岳阳。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收到蒋介石发来的电报:“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长沙警备司令部奉命制定放火焚毁长沙的计划,并预定以天心阁举火为号。12日深夜、13日凌晨,南门某处突然起火,放火队员误以为信号,便四处点火,一场旷世大火骤然而起。天心阁也付之一炬,化为一堆废墟。因为12日的电报代码为“文”,史称“文夕大火”。16日清晨,赶到长沙的国民政府政治部部长陈诚和副部长周恩来随蒋介石登上天心阁废墟,凭高远眺,只见整个长沙一片焦土瓦砾,甚感惋惜。随即,周恩来召集政治部三厅人员一百余人在天心阁前集会,布置救灾工作。

“文夕大火”并没有阻止日军向长沙的进攻。19399月至194112月,日军次大举进犯长沙。中国军队奋力抵抗。史称“长沙会战”。3次会战,日军均从长沙败退。长沙成为坚持抗战达5年之久的英雄城市。

中国军队登上天心阁城墙

 

由于天心阁占踞长沙城内制高点,3次会战中都成为我军重点部防的主要阵地。特别是第二次会战时,日军曾于1941927日晚攻入长沙,天心阁阵地直接面临敌军的强攻。日军占领长沙后,我军各部重整旗鼓,由各个方面向长沙迅速集结,中国第六、第七战区的增援部队也赶到长沙,与日军在长沙外围和市区内展开了激烈战斗。在“文夕大火”后的残垣断壁下,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着逐街逐巷的争夺。据守天心阁的官兵抱定与长沙共存亡的决心,誓死一拼,最终击退敌军进攻。由于敌军始终未能占领长沙城制高点,加之我军各部重振旗鼓,向长沙迅速集结,占领长沙仅3天的日军被迫撤退。薛岳命令各部乘势追击,先后在汨罗江、浏阳河两岸予敌大量杀伤。109日,日军又一次全部退回新墙河北岸,恢复到战前状态。日军迫使我方屈服和消灭我军主力的目的仍然没有达到,其近卫内阁也因此而被迫下台。

194112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随即又在东南亚地区向英国和美国的军队展开了凶猛的进攻。日军为了打通在长沙受阻4年之久的粤汉交通线,出动12万兵力,发动了第三次对长沙的进攻。V1942年元旦,日军开始攻打长沙城。我第十军军长李玉堂奉令率领全军守卫长沙。李玉堂与全军将士抱定与长沙共存亡的决心,拼死抵抗,与敌血战44夜,艰苦卓绝,以少胜多,经历了长沙大火的天心阁古城墙头,我军居高临下,奋勇杀敌;古城墙下我军迂回运动,调度自如。194214日拂晓,我军形成对日军的三面合围态势,弹尽粮绝的日军仓皇逃窜。第三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当时,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指出:“127日以来,同盟国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蒋介石也说“此次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

1944618日,长沙沦陷,天心公园一片荒芜颓废之象。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长沙市政府着手修复天心公园。1946年决定在长沙会战的重要纪念地——天心公园内兴建一组纪念性建筑,以永远悼念在长沙抗日会战中牺牲的将士。这一组纪念性建筑由崇烈塔、崇烈门和崇烈亭组成,当年便落成,对民众开放。三建筑建在从公园北大门至天心阁城墙下的一条直线上,从低到高,一眼望去,蔚为壮观。

20世纪50年代,崇烈塔和崇烈门先后被拆除,崇烈亭则改名为入胜亭,并凿去了亭柱上的老对联。2004年,崇烈门依照老照片原址原貌重建,崇烈塔也于2013年釆集原构件重建。同时,入胜亭恢复崇烈亭原名,并重新在亭柱上挂上了徐桢立所撰的对联,以告慰抗日阵亡将士的在天之灵。

崇烈门

崇烈亭

崇烈塔

 

天心阁还是长沙近代许多重要历史的见证。清末,湖南维新志士和革命党人常在此开展活动。1905年,禹之谟、陈家鼎受黄兴之托,在长沙组织同盟会湖南分会,其机关办事处即设于天心阁三楼。1911年广州起义前夕,长沙新军革命党人刘文锦聚集同志在阁上开会,密谋响应。武昌起义后,陈作新又邀约新军同志在阁中议事,策划长沙起义。

 

三、从军事重地到游览胜地

明末善化诗人俞仪便有《天心阁眺望》一诗,发出“楼高浑似踏虚空”和“万家烟火画图中”之感慨。遗憾的是,明末至清初,长沙战事频仍,先后发生张献忠大西军攻打长沙之役、长沙军民抗清之战和吴三桂长沙之乱等,天心阁作为长沙城的致高点,自然成了军事禁区,限制游客登临。至清乾隆年间,天下承平,当局逐步解除了百姓登城游览的限制,加之城南书院的入驻,到天心阁游览和拜祭文昌帝君与魁星神像的游人与香客络绎不绝,文人骚客到此举办文化活动的就更多了。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吟咏天心阁的诗联开始大量涌现。

天心阁真正成为民众的遊览胜地是1924年天心公园的建立。1924年长沙古城墙拆除完毕,在市政公所总理曹典球等人的极力主张之下,保留了天心阁这一段城墙及古阁楼。省长赵恒惕令警察厅长刘武为首筹建天心公园。因此,刘武是建立天心公园的第一功臣。刘武,原名刘策成(18831957),字刘武,新邵县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l914年他任邵阳驻省中学校长,与该校语文教员杨洞天,学生匡互生蓄藏枪支,反对袁世凯,鼓吹革命,被湖南都督汤芗铭拘囚,经蔡锷致电保释,才免处死刑。1916年刘策成任湖南第一师范历史教员时,是毛泽东的老师,师生感情局融洽,经常共同研讨、评论历史事件、人物。他赞扬毛泽东“志气锐,思非凡,是奇才”。1920年刘策成弃教从政,先后任浏阳、衡山县长。他任衡山县长时,衡山人民称他为“刘青天”。当时衡山有民谣:“登上祝融峰,水秀山也青;来个好清官,就是刘策成。” 刘策成与赵恒惕有姻缘关系,赵恒惕的侄女是刘策成的儿媳妇。赵恒惕为巩固他的统治,192310月任命刘策成为警察厅长。

修缮后的天心阁

 

刘策成在任湖南省警察厅厅长期间,以字“刘武”称呼。1924年的刘武,虽为警察厅长,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保护和修缮名胜古迹天心阁上。在他的主持下,天心阁及阁下城墙修葺完好,于阁的左右仿北京文渊阁增建二轩,轩与主阁之间建长廊连接。阁下建成长沙首座市民公园,当时叫城南公园。l925 4月赵恒惕被赶出湖南后,刘武也离开政治舞台,又恢复原有名字——刘策成,潜心从事教学和研究庄子,撰有《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等书。

刘策成任省会警察厅厅长是l92310 月至l9257月。他任省会警察厅长时,常参加赵恒惕政府的上层会议,知道赵的动向,把赵恒惕策划逮捕毛泽东的消息,通过其部下连夜通知住在清水塘的毛泽东,使毛泽东顺利脱险。刘策成因此得到好报。1950年被安排在湖南省政府参事室任参事,1951年又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新开放的天心公园,主阁一楼和二轩以茶待客,主阁二、三楼陈列古物和名家艺术品。这里收集的古物和名家艺术品逐渐多了起来,经常给展厅补充更换一些新的陈列内容,著名画家徐悲鸿在这里举办过画展,曾轰动一时。天心公园俨然成了一个城市博物馆,引起了不少市民的浓厚兴趣。同时在阁下从蔡道宪墓园(俗称蔡公坟)起,经燕子窝、老龙潭、妙高峰至大椿桥修游路一条,后称为天心游路。

1926年前后年间,天心阁已年久失修,有坍塌之虞。此时正值唐生智主湘,他决定将天心阁重建为主附三阁。刚建到阁墩,因省府连番改组,无暇顾及此事,加之资费不济,工停事废。1928年,宁乡人鲁岱接任市政筹备处长,呈请省府拨款6000元,完成了此次重建。鲁岱所撰《长沙辟市琐忆·请款修完天心阁》载,重建的天心阁,三阁鼎峙,矗立天空,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别有一番气象。阁之南北两端,以旧城垣为引道,中嵌石磴,左右护以白石栏杆。

1928年重建天心阁

 

1929年公园内古城墙北端建起了一座国耻纪念亭。192853日,日寇制造了屠杀中国人民的济南惨案,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湖南人民的反日情绪不断高涨,决定实行对日经济绝交,抵制日货。1929年中,廖汉瀛受省政府主席何键嘱托,在天心阁午炮亭位置新建国耻纪念亭,以唤起民众的爱国之情。亭高三丈余,立四木柱,外围石栏,内围铁花栏杆,栏之四周制有“千夫所指”、“万众同心”、“革命精神”、“义无反顾”、“触目惊心”、“疾首痛心”等字,亭中有水泥绘制的国耻地图一帧,租割失地,均涂有鲜明之色彩,瞻瞩之余,无不触目惊心,顿增无限愤慨。

1929年建国耻纪念亭

 

1932年,何元文出任长沙市首任市长,他上任伊始就决定在天心阁建“儿童健康公园”。何元文(18901986),字少悌,晚号竹庄老人,长沙府醴陵县人。1918年从政,任过湖南省建设厅代理厅长。1930年调长沙市政筹备处,任处长,筹备长沙改设为省辖市及成立市政府的工作。1932年长沙市政府成立,出任市长,1938年春辞职。在此9年中,对长沙市政建设多有举措,颇得政声。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任内政部视察主任,抗日胜利后回长沙从事金融工作。1950年去香港,继而去台湾,晚年专心读书念佛,享年96岁。

1932年夏,公园建设正式启动,首先对天心阁进行了一番修葺,公园四周用木栏围护,并沿栏植树,建立了长沙市的第一座动物园,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园内建有4个小花园,3座花台,7张水泥椅。还有秋千、滑梯、摇篮、轩轾板、吊环等玩具。并建熏风亭,何元文题联曰:

何云童子无知,但看攘往熙来,尽是天真活泼;

须识后生可畏,等待名成业就,毋忘园里嬉游。

天心阁的新生

 

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天心阁毁之一炬。20世纪50年代,天心阁废址上建起了一座茶楼,但长沙市民要求重建天心阁的呼声一直不断。直到80年代才迎来了盛世重建天心阁的盛举。重建天心阁的工程于19832月动工,历时一年又九个月,耗资104.8万元,于1984121日对外开放。本人有幸参加了当年的重建落成庆典,见证了天心阁的新生。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6 07:07 , Processed in 0.09479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