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8春秋蟠螭纹铜鼎

2013-7-5 11:2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18|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宋少华 等|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本文录自《长沙国宝档案》陈先枢、宋少华等撰稿,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名称:蟠螭纹铜鼎

类别:青铜器  国家二级文物

时代:春秋

规格:通高22.1厘米  重2.37千克

来源:长沙民间征集

今藏:长沙市博物馆

鼎者,定也。鼎是中华先民最为神圣的礼器,《左传》有云:“昔夏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到殷周,九鼎八簋成为中原礼制中的最高的等级。长沙地处商周南邦,自古就受到中原、巴楚、扬越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本地出土的铜鼎,便有着比中原地区更加多样的姿态。

最早的鼎是陶土烧制的,主要用于烹煮食物,她的三条腿作为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烹制食物。自从青铜冶炼技术出现后,逐渐发展到用青铜等金属铸造,它由此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饕餮神兽图形以示庄重神圣。汉代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一书中解释道:“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可以看出,鼎最初还是主要作为烹食的功用的。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传说国灭则鼎迁,夏灭商兴,九鼎迁于亳;商灭周兴,九鼎又迁于镐。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青铜鼎多为圆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处有两耳。对铜鼎的拥有和使用,是奴隶主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是重要的祭祀器具,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鼎来祭祀,特别是殷周以降,随着酒器与乐器的逐渐减少,食器在礼器中更受重视。周礼出现了“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的制度。这时的鼎开始被赋予了政治上的至高权力,随着用鼎制度的完善,其现实意义更加明确。楚国在春秋时期开始开疆拓土,公元前704年,楚君熊通自立为武王,断绝与周王室的朝贡关系。接着历代楚王励精图治,荆蛮之地尽为楚有,汉阳诸姬或降或灭,因此僭越的神圣的天子之制。至楚庄王时期问鼎周室,史记中记载的“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再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便是说的这件事。

1984年长沙出土的蟠螭纹铜鼎纹饰最为丰富,该鼎年代为春秋晚期,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该鼎缺盖,通高22.1厘米,口径20.5厘米,腹径21.5厘米。长方形附耳,凸棱形子母口,深腹,圜底,三蹄足外撇。鼎的腹部、耳部及蹄足处均装饰有纹饰。腹部纹饰比较丰富:正中是一周涡纹间以两纵排正反相对的双线“S”形蟠螭纹;涡纹带上、下两侧各有三周双线蟠螭纹,上面三周蟠螭纹的方向依次为反、正、反;下面三周则刚好相反,依次为正、反、正。蟠螭纹带上、下两侧为绹索纹带,上面的陶索纹由一粗两细三根索组成,仅一周,紧邻鼎口沿,上下皆有界栏;下面的绹索纹由两根粗索组成,有两周,紧邻鼎足,中间用界栏隔开。鼎耳纹饰内、外两侧稍有不同:内侧由绹索纹和双线蟠螭纹组成,绹索纹在外,蟠螭纹在内;外侧由正反相对的蟠螭纹组成。足部纹饰为浮雕状的兽面纹。

(李梦璋撰稿)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19 08:19 , Processed in 0.1251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