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乡土文化风俗之民间歌舞

2012-4-26 21:3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35|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长沙歌舞溯源

不少古代史籍、文人作品以及民间流存的传说轶闻、寓言故事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对于歌舞技艺十分爱好,蔚然成风,而且造诣甚高,影响深远。屈原《招魂》对楚之宫廷盛行的乐章技艺作过出色的描绘:“肴羞未通,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发扬荷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嬉光眇视,目曾波些。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长发曼静,艳陆离些。二八齐容,起郑舞些。衽若交竿,抚案下些。竽瑟狂会,摸呜鼓些。宫庭震惊,发《激楚》些。吴歙蔡讴,奏大吕些。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放陈组缨,班其相纷些。郑卫妖玩,来杂陈些。激楚之结,独秀先些。”

楚人好歌舞的原因与巫风盛行密切相关。一是缘于地域环境、民族气质以及文化传统诸方面的因素,当中原地区巫风衰落之时,楚国却仍然“信巫鬼,重淫祀”。因而,每逢盛典佳节,楚国宫廷、城乡普遍祀神,香烟弥漫,乐舞竞作。巫之祀神娱人是通过神秘、谲诡、瑰丽的歌舞进行的。因而,在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巫觋中,必然会有一些容貌出众、歌舞(技艺)超拔的佼佼者。她()们清脆的歌喉,婀娜的舞姿,轻盈的体态,含情的眼神,正如《招魂》中出色描绘的:“嬉光眇视,目曾波些。”不但极尽媚神之能事,而且同时也使观众为之倾倒,往往乐而忘返。“竽瑟狂会,摸鸣鼓些。宫庭震惊,发《激楚》些。”

二是顽强的民族意识所致。楚民族及楚国的创业艰难以及长期在强邻的夹缝里兢兢业业地求生存图发展,养成了楚人以民族利益为至重至上的心理,也即强烈的、倔强的民族意识。这种鲜明的民族意识体现在政治、军事、外交、哲学、伦理、宗教等各个重要领域。同样,也在祭祀、艺术领域的歌舞技艺中表现出来。因而,“下里巴人”、“知音之交”以及“一鸣惊人”、“楚囚对泣”、“行吟泽畔”、“清歌美人”等传说佚闻、成语故事里面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地有所表现。

不仅如此,在歌舞技艺的审美情趣上,也表现出楚人独特的、浓厚的民族心理素质。《九歌》中描绘巫的精妙优美的舞姿为“偃蹇”,为“连蜷”,极富曲线之律动。“楚腰纤细”传说佚闻中的“灵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的谚谣并非完全无稽之谈,它们曲折地反映了楚人奇特的审美观。十分有趣的是,不只春秋战国时期如此,细腰之好作为一种风俗流传到后世,湘女仍然讲究身材苗条,以细腰为美。应该说,这是强烈的、独特的民族心理素质的传承的体现。

以歌舞祀神娱人,以歌舞表现并保存本民族的图腾崇拜,以歌舞体现出顽强的民族意

识,以歌舞为知音、结交的重要手段,是楚国歌舞技艺的突出特点,也是千百年来楚裔系族传承并弘扬楚之歌舞的优良传统脉络颇为清晰之所在。这在屈原等人的楚辞篇什中屡见不鲜。《九歌》可以说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尤其是该篇的高潮《礼魂》表现得最为突出:“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从《九歌•礼魂》中的“传芭”()、“代舞”到楚地传统节日、祀典礼仪中保存下来的“花树”、“传花”之类,千百年来楚民族以及楚裔系族的歌舞之魂均系在花上面。一些宗教祀典中的歌舞技艺活动,唱花与传花是其活动的主要内容。在祭祀前,巫师扎一棵用竹枝做的“花树”,立于神坛前面。祭坛开始后,头人先唱“请花歌”,恭请驾临“花树”之上的神下来;次唱“接花歌”,再唱“传花歌”,边唱边把“花树”传给别人;直到在场的人们都传过“花树”,唱完“传花歌”,最后,才把“花树”送到神坛前焚化。其中最为热闹的是,在祭祀结束之前的“散花”和“抢花”。参与祭坛的众人在巫师的率领下,随着巫师的高歌狂舞而反复重沓地合唱着歌并且舞着竹枝。这是象征着向神祈求丰年,祈求繁殖。所以,当巫师在神坛上把“花”散向四方的时候,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抢。因为这“花”不是普通的花,而是“代表丰收的花,代表吉祥的花,代表幸福的花,代表发子发孙的花。”把节庆——祀神——歌舞——婚恋融为一体,是楚之歌舞异常突出的特点之一。

 (本文录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长沙传统风俗大观》陈泽珲主编、陈先枢编著,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1234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6 03:54 , Processed in 0.09846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