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社会世像风俗之礼仪风俗

2012-4-26 21: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33|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人伦礼节

民俗专家沈绍尧认为,重人伦礼节,以情义待人,是长沙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部分属封建宗法陋俗。

1.家庭

家庭通常以辈份最高的成年男子为长。同辈之间,以兄为长。父母不在,“长兄当父,长嫂当母”,凡事长房位尊。有妻妾的家庭,以嫡为长。社会推崇兄弟多而不分家的家庭,对于五世同堂的给予旌表。晚辈对长辈必孝顺,否则受谴责。无论年龄大小,凡有忤逆行为,均应受杖斥。有时鲜美食,必先送父母尝新。晚辈每天须向长辈请安,晚上到最高长辈处聚集,冬日围炉共话,有的还尽温席之孝。夏日则为长辈驱蚊打扇,与之共炎凉。晚辈外出,要禀告父母;归家时,先到长辈房中问安,然后再回自己居处。

亲属称谓,有的与其他地区相通,有的则有长沙的独特叫法,如:

父母:爸爸、妈妈,呢称爷(读音牙)老倌、娘老子。

祖父母:爷爷、奶奶,呢称娭毑。曾祖父母称 老嗲嗲、老娭毑;高祖父母称 祖嗲嗲、祖娭毑。

兄弟姐妹: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亦乎弟伢子、妹伢子、某伢子、某妹子。嫂嫂称某姐、某嫂,弟媳妇称某妹子或直呼其名。

叔伯:伯伯、伯父、伯妈、伯娘、伯母、叔叔、某叔、婶婶、某婶、姑姑、姑妈、姑爹。对婶呢称某姆妈、某妈妈。

侄:某伢子、某妹子,或呼名不呼姓。

母系:外公、外婆(亦称爷爷、奶奶),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舅妈,姨、姨妈,姨爹。

姻系:对岳父母的称呼常与妻同,亦有称岳老子、岳母娘或伯父母的。妻家的家属或亲戚的称谓常与妻同。平辈长者互称亲家、亲家婆。对上一辈亲家称亲家爷、亲家娘或称某叔()。姐夫称姐夫哥、姐夫、某哥;妹夫称某弟、某伢子或呼名。妻妹称姨妹子,妻弟称小舅子。

夫妻:称两公婆,夫叫妻为婆婆子,某()婆婆,堂客,或直呼其名;妻称夫为当家的,老倌子,他()爸爸,或直呼其名。

2.家族

长沙人之先辈,多数系宋元以来由外省迁入,以明朝时的江西移民最多。故无论大小家族,民国前均建有族祠。族内之事,互相关心,有“鬼不灭族”、“一笔难写两个某(姓氏)字”的民谚。族祠以下又有支祠,支祠以下分房,或称堂。无子继承者被讥为“绝代”、“断香火”,必纳妾再嗣或收继子,一般以侄辈中的一人承继,称“过继”,或叫“过房”,以求其所在的“一房”后继有人。俗话说:“家有家法,族有族规”,如偷盗打劫、忤逆不孝、伤风败俗等,祠堂就是法庭,可给当事人以具悔过、鞭杖、革族(开除)甚至沉潭等处罚,谓之“正家法”。姓氏之间,宗族观念浓厚,少数人多势大的家族雄霸一方,如河西有“靖港的猴(谐音侯)耍不得”、“乔口的流(谐刘)断不得”、“新康的钟(钟姓)敲不得”之言传。

族必有祠。民间祭祀祖先的家庙祠堂遍及长沙城乡。长沙的街名中有徐祠巷、毛祠巷、王祠巷、吴祠巷、戴祠巷、范祠巷等,也印证了古代长沙宗祠之普遍。祠堂或家庙是宗族敬宗收族之地,同时又是向族众宣讲封建礼法的课堂,也是族人讨论族中事务的场所,还是宗族的法庭,因而成为宗族的象征和中心。宗族的内部结构一般为:宗族一房派一支族。与此相对应,宗族建祠时会依房分或大小宗法观念,建不同层次的祠堂。今留存有老照片的长沙最久远的宗族祠堂为位于戥子桥的陈氏宗祠。此陈氏,乃清末编纂《湘城访古录》的陈运溶(本书编者陈先枢的高叔祖一族)。20世纪30年代祠堂开设“至善小学”,陈运溶后裔陈继征、陈士琦相继任校长。

长沙农村凡族居人口较多的地方都可见到祠堂。祠堂由地方或家族集资兴建,分为总祠、支祠和家庙,多采取轴线对称布局,三进或四进,即大门、仪门、享堂、寝堂。祠堂布局严谨,一般都有高大的正殿,用以陈设和供奉一族或一支()、一家祖先的神主牌位。正殿前有天井或庭院,周围有廊屋、厢房。厢房一般用于存放家谱、族谱和祭祀用具等。较大的祠堂,如宁乡沩山高氏祠堂,前院建有戏台及两侧厢楼,供集会与唱戏听戏之用。

 2.亲戚

亲戚民俗重戚谊,尤以岳家、外家为亲。民谚说:“娘亲舅大”、“郎为半子”、“除开郎舅无好亲”。联姻叫结亲家,双方父母互称亲家公,亲家母、亲家婆。婿呼岳父为丈人公、岳老子,呼岳母为丈人婆、丈母娘。连襟称姨夫。岳父母对女婿一般直呼其名,他称为郎、郎崽子。俗语“郎顶半子”。各种亲戚以外家最重,所谓“娘亲舅大”、“除开郎舅无好亲”。遇红喜事,舅家人必坐首席,由主家毕恭毕敬陪酒。办白喜事,母党(舅家)地位至尊。但对嫁出的女,却视如泼出的水,有祖传绝技,传媳不传女。走亲戚,礼品喜用花篮提着,说“一点薄礼,不成敬意”,或说“拿不出手”。受者则说“劳咯多神”,“承破费”。回赠礼物叫“回篮”、“打发”。

3.邻里朋友

谚云:“远亲不如近邻”。比邻而居,俗称“打邻舍”。“亲愿亲好,邻愿邻安”,邻里之间,互通有无,休戚相关,建房移居相帮助,喜事丧事相庆吊,有“三年邻舍当古亲”、“远亲不如近邻”之说。邻里称谓,多在辈份前冠以姓氏或排行次序,如张三爹、李满爹,柳娭毑、四婶等。很多女性喜欢以儿女辈称呼长辈或同辈,即把自己降低一辈。邻里有困难,多自动热情相助,如遇起屋、乔迁、中考、荣升、远出、荣归等,邻里都赶来贺喜。但也有因小事而闹得老死不相往来的,故有“若要邻里和,少养鸡鸭鹅”之说。长沙人热情好客,熟人见面必问“贵体好”,答曰:“占福”、“托福”。遇见长者,说“您老健旺”。遇见妇女,多问“毛毛乖”。生人见面,先问“贵姓”“台甫”、“尊住”等。客进屋,主人必起立迎坐递烟,少不得泡一碗热茶招待,特别是农家,殷勤的主妇会一碗接一碗地上茶。客人如不推辞,可连喝几碗。有的还尽其所有,待以鸡蛋、旱茶、面条等。留客吃饭,尊客人坐上。如厅中仅摆一桌,则上方为正席,下方为陪席;若并排两席,则以东西两方为首席。筛酒时,以先左后右、先东后西为敬。客人告辞,必说“少陪”,主人起立相送,说“请从容走”,或说“慢走”。乡下人还喜欢坐人家,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总有说不完的话,有的一个晚上连坐几家,深夜才归。

4.师长

民国以前,很多民居堂屋都立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教书先生倍受尊敬。如徐特立1904年在宁乡师范学习4个月,当时朱剑凡任教。日后几十年,徐一直以“受业徐特立”敬待朱先生,尽管徐位尊且长朱6岁。先生打学生的手板、屁股,家长不加干涉,认为“不打不成才”。拜师学艺,对师父师娘毕恭毕敬,有“三代不忘媒,九代不忘师”之说。

 (本文录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长沙传统风俗大观》陈泽珲主编、陈先枢编著,名城长沙网授权转载)

123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6 01:37 , Processed in 0.1019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