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湘剧的音乐

2012-4-18 08:2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24| 评论: 0|原作者: 长沙非遗中心|来自: 名城长沙网

    湘剧音乐由具有本剧种特色的唱腔音乐和伴奏音乐构成,二者相辅相成,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1  、唱腔音乐

    湘剧是一个多声腔的剧种,拥有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及部分早期的乱弹诸腔和民歌小调,组成庞大的唱腔音乐体系。

    高腔,源于弋阳腔,早在明嘉靖38 年(1559 年)前就传入湖南,受青阳腔的影响及滚调的发展之故,衍进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湘剧高腔。

    低牌子,其源流目前存在两种不同说法。一种因其曲牌名称、曲式结构及演唱形式与昆曲相似,认为它即是昆曲;另一种依其所从属的剧目和曲牌旋律特征考证,认为它是古南北曲在湘剧中的遗音。

    昆腔,传入长沙的年代不详,最迟当在清乾隆年间。当时,以唱昆曲见长的大普庆班在长沙已成盛势,并设宫殿(艺人宿舍)于城内洪家井。其后又有小普庆班,以昆曲为主,兼工乱弹。据《坦园日记》述:同治甲子年四月二十八观普庆班于天后宫,乃《扫花》、《打番》、《仙园》各剧也……现在,仅有极少艺人能演《思凡》《闹学》二剧。

    弹腔,传至湖南的时间,约在清道光18 年(1838年)以后,昆曲由盛转衰之际。

 

    2、 湘剧声腔的艺术特征

    湘剧声腔中,高腔、低牌子以及昆曲,均为曲牌联套体;弹腔为板式变化体,或分别为段体板腔体

  高腔 是湘剧声腔中最主要的一种,它保持了弋阳腔锣鼓干唱,不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和其节以鼓,其调喧的特征。

    高腔以曲牌为基本结构形态。曲有南北之分,今保留的两百多支曲牌中,南曲为多,少数为北曲。虽因长期混用和相互影响,曲调格律几有变化,但仍能辨清二者之别。

  高腔曲牌是腔句放流的结合体。是曲牌的主体结构,又称柱头,曲牌中凡有人声帮腔或以锣鼓伴和的乐句即为,其篇幅大小不等。间杂于各腔句之间、无拖腔的对应式上下句即为放流,属于曲牌的扩充部分,有很强的可塑

性。曲牌中不夹杂放流唱句的,实为该曲的原始形态,如《浪淘沙》等。

  高腔以单支曲牌为基本形式,也可将同类曲牌联套使用,俗称一堂牌子。

  高腔曲牌依其调式可分为窣 《 地锦裆》、《四朝元》、《红衲袄》、《三仙桥》、《北驻马听》、《汉腔》六类。即: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和交替调式。《汉腔》类曲牌因曲式结构与高腔其他各类有一定区别,故单列一类。各类曲牌中又分别拥有各种格式和篇幅的曲牌数支,并冠以各自不同的名称,故湘剧高腔曲牌有数百支之多。

  高腔的节拍形式分别有自由节奏型的曲牌如:《新水令》以及《不是路》、《尾声》的前半部分;规整节奏的曲牌一般按2/4节拍记谱,少数曲牌因旋律花梢或演唱速度较慢,可以4/4记谱,大部分2/4节拍的曲牌可用1/4节拍形式演唱,只是腔句结尾时伴奏的锣鼓经稍有改变。

  高腔曲牌以规整节奏形式起唱的俗称平起,以自由节奏形式起唱的称顿起。曲间转入自由节奏后,再延续至有规整节奏拖腔的腔句称为报前,一般情况下报前的拖腔句不算曲牌的基本柱头。此外,《绣停针》曲牌具有4/4节拍的板式特征;曲牌《竹马儿》形同滚板,这些板式在高腔中不多见。高腔的三种主要板式既可单成一曲,也可交替运用,构成板式多变的曲牌。

  曲牌结束处的乐句称为稍句稍句不作任何变化的结束式称为单稍;将结束乐句重复某一部分以加强终止称为双稍;转入自由节奏而结束的称散稍;将乐句结束在唱词最后一字的字位上,去掉余下的旋律则称为突稍

  前辈老艺人总结出二十个字的口诀:报前顿、调子衬、单夹(板式)、迴龙、割断、滚;煞尾临时可重吟。即是对高腔曲式的详尽说明和总结。

  湘剧高腔的套曲形式,主要有南曲联套、北曲联套和南北合套三种。

  转调是湘剧高腔常用的表现手段,其方法多种多样,基本可以分暂转调、同宫犯调(同宫系统不同主音的调式交替)、移宫同调(调高转调)以及移宫犯调(调式调高同时转换)四种主要形式。

  高腔唱词的词格以长短句为主,其间插入的放流以规整的七字句、十字句为主,亦有五字句、多字句的情况出现。

  低牌子 为湘剧的主要声腔之一,现有曲牌两百余支,其中大部分为南曲,少数为北曲,亦有少量古曲、宗教乐曲和民歌小调。

  低牌子的词格严谨、工整、极少出现衬字。曲牌绝大多数为正格,但有换头合头的运用形式。

  低牌子中同一牌名的正板,多为三眼板,4/4节拍,附属其后篇幅较小的另一曲牌多为一眼板,2/4节拍,并依主曲之名后标以青板,如:《泣颜回》、《泣颜回青板》,也有部分青板自有专一的名称。自由节奏的曲牌不多。

  低牌子曲牌有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尤以商、羽两种调式的曲牌为多。

  低牌子曲调朴实,粗犷,演唱形式以齐唱为多,少数为独唱。旦行演唱时以笛托腔,其它各行演唱则以唢呐或小唢呐伴和。也可作为纯器乐性曲牌在剧中使用。

  昆腔 为湘剧主要声腔之一。曾于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盛极一时。如乾隆年间创立的大普庆班,以唱昆曲见长,并以官班自称,所演《絮图》、《闻铃》、《藏舟》、《刺梁》《思凡》、《闹学》等剧皆为昆腔之优秀折子戏。其后的小普庆班,泰益班等,以昆腔为主,兼工乱弹。道光以后,渐趋衰落。上世纪五十年代期间,湘剧艺人周曼平、王舜华、徐韵培三人曾合演昆曲《闹学》一

剧,用昆剧原曲,舞台语言则是长沙湘剧的特有语言,尔后极少演出。

  弹腔   又称南北路,湘剧的主要声腔之一。旧时除昆曲归于雅部之外,其它诸如皮簧、梆子、高腔及各种杂腔小调都归入花部,称为花部诸腔,亦称为乱弹诸腔,故长沙湘剧的南北路称为弹腔。湘剧弹腔包括有南路、反南路、北路、反北路四种腔调。另有《平板》(即《四平调》)、《吹腔》(如《安庆调》、《苏乱弹》)。 《南罗》(湘剧称七句半)、《卫腔》以及一些民歌小调如《补缸调》、《银纽丝》等均被纳入弹腔范畴。

  南路包括有宫、商、徵三种调式的曲调。宫调式曲调多由生、小生、旦行所用;商调式曲调为生、净、丑、老旦行多用;徵调式曲调多为小生、旦行使用。南路虽有多种调式的曲调并存,但无严格的行当分腔。南路曲调中有商、徵调式交替使用的情况出现。伴奏南路时的主胡定弦为5 ‖2

  南路有《慢三眼》、《慢三眼放流》、《走马》、《八板头走马》、《联弹》、《垛子》、《快打慢唱》、《导板》、《散板》、《滚板》、《哭头》等十余种板式。

  南路慢三眼,又称四块玉十板头四块玉是依其曲调以四个较长的华美腔句组成而得名,十板头则因其起唱过门为十板而得名。南路慢三眼为宫调式曲调,也有将第四腔句落音在变宫的唱法,但最后的结束过门仍落宫音作为全曲的终止。如因唱词多于四句,则从第三腔句开始,去掉拖腔,转入慢三眼放流,最后以第四腔句结束。

  南路盖调,是一种高于一般南路旋律四至五度音区上进行的腔调,用假嗓边管子演唱。该腔调为紫脸行当多用,故又称紫脸腔。盖调由主胡与小唢呐伴奏,曲调高亢,激越。

  联弹,是一种众人对口联唱的曲调,其板式是南路垛子衍进中的初期形式。据传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湘剧艺人罗玉廷、李少臣合作创编,初用于《二度梅·金殿辩奸》一剧。近已普遍使用的南路垛子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湘剧演员陈剑霞与音乐工作者周俊克合作创编的,初用于《林冲》一剧。

  反南路,又称反调,其板式种类与南路基本相同。反南路慢三眼腔调为宫调式,多为旦行、小生使用。其他各板式的腔调为商调式,使用无行当限制。伴奏反南路的主胡定弦为1 ‖5。

  北路,有严格的行当分腔。旦、小生行因用小嗓演唱,腔调上句落宫音,下句落徵音,为徵调式。生、净、丑、老旦行用本嗓,腔调的上句落音分别有商、角、徵音,下句落宫音构成宫调式。两种调式的腔调旋律音阶音程相差约四至五度。伴奏北路的主胡定弦为6‖3 。

  北路曲调有《慢皮》、《二六》、《垛子》、《联弹》、《快打慢唱》、《导板》、《散板》《哭头》等板式。此外,北路中的旦腔《十八板》、《二六吊句子》,生行的《宝塔歌》,丑旦《垛子联弹》,丑行的《旦腔二六》均有鲜明的特色。

  反北路属北路的派生腔,其腔调即在北路旋律基础上作非严格的下四度移位而产生,主胡定弦为6 ‖3。反北路腔发展的时期不长,板式只有《二六》、《散板》两种,主要为生行所用。

  南北路诸板式除《导板》、《哭头》外,均可单独成段使用,板式连缀成段,是弹腔曲式最明显的特征。

  南北路腔调因来源各异,早期的剧目有别,声腔互不混用,后期剧目中逐渐出现了南北混用,及至在同一唱段中南北路交替使用的情况,如《盘貂》一剧中貂蝉的唱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0 20:29 , Processed in 0.0930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