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浏阳市文家市镇

2009-8-10 14:1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80| 评论: 0|原作者: admin|来自: 名城长沙网

文家市镇位于浏阳市东南端,地处湘赣边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江西万载县、宜春市、上粟县毗邻,310省道横贯全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是湘东边陲重镇。相传明代年间文姓聚居于此,逐步形成圩场集市,文家市由此得名。1995年撤区并乡,辖原文家市区的文家市镇和岩前乡,镇政府驻地为文家市集镇。

文家市镇属九岭山脉西南延伸部分。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地形切割强烈,岭谷相间,由东北向西南排列,纵横绵长,构成天然屏障。境内沙溪河属南川河上游,自东向西流经全境,沿河两岸为冲积平地,土地肥沃,是主要的产粮区。全镇年平均气温为17℃,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全镇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委员会,12375户,45403人。全镇总面积1479平方公里,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地丘陵地区。

文家市人民历来有热爱祖国、心忧天下之传统,早在19世纪初,即有陈绍休、陈绍常等走出山区看世界,远赴长沙乃至漂流法国等地求学,并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新民学会,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1917年,陈绍休等邀请毛泽东来到文家市作社会调查,从此,文家市便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大革命时期,文家市人民积极支援北伐斗争,文家市子弟踊跃参加北伐军,其中不少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大革命失败后,1927919号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进行了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会师”,擎起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红旗,并从这里走向井冈山,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划时代的革命道路,迈出了中国革命成功关键的第一步。1930年,毛泽东、朱德率领一军团来到文家市,并在高升岭、九峰寺等地巧妙设伏,全歼白匪戴斗垣旅,敌军上自旅长下至马夫一个也没跑掉。取得了红一军团战史上第一次全歼敌人一个整旅的辉煌战线。“文家市大捷”成为我党、我军初建时期毛泽东军事天才的一次重大实践,为红一方面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文家市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奉献出了成百上千的优秀儿女,涌现出了孙发力、陈绍常、陈绍休以及浏南红军游击队队长蔺常璋等著名革命先烈。从这里走出的杨勇以其英勇善战而成为我党我军著名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党的总书记的胡耀邦也曾在文家市就读,并在文家市共产党员陈世乔等的教育、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至今仍保存在刘家祠堂、河口大屋等地的大量红军标语和传唱在民间的《春锣词》等即是当年文家市轰轰烈烈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

历史上,文家市一直以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而著称。始自清嘉庆年间的一年一度的湘赣边贸“牛马会”、龙图寺庙会,百年墟场,至今长盛不衰。改革开放以后,更趋活跃。境内藏有丰富的优质煤,其中仅大坪煤矿储量即达8958万吨,历史上“文市煤”名声响亮,远销省内外。文家市油饼始于清雍正年间,其制作选料特别讲究,工艺十分严格。具有“香、脆、甜、爽”的特殊风味,历来颇受消费者青睐,是文家市名优特产,至2002年产量已达30吨。而文家市的花炮制造业始于宋,盛于清,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家市镇的花炮业更是突飞猛进,境内现有花炮企业近百家,年产烟花83万箱,鞭炮2187万箱,产品远销国内外,是浏阳花炮生产第一重镇。发达的工商业,造就了文家市镇的繁荣。

文家市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布局独具特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洽和谐。文华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是当时浏阳八大书院之一,1912年改名里仁学校,占地面积12074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878平方米,罗章龙、张国焘、陈世乔等早期共产党人曾执教于此,胡耀邦、杨勇等革命先辈毕业于这所学校,1927年在此举行的“秋收起义”会师,其旧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深远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除此之外,文家市还有以刘、彭、蔺、余等姓氏祠堂为代表的古民居建筑群,有以盘古庙、鲁班庙、万寿宫、财神庙、李畋庙、龙图寺、将军庙、观音庙、华陀庙等为代表的古庙宇群,还有保宁桥、百龄桥等古代桥梁。文家市古代建筑的特点是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精巧、布局完美、保存完整。如位于五神村桥头组的彭家大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距今已有178年历史,整个建筑群占地约4000余平方米,原有数百米三合土夯筑的围墙围护(现残存部分),主体建筑有槽门(前栋)、中栋、后栋,两侧设横厅、天井、厢房、花园、马场,共有房屋百余间,雕梁画栋,巧夺天工。

作为湘东边陲重镇,文家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并留下了不少古代军事遗址,著名的有铁岩关、许阜尖等古代军事要地。其中“铁岩关”作为历史上“吴楚争锋”的一处重要关隘而名扬史册。相传铁岩关始建于春秋时期,雄踞于吴楚间的交通要道上,历史上兴毁多次,至解放初尚存一栋三层关楼和一段城墙,关楼、城墙全由麻石、青砖砌成。关楼下层为铁门,铁门上书“铁岩关”3个繁体行书大字,两边各书有“东南锁钥,吴楚咽喉”的对联,二楼为防护楼,常有戍边将士把守,三楼为烽火楼,一遇重大军情,烽火楼内的哨兵即点火为号,驻在不远处的守军即进入紧急战备状态。1917年毛泽东来文家市作社会调查时曾与陈绍休等一起来到铁岩关揽胜。铁岩关关楼及城墙于1958年修筑浏南公路时被拆毁,现存其基址。

文家市地处吴楚边界,其民间文化博采了吴楚文化之长,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有戏剧、山歌、春锣、武术等。其中比较出名的为戏剧。文家市的戏剧主要剧种为采茶戏,表演形式通常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男的手拿扁担、锄头等劳动工具,女的手持花扇、竹篮、雨伞、茶具等,边歌边唱,演唱的内容是茶农劳动的全过程,从种茶、采茶、到制茶和卖茶,有时还穿插民间传说、故事等,融汇了其他民歌和舞蹈语汇,表演者有时也增加到数人至十多人,伴奏乐器有二胡、笛子、唢呐和大锣、大钹等,演出时间主要在正月间,元宵节是高潮,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清末民初,新剧种话剧也在文家市萌芽。教育界名士彭芝荪善医会画,更喜操琴弄笛唱戏曲。辛亥革命成功后,他从上海看到了国外刚传来的新剧(话剧)后,为之倾倒,悉心请教,回来后就聚友成立戏社,邀曾羽丞、曾省三、杨富襄及族弟彭少龙等十多人参加,在家中搭台唱戏,自娱自乐地唱开来,后来发展为为文家市化状演出团,在浏阳播下了话剧的种子,揭开了话剧在浏阳演出的序幕。

文家镇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茂密,共有山林面积1683公顷,牧业用地面积671公顷,林木蓄积量为36500立方米。丰富的山林不仅造就了良好的自然环境,而且形成了优美的风景区。如“文家市大捷”战地高升岭,山形峻秀、植被丰茂、鸟语花香、风景如画,加上陈大真人庙、半山亭等人文景点,形成圣地名山独特的魅力,引来众多游人;浏()()界山许阜尖山峰高耸、青葱苍郁、怪石嶙峋;发源于境内山地的南川河上游沙溪河终年清澈,如一条玉带环抱着美丽的文家市;还有盘古庙后种于清代的树龄达200多年的重阳木,枝繁叶茂、茎劲葱茏,荫庇整个宇宙。2002年文家市镇被列为国家生态效益林保护区。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29 13:52 , Processed in 0.0941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