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县朗梨镇

2009-8-10 14:1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35| 评论: 0|原作者: admin|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朗梨原名榔梨市,俗称榔林。清代时是湖南省藩司派出的长沙税课司驻地。19502月,曾一度作为长沙县人民政府临时治所。同年3月,定为乡级建制镇,更名为朗梨镇。1986年,朗梨乡并入后升为区级建制镇。

朗梨镇位于长沙县南偏西浏阳河北岸,距长沙市15公里。抗日战争以前,有上、下正街各1条,横街1条。正街东起未嫁桥,西止双桥,长15公里。横街起于上正街中心小码头,北抵龙王庙,长05公里。街区呈“T”形,街宽25米,房屋多系木质结构,临浏阳河的房屋均有“吊楼”。清末,镇上有南货、药材、竹木、南货、豆制品、屠宰、铁器、陶瓷等店铺,居民300余人。陶真人庙前及下正街沿河一带设有“早街”,为附近农副产品集散处。每年陶真人庙庙会期间,本地商贩及苏、皖、浙、赣、粤、桂等省的珠宝商、皮毛商、药材商、盐商多届期来此贸易,盛极一时。1921年以后,街道有所扩展。长沙城的枯饼商、布疋商、粮油商、文具商、百货商迁来14户,在上、下正街开店营业,人口增至500余人。1941年,日军侵占槊梨市,市街毁损严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集镇逐渐恢复。至19497月,有各类店铺123家,人口800余人。

今全镇总面积22平方公里,辖5个居委会,有10520户,56700人。1956年人民政府在完成对镇内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即着手进行市镇建设,首先改造与扩建了正街和横街,安装地下水管,一改过去肮脏落后的面貌。新修了新建路、临湘路和大园路。对原有的文化巷、孚家井巷、大码头、小码头等进行了整修与改造。在原有街道的基础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步扩展,扩建面积0.4平方公里,比解放前增大15倍。朗梨变电站、县线厂、罐头食品厂、无线电厂、二医院、福利厂等60多个市、县、区、镇企事业单位设在这里,今成为长沙县著名的轻纺、印刷、化工、机械、电子、食品等新兴工业的中心。

朗梨镇名胜古迹甚多。临湘山紧挨朗梨镇,濒临浏阳河,山上古木参天,风景幽美。陶公庙就坐落在这座千古名山之下。陶公庙始建于粱天监年间(502519),奉祀晋太尉陶侃之孙陶淡及其侄陶恒。据《晋书》,陶淡,字处静,与侄专心修养,结庐临湘山,相传在这里“羽化升仙”。后人在此“建立祠宇”,并“洁布仙躯”,即供奉他们的“肉身”(木乃伊)于此。清同治《长沙县志》载:“咸丰二年以保护危城,真人叔侄与同县李公真人俱膺封号。十一年三月礼部议奏,准予列入祀典。”

每逢两个陶公菩萨生日——农历正月十三和八月十七日,举办盛气庙会。庙会每次时间长达10天左右。前来赶庙会、朝拜的香客成千上万,其中有来自川、鄂、豫、浙、闽、赣、粤、桂等地的香客。他们对陶公菩萨虔诚至极,用“朝肉香”的形式顶礼膜拜。每次庙会,古戏楼上好戏连台,长沙城里的戏曲名角都登台演出,整天整夜连演连唱。正戏开唱三天,接唱还愿戏文,唱得精彩时,有钱人争相往台上抛赏钱,穷人则为之喝采。庙坪里,玩龙、舞狮、罗汉舞、竹马灯等竞相上场,庙会成了百艺汇集之所。庙会期间,商贾云集,买卖和交换商品的生意十分红火。一时间,鞭炮不绝(正月庙会不行香),香客、戏客人涌如潮,热闹非凡。人们因为庙会的需要,结庐成市,首先形成了“三仙街”,接着逐渐形成了今日的朗梨镇。因此,有民谣云:“朗梨街上不作田,两个生期吃一年。”

陶公庙由山门、戏楼、石级、正殿和偏殿5个部分组成,占地11亩,建筑面积1852平方米。山门为五间七柱三门三开砖砌牌楼,高大华丽,正脊置琉璃蟠龙宝顶,两侧列琉璃八仙,个个神态生动,两档鳌鱼收尾,檐下层层堆塑。门墙明间上方汉白玉阴刻贴金竖书“临湘山”。额端置居中,周围为五龙盘绕,构成传统的“五龙捧圣”图案。

正殿为前后两殿,地面全部由花岗石条石铺成,前殿供陶公真人像,后殿为观音殿。大殿石阶下左道石柱对联云:

福地驻灵踪,庇佑梓桑,千岁胜地华表鹤;

清风被人世,发扬神智,三高真似石湖仙。

陶公庙中原有很多匾额,大多由名家题写。大殿外檐正中的“德化无疆”匾,为朱熹于宋乾道五年(1169)题写。左侧“御菑捍患”匾,是民国11(1922)时任湖南省长的赵恒惕所题献;右侧“仙骨佛心”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由湖南布政使万贡珍题写。大殿内檐正中悬“钦颁祀典”大匾,上面记载着同治十一年十月由礼部颁敕封陶公叔侄封号“昭显”、“灵应”的圣旨。前殿有两列匾额,前列正中是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御书“民赖恩福”,右侧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湖南巡抚吴大澂题写的“三湘霖雨”;左侧是同年湖南布政使何枢题写的“慰满三农”。这些联匾,连同庙内雕刻、堆塑、壁画均毁于“文革”十年浩劫。1988年市政府开始拨款修复戏台和山门,1990年恢复宗教活动,1994年启动大规模修复工程,联匾均按历史资料予以补书。199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陶公庙补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南圆通寺,相传建于唐代。1905年,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于此创办梨江高小,开清末长沙县兴办新学之先河,现改为梨江中学。校坪内柚树两株,系徐老当年亲手栽植。镇西李公庙,为大革命时期农民协会会址,后为区苏维埃驻地。革命前辈周幼恂、孔福生等曾在此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彭德怀也曾在此留下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大革命失败后,朗梨市曾是长沙县地下党活动的中心地点。朗梨境内泉井遍布,最著名的有孚嘉井和泉井子,井水味纯,水色清洌,四时不盈不竭。

临湘山环境幽美,景色宜人,西望则长堤接在,波光帆影。东眺则远山含岫,野树笼烟。更有小桥流水,野渡渔村,颇富江南水乡情趣。前人取附近景点菁华,铺缀而成“梨江八景”。“梨江”者,乃浏阳河流经朗梨一段之别称,亦为朗梨的代称。“梨江八景”是:

狮岭仙踪:临湘山势,宛若仰天狮子,故别名“狮岭”。这里古木参天,钟灵毓秀,陶公庙巍峨耸峙,为长沙著名古迹。

鹅湖夕照:即对河黎家托,方广二十余亩。明代吉王朱见浚曾在此养鹅自娱,每到夕阳西下,白羽清波,霞光万点,归鸦绕树,牧笛催归,令人流连忘返。

梨江双渡:朗梨市街滨河而建,商户鳞次栉比,亦为往省城之重要孔道。两岸行旅东西过渡、煦来攘往,昼夜不绝,是以分大、小两码头过渡。春雨烟云,秋风雁阵,凌波利涉,风景旖旎,目不暇接。

茆港孤舟:庙前涧水横过,其畔垂柳婆娑,鸣禽宛转,春风秋月,野渡孤舟,宛若画境。岸多芦茆,故称茆港。明嘉靖时始建木桥,清初由长桥柳氏出资造石桥,落成日,有无数乌鸦步桥而过,乃取名“鸦林桥”。每至夕阳西下,倦鸟归林,宛转翱翔,生机蓬勃。

撑云石笋:原横街尾白衣庵侧,有一天然玉晶石笋,拔地而起,峥嵘独立。上有司马头陀所镌钤记:

石笋伴南地,高山落花平。

明堂如仰掌,世代出奇英。

夹岸桃花:在未嫁桥涧水出口处,桃花夹岸,落英缤纷,徉徜其间,几疑武陵春色,此地平分。

东岗晚眺:土地岭原圆通寺与白衣庵之间,有一准提庵。元宰相许有壬(12871364)之父东岗先生曾讲学于此。许相后建东岗书院以为纪念,准提庵即其遗址。院中原有碑石二方,一云“东岗书院”;一云“准提大明府志许氏修建”。此处高阜开阔,凭岗晚眺,气象万千,夕照归鸦,晴岚古碣,景色尽收眼底。

古寺疏钟:新街之圆通古寺,传为唐代尉迟公所建。原址山门濒河,后门接土地岭。建筑雄伟,香火极盛。寺内有一古钟,传为唐代遗物。晨昏逸响,声闻数里。振聋发聩,醒觉迷津。1905年徐特立创梨江女校于此,近百年来弦歌不绝,桃李遍天下。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0 19:18 , Processed in 0.09253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