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一、长沙四县(市)历史沿革及历史村镇分布情况

2009-8-10 14: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05| 评论: 0|原作者: admin|来自: 名城长沙网

长沙县历史悠久,其开拓时间可追溯至远古石器时代。据考古工作者开掘的南托“大塘古文化遗址”和仙人市鹿芝岭“月亮山古文化遗址”考证,前者距今约7000年,即有先民定居,繁衍生息;后者距今约4500年,已进入原始农业时期:春秋晚期,长沙属楚国黔中郡。秦属长沙郡,其附廓之县名湘,辖今长沙县和望城县全境。汉改湘县为临湘县,为长沙国国都。隋开皇九年(589),废临湘置长沙县,是为以长沙名县之始。五代十国时期,马殷建立楚国,以长沙为其国都。后汉间,划长沙县地置龙喜县(又名新喜),县治设今仙人市乡鹿芝岭。宋乾德中,罢龙喜置常丰县,县治设今长沙市芙蓉区东岸乡。开福六年(973),并常丰入长沙县。元符元年(1098),划长沙县5乡、湘潭县2乡置善化县,与长沙县同城分治。长沙县为潭州州治和长沙郡郡治。元代,长沙县先后隶属潭州路和天临路,为路治。明洪武五年(1372),改隶长沙府,治长沙县。清康熙三年(1664),分置湖南布政使司,长沙县为湖南省治及长沙府治。民国元年(1912),善化县并入长沙县。1922年定长沙县城为湖南省省会。1933年,设长沙市,市县分治。县人民政府原设长沙市北区潘家坪,今设星沙镇。

长沙县有大小农村集镇50多个,多分布在湘江、浏阳河、捞刀河及其支流两岸。较为著名的有朗梨镇、黄花镇、捞刀河镇(今属开福区)、水渡河、金井、福临铺、南托岭、斑竹塘、跳马涧、暮云市、螽斯港、鹿芝岭、仙人市、五美山、江背、春华山、路口畲、高桥、青山铺、麻林桥、杨泗庙、鼎功桥、新桥、广福庵、孙家桥、罗戴段、沙坪、北山、蒿塘坳、安沙等30余处。上述村镇大多历史底蕴深厚,有的以依托古寺庙而闻名,有的为古城、古战场遗址所在地,有的则为历史名人的故里。

1951年,从长沙县境划出湘江以西及湘江东岸北部部分地区置望城县。1959年,望城县并入长沙县,1977年复置望城县。1951年建县时因县治设于今岳麓区北麓望城坡,故名望城县。今望城县治为高塘岭镇。

望城县境内集镇,自古得水运优势,多分布于湘江两岸,沿江由南向北,在唐代已见观音港、霞凝港(今属开福区)、丁字湾、白沙洲、新康、铜官、靖港、乔口等集镇雏形。清代初期,形成丁字湾、铜官、靖港、乔口等较为繁荣的集镇,是旧时省内集镇密度最大区域之一。又因各地自然、人文资源等条件而各具特色。丁字湾盛产花岗石,誉为“石城”;铜官制陶业发达,素称“陶城”;靖港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乔口为县境北端四县交界口岸;桥驿原为著名的古驿站,迁客骚人多有题咏;坪塘因曾国藩墓、桐溪寺等古迹而闻名。这些集镇历来舟楫往来,商贾云集,为当地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集散地。另外,县西部还分布有白箬、乌山等著名集镇。

浏阳,因县治在浏水北岸而得名。地处湖南东北部湘赣边界,西临长沙县,东与江西铜鼓、万载、萍乡相邻,北靠平江,南接醴陵。据考古资料证实,早在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浏阳境内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到东汉建安十四年(209),浏阳正式置县,县治设官渡镇,唐代迁今址。浏阳县从隋唐起就隶属潭州,明清属长沙府。

浏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文家市镇、大围山镇、官渡镇、普迹镇、大瑶镇、镇头镇、白沙乡、张坊镇、永和镇、古港镇等历史文化村镇。这些历史文化村镇的分布以浏阳的东部和南部居多,其原因一是由于浏阳的东部和南部为山地丘陵地区,山川秀美、资源丰富,因而历史上浏阳的经济重心在东部和南部。二是由于东部和南部地处湘赣边界,水陆交通便利,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形成了文家市、东门市等著名集市,并造就了独特的方言、风俗、习惯和民间文化,留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三是由于革命战争年代浏阳东部和南部山地是革命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留下了大量革命遗址。如文家市的秋收起义会师旧址、高升岭战役遗址、大围山镇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湘鄂赣省第一次党代会旧址等。另外,靠近省城长沙的西部也有历史村镇的分布,如永安、北盛等。

宁乡县东临望城,西接安化等县。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黔中郡,秦隶属长沙郡,三国时期为吴新阳县,晋太康元年(280)改名新康,隋开皇九年(589)并入益阳,唐武德四年(621)复析益阳置新康。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析益阳、长沙、湘乡部分地始置宁乡县,县治设今横市镇,后改设今玉潭镇。千余年来,境地析划,几经变化,县域却沿袭未变。从宋代起宁乡县就隶属潭州,明清属长沙府。

宁乡历史村镇多分布在沩水流域和靳江流域。以出土青铜器而闻名的有玉潭镇、黄材镇、回龙铺镇、横市镇和老粮仓镇。其中,玉潭镇的学庵村、香山寺、文昌阁、杜家山、飞凤山、合安村、新农村、高坝村,白龙村、许家坑,黄材镇的月山、葛藤、胜溪、栗山、寨子、土段溪、炭河,横市镇的滩山、横市、小河,回龙铺的万寿山、腰铺子、白云,老粮仓镇的双田、望峰村等出土青铜器最多。巷子口以张浚父子墓、易祓墓等名人墓葬而闻名。花明楼、沙田等以革命文物而闻名;沩山乡、双凫铺镇则为佛教重镇,密印寺、白云寺、香山寺、普济寺、裴休墓等,至今保存较好。

(本文录自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6月第1版《中国长沙·留住历史的文脉》,谢建辉/主编,陈先枢/撰稿,罗斯旦/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19 19:26 , Processed in 0.09383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