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湖南茶叶内贸史略

2009-8-5 21:5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54|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来自: 名城长沙网

湖南茶叶的内销有据可查的历史大约在唐代(618-907)。唐李肇《国史补》(781)载常鲁出使西蕃,在拉萨见到6种名茶,其中有湖茶。唐杨晔《膳夫经手录》(865)载有“潭州茶中益阳团茶、渠江薄片,唯江陵、襄阳皆数十里食之。”五代(907-960)马楚时期,茶叶为马楚政权的重要经济作物,茶商号称“八床主人,”他们将长沙及湖南茶叶销人中原腹地,年获利百万贯,形成长沙茶叶省外销售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960-1279)沿习唐贞元九年(793)建立的“榷茶”制度,茶叶由政府专买专卖,在湖南实行按茶株纳税的政策。至嘉復四年(1059),改为由茶商向政府纳税领取引票,持引至产地收购茶叶,运往北方销售。南宋准许商人自由收购贩运茶叶,但税收更重,管理更严密,茶贩不堪重负,赖文政等6次组织起来武装抗税。北宋政府以两湖茶叶在张家口与东北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交易。元代(1279-1368),在江洲(今九江市)设榷茶都转运司,总收江淮荆湖福广的茶税,茶商必须在转运司纳税领引,持引购运茶叶。起初税率是30%35%36年后税额增长达30倍,一担大米买不到两斤茶叶,湖南茶叶生产与运销也逐渐萎缩。

明代(1368-1644)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减轻茶税,税额均不及元代的十分之一,湖南茶叶销售数量增加,品种由团饼茶发展到烘青绿茶和黑毛茶等。长沙、岳州、常德等府茶叶行销北方各省。到明末清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边销茶,主要依靠在16世纪初就已开始生产的安化黑茶,每年约三万担。形成湖南茶省外销售第二高峰时期,长沙成为中国四大茶市之一。

 清代(1644-1911)茶法沿袭明代旧制,茶叶由茶商自陕西领引纳税,带引赴湖南采购,每引正茶100斤,准带附茶14斤。咸丰五年(1855)湖南设立厘金局,正税外加征茶叶厘金税,税赋在百货中最重。此税直至1930年方止。这一时期的茶叶贸易比明代还要发达,国内销售数量大幅度增加,形成湖南茶叶外销第三个高峰时期。品种增加了砖茶(包括茯砖、黑砖、青砖),茶卷(百两茶、千两茶),天尖、贡尖、生尖茶,红茶及名茶等。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陕甘回民抗清起义,前后长达十余年,西北地区茶运交通阻塞,东西柜茶商逃散,加上1840年鸦片战争后,俄商来华设厂大量加工砖茶运回本国销售。因此西北各省边销茶奇缺。

平定回民起义后,陕甘总督左宗棠于1873年奏请另订边销茶章程,改为以票代引制度。复票40引,正附茶51.2担,并在原陕、甘、晋、以及回民茶商经营的兰州东、西柜之外,添设南柜,允许南方各省茶商经营,选派长沙朱昌琳为南柜总管。1875年开始在兰州发放引票,所发引票都由茶商特持赴长沙府安化等地购买黑毛茶,然后运陕西泾阳加工成茯砖茶销售西北边疆地区。朱昌琳在长沙太平街设有乾益升茶庄,在安化设有分庄收购茶叶,在新疆、青海、甘肃等省设有分庄,销售茶叶达60余年。“乾益升”还在长沙东乡麻林、高桥、金井等地设有规模可观的茶场,制成绿茶、红茶和砖茶,用一色朱漆木匣盛装,上盖“乾益升”牌记,成为享誉一时的名牌。

民国(1911-1949)初,湖南茶叶运销情况与晚清大致相同。至抗日战争爆发,茶路交通阻塞,引茶体积大,运输困难。19381011月,武汉、岳阳先后沦陷,茶叶外贸又受重大影响,加上货币贬值,茶商经营艰难,致使湖南黑茶积压,边区砖茶供应紧张。为压缩体积,便于运输,19395月,湖南省物产贸易管理局派茶业处副处长彭先泽至安化江南镇,试压黑砖茶成功,1940年就地设立国营砖茶厂,产品除运销香港、前苏联外,全部运兰州转销西北各省。另有公私合营的华湘茶厂,以及安化茶叶公司制茶厂,湖南省农业改良所安化茶场(省营)等厂亦生产黑砖茶供应市场。抗战胜利后,晋、陕、甘及湖南茶商恢复和扩大黑砖茶,花卷茶,以及天尖、贡尖、生尖茶生产,并采购引茶至泾阳加工茯砖茶运销西北。在湖南采购、加工茶叶的茶商,每年有20多家,茶叶盛销时,全省茶号多达200多家。东西柜茶商在湖南设的茶号较多。经营年限长,资金雄厚的茶号有长沙的乾益升,安化江南的魁泰通、天泰运、合盛西、裕兴福、合盛行,安化小淹镇的吉盛昶和湘潭的兴和福等,其中就地设厂加工砖茶较多的有安泰、华安、天泰庆和两仪等茶厂。省城长沙城内的茶叶店则多设在坡子街和太平街一带,除乾益升外,著名者还有德裕茶庄、詹恒大茶叶号、段永春茶叶号、吴中和茶叶号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茶叶的国内销售主要分为三大块,一块是边茶供应,一块是省间调拨,一块是省内销售。边茶生产销售,湖南以质优量大一直作为主产省份承担“为边疆提供安全可靠边销茶”的任务,边销茶中主要是黑茶,销往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西北地区。1950年至1984年,茶叶先后被规定为国家一、二类计划物资,实行计划管理和派购政策,由中央茶叶主管部门(中国茶叶公司、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茶叶局)统一管理,下达调拨计划到各省市区调出、调入的茶叶经营公司。属省以下单位执行的,省公司再分解下达到行署、县茶叶经销公司和茶厂。湖南属茶叶调出省份,调出品种主要是花茶与绿茶。

1984年,商业部将茶叶改为三类可自由经营商品。湖南于1985年取消茶叶派购,实行以销定产,茶叶市场开放,实行议购议销。提供调出省外茶叶的单位有所增加,新产生了一批社队茶叶生产、加工与经营企业,供应的茶类品种增多,新创名茶如长沙茶厂的“凤嘴牌”茉莉花等产品的销售市场扩大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省内销售这块,在1984年以前由省茶叶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下达销售调拨计划。以省内调拨为主,少量的从外省调入。湖南属重要茶区和销区,湖南农村习惯饮用本地绿毛茶。在实行计划管理时期,茶农生产的茶叶,除按人头每人留自用茶0.5公斤外,全部由国家收购。当地乡镇和不产茶的乡村所需茶叶,由市茶叶主管部门安排销售计划,再由当地或由邻近产茶地的茶叶收购部门,按照计划调拨给供销合作社门市部销售。销售品种以产地绿毛茶为主,个别地方也饮用少量红茶、黑毛茶等。零售茶叶实行全省统一样价,直至1984年。

除上述产地销售外,在市区和较大城镇,则以调拨销售为主,以成品绿茶为主要品种,其次也销售绿毛茶、花茶、名特茶等。河西园茶毛茶是长沙人民特别喜爱的地方历史名茶,拥有极其忠实的顾客群体。供货单位主要是湖南省长沙茶厂,其次是湖南省湘潭茶厂。上世纪80年代起,一些县办茶厂,乡镇茶厂的产品也相继进入了市场。为保证供给,增加茶叶花色品种,长期以来,省茶叶公司都按计划安排从云南调入少量沱茶,从浙江调入少量龙井茶安排在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四地市销售。

茶叶的批发业务,20世纪50年代由省茶叶公司批发,60年代由市副食品公司批发。茶叶的零售业务,1954年以前主要由私商零售。当时长沙市共有私营茶庄17家,分布在市内主要繁华街道,其中8户批零兼营,1户批零兼运销,8户零售。詹恒大茶庄是清光绪年间开业的老字号,设立于坡子街,1954年零售茶叶5吨,批发7.6吨。永春茶庄于清宣统年间开业,设立于五一路,1954年零售茶叶3.2吨,批发21.5吨。大同茶庄设立于黄兴南路,1954年零售茶叶3.4吨,批发12.6吨。津津茶庄设解放路,1954年零售3.3吨,批发16.2吨。君山茶庄设中山路,1954年零售2.6吨,批发8.4吨。1921年开业的益生华茶庄和雍乐茶庄、真善美茶庄批零兼营,年销量在2-10吨之间。1916年成立的裕大茶庄及杨复茂茶庄、怡丰茶庄、福利茶庄、大华茶庄与秦桂记茶庄分设在蔡锷路,水风井等地,1954年各庄茶叶零售量在0.5-1.5吨之间。1950-1954年,中国茶叶公司湖南省分公司在坡子街设一茶叶店(后迁于五一西路),批零兼营茶叶。从1955年起,私营茶庄被迫退出历史舞台,茶叶零售业务统一由市百货公司系统经营,后改为副食品公司系统经营,一般设专柜销售,专营店极少,长沙市仅有的君山茶店和大同茶店,同时兼营烟酒。销售价格和供货,由湖南省茶叶经营主管公司统一制订和安排。长沙市的批发价由湖南省物价局和茶叶主管单位联合制订。全省各地市茶叶市场的成品茶批发价格,按长沙市批发价加地区差率制订;零售价按各地市批发价加15%制订。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0 16:12 , Processed in 0.12819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