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炎帝神农氏之茶乡缘

2009-8-5 20: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96|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来自: 名城长沙网

炎帝是我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传说中的神人。据《史记》等古籍记载,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为有  氏女,名曰女登,于烈山(今湖北随县)生炎帝,长于姜水,因此史书上又说他姓姜,号烈山氏或厉山氏、连山氏。炎帝先都陈(今河南淮阳县),再迁鲁,都曲阜,管辖着南到交趾(今岭南一带)、北到幽都(今河北北部)、东到阳谷(今山东西部)、西到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的大半个中国。典籍中还有炎帝建“长沙厉山国”的说法。《水经注》云:“烈山氏秉火德而王天下,乃就于长沙正南离火之地,也称炎帝,号烈山氏,即厉山氏,以长沙为厉山国。”《荆州记》也说:“神农生于随县厉山,就都于长沙,死葬茶乡。”

炎帝为火德王,故称炎帝。因为他始作耒,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又被称为神农氏。他所属的部落是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氏族,所以他是我国农业的始祖。他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成为我国医药的始祖。他“耕而作陶”,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互通有无,削桐为琴,结丝为弦,作五弦之琴,弦木为弧,削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炎帝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开创者,缔造了中华古国最早的文明。

炎帝神农氏晚年到南方巡视,一面了解民情,一面尝草采药,为百姓治病。世界上第一部药物著作,据考证是成书于先秦的《神农本草》。书中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与此相关的传说有几种:一说神农尝到茶叶后,五脏六腑如经过洗涤一般,干干净净,神清气爽;一说神农煮水,茶叶落入锅内,偶然中发现了茶叶的神奇作用;一说神农尝了金绿色滚山珠而中毒,幸得茶树汁流入口中而得救。因此,炎帝神农氏又成为茶的始祖。唐代茶圣陆羽在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中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这一传说和有关资料说明,茶是我国原始先民在寻求各种可食植物、治病之药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后来才由药用、食用逐步发展到饮用阶段的,这一历史过程长达几千年之久。炎帝神农不断尝草采药,终于有一天误食了一种藤状植物,这种植物就是人们传说的“青藤爬墙,叶绿花黄,人吃断肠,牛吃解凉”的断肠草,不幸身亡,“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后炎帝陵所处之地分置酃县,即今湖南省炎陵县。湖南茶乡,因炎帝而倍增其光;湖南茶业,自古至今,不断繁茂。宋朝罗泌《炎帝赞》曰:

火德开统,连山感神。谨修地利,粒我丞民。

鞭茏尝草,形神尽瘁。避湿调元,以逃人害。

列廛聚货,吉蠲粢盛。夷疏损谷,礼仪以兴。

善俗化下,均封便势。虚素以公,威厉不试。

弗伤费害,受福耕桑。日省月考,献功明堂。

天不爱道,其鬼不孤,万世同仁。

关于炎帝与湖南及长沙的关系,别开“长沙厉山国”之说,史学界认为要从炎、黄二帝的战争说起。《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征”天下“不顺者”,“南至于江,登熊湘”,指的就是黄帝对南方炎帝部落后裔的征伐。“江”即长江,“湘”即湘山。据《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湘山,一名山,在岳州巴陵县南十八里也。”《水经注》作“编”,并谓洞庭湖中“有君山,编山”,君山“东北对编山”,“两山相次去数十里,回峙相望,孤影若浮”。可见,黄帝“南伐”已越过长沙,直抵洞庭湖区和湖南境内。由于黄帝部落的追逐征南流徙,从洞庭之野直达九疑苍梧。于是在湖南各地留下了许多关于炎帝的传说和遗迹。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后汉书·郡国志》也有相同记载。宋罗泌《路史·后纪三》所载更详:炎帝死后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叫茶陵,其后裔庆甲等徙居在此。秦汉时期茶陵为长沙郡或长沙国辖地,所以称作“长沙茶乡之尾”,或统称“长沙”。“茶陵”即“茶乡之陵墓”。显然,茶陵之名与炎帝陵有关。南宋时从茶陵析置酃县(今炎陵县),炎帝陵在酃县境内。

罗泌之子罗苹注:“炎陵今在麻陂,林木茂密,数里不可入,石麟石土,两杉苍然,逾四十围。两杉而上,陵也。前正两紫金岭。丁未春,予至焉。寓人云,年常有气出之,今数载无矣。所葬代云衣冠,赤眉时人虑发掘,夷之。陵下龙潭,传石上古有铜碑陷入焉。”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载:“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炎帝庙在陵侧。”白鹿原即今鹿原陂。

炎帝陵始建于宋乾德五年(967),为宋太祖所诏建。据明代东阁学士吴道南《重修炎陵庙碑》载:宋太祖登极,遍访古陵,求之弗得。忽梦一神人戴笠持两火。朝访群臣,有测其为帝者。乃遣使南来,至长沙峤梁岭,遇老人指示,果在岭下十里得帝陵。

重建神庙为前后二殿,分为祀神农和赤松子,明清两朝曾多次重修。今日炎帝陵为198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拨专款重建,占地2.4平方公里,水环抱,山峦叠翠,古树荫翳,烟云出没,蔚为壮观。陵殿坐北朝南,分为午门、行礼亭、主殿、墓碑亭四进。午门左右立戟门、掖门。主殿绘彩龙9999条,殿中供炎帝坐像。殿后为陵墓,今已成为世界华人寻根谒祖之圣地。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4 10:22 , Processed in 0.0972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