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秦川陇道塞柳长青——读梁赐龙著长篇历史小说《左宗棠》

2009-7-28 23: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50|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作者注:本文原载《文史拾遗》2002年第3期,并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为题摘要发于2002221《长沙晚报》。

(本文来源《湘城访古》陈先枢/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关于左宗棠的小说、传记或评传已有十余种,我多半都粗略翻过,惟对梁赐龙老师新著长篇小说《左宗棠》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并深深为书中情节所打动。

长沙人读长沙名家写长沙历史名人的书,一种对乡贤的崇仰之情油然而生。左宗棠对大多数长沙人来说并不陌生。1995年十万市民投票确立的长沙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就典出左宗棠爱国忧民的事迹。前句出自左宗棠年轻时的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后句实际上讲的是左宗棠以年近古稀的高龄抬棺出征,收复新疆的悲壮故事。左宗棠本一介书生,但有廓清天下之志,一生屡建奇功。而他的出山,是在太平军攻打长沙,长沙城危在旦夕之际,满怀“保卫桑梓”之心投湖南巡抚幕府的。他1885年病逝于福州抗法前线,归葬长沙石门乡柏竹村。墓地“文革”时被毁,1985年长沙市政府拨专款修复左宗棠墓,梁赐龙作为左宗棠的曾孙婿襄理了左墓的重修事宜,所撰墓联“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歌颂了左宗棠保卫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历史功绩。

梁赐龙写作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有着独特的个人历史背景。作者的夫人左景范是左宗棠的嫡系曾孙女,而她的父亲,即作者的岳父左南生出生在左宗棠任两江总督驻节南京之时,左宗棠为孙儿取名“南生”。后来左南生娶了祖父最信任的幕僚、曾任新疆巡抚的饶应祺之女为妻。梁赐龙从小就十分钦仰左宗棠的为人,把左宗棠和诸葛亮、岳飞、文天祥一起并列为民族英雄,很早就萌发为左宗棠立传的念头。他曾参与《左宗棠全集》的整理出版工作,不仅熟悉80()多万字的左集,而且通读了曾国藩、胡林翼、郭嵩焘、李鸿章等人的全集、日记和传记。作为左宗棠的后人,写小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梁氏夫妇结婚50多年来,平日谈论总免不了侯门逸事。那些家世轶闻常在梁赐龙的脑海中翻滚,使之对左宗棠的性格和经历有了很深的体会和感受。同时,与左宗棠后裔及其他湘军将领后裔的亲密往来,又使他知道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趣闻逸事。如左的随军郎中是一位精通医术的乞丐头子;左巡视上海租界时,下令捣毁“华人与狗不得人内”的牌子;“曾、左失和”的原因是左宗棠故意制造与曾的纠纷,以便消除朝廷对曾国藩的顾忌等等。这些都为梁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左宗棠》分为三部,洋洋洒洒80余万字i作者满怀爱国、爱乡激情,把一个鲜活的左文襄公捧到读者面前。

第一部《陇中吟》,叙述40岁以前左宗棠的求学、塾师和务农生活,窥见一代杰出人才的成长过程。其中包括名师对他的指点,与夫人周诒端的爱情生活,与林则徐、陶澍等的交往,与胡林翼、郭嵩焘的友谊等。清代长沙的都市风情、老街情愫、市井百态,在这一部里展现无遗。

第二部《苍生》。左宗棠40岁后被迫出山,参与了镇压太平军、捻军和回军的军事斗争,时间长达25年。20多年中,中华大地战事频仍,硝烟遍地,庐舍为墟,百姓吃够倒悬之苦,天下苍生处于忧患之中。一个爱国者面对危机,如何抉择?或避祸深山,苟全性命于乱世;或揭竿而起,于乱世中崛起;抑或效命于朝廷,竭智尽忠,参与对叛民的镇压。左宗棠终于选择了后者。小说的故事情节令人信服地慨叹他的选择。作者以现实主义手法,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描述了主人公的难以名状的历程。

第三部《春风度玉关》。新疆沦陷敌手已13年,英、俄虎视眈眈,妄图瓜分西北。面对国难,左宗棠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两防之争,力排众议,坚持出兵收复新疆。然后运筹策划,排除万难,制订方针,皓首临边。这是左宗棠一生最光辉的一段,由此而名垂青史。作者以气势恢宏的场面,描述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丰功伟业。情节曲折复杂,斗争尖锐激烈,主人公远见卓识,多谋善断,指挥若定,终于取得彻底的胜利。

梁著《左宗棠》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大的虚构,更没有“戏说”。左宗棠一生充满着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既有许多历史人物未曾经历过的际遇,又有不少曲折、离奇的情节。用梁老师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部纪实性的历史小说,我无需多少虚构情节,只要把这些真实的历史串起来就行了。”例如林则徐在橘子洲头小舟上会见左宗棠,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小说把它描写得绘声绘色,并为左暮岁挺兵天山埋下了伏笔。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初林则徐受命督师广西,路经长沙,左宗棠前往拜访。那时左方37岁。两人谈起沙俄觊觎新疆的情形,左宗棠援古证今,议论风发泉涌。林则徐激赏不已,以至拍着左的肩膀说:“现在国家动荡不安,内忧外患必然加剧。我料定足下不久将脱颖而出,身担大任。将来安定西北,也许非君莫属。”没有想到,这一预言最终变成了现实。林则徐铺纸提笔写下一副自警联赠与左共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左宗棠一生走遍江南塞北,总以此联相随,悬挂斋壁。直到暮岁,仍以早年遇见林则徐并得到赏识为生平第一荣幸事。

梁赐龙为语文教师出身,本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他所刻画的人物各具性格,活灵活现。《左宗棠》描述了一段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画面,涉及数百个历史人物以及士兵、普通百姓,其中许多人物栩栩如生,神情毕现。尤其是对曾国藩、左宗棠的性格对比,刻画得入木三分。曾、左同为晚清“中兴”名臣,又同是长沙府人,但两人一寒一热,一卑一亢,是截然不同的类型。曾国藩是理学家,道貌岸然,克己的功夫堪称一流;左宗棠是武健书生,豪率直坦,不会也不愿做假,乐意豁出自己本色。梁赐龙在书中写道:“曾国藩与左宗棠都与太平军作战,但出发点不尽同。曾国藩公开打出的旗号,是为名教而战;左宗棠出山则是保卫桑梓。所以办事的着重点也不尽同。曾国藩攻克金陵办的第一件大事是重建考棚,准备江苏乡试;左宗棠攻克杭州办的第一件大事是赈灾和修理海塘。很明白,一个是为了读书人,一个是为了老百姓。”他们的性情也各执一端,左刚曾柔;处事方式也迥异,左快刀斩乱麻,曾慢工出细活。因而两人关系密切,但又经常闹些矛盾。梁笔下的左宗棠创造了生命的最佳值,活得畅快,活得轻松,远不像曾国藩那样拘泥于礼、活得累。

梁著《左宗棠》作为一部纪实性历史小说,当然不能回避至今仍颇有争议的一些历史事件,更不能因为某些忌讳而舍去左公传奇人生中的许多动人情节。对于左宗棠,近现代学人作过多种评价。有人斥责他是刽子手、汉奸;有人评价他既有功又有过,功大于过;也有人赞颂他是汉唐以来功绩卓著的民族英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小说采取不违背历史真实、不随意虚构情节的原则,基本上循着主人公一生传奇性的生活道路,作了生动人微的艺术描写,是非功过,任人评说。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小说安排了左宗棠与仆人何三的一段对话。左宗棠说:“官府不顾老百姓死活,老百姓被逼造反。造反这团人里,鱼龙混杂,流氓无赖也混进来了。结果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刘邦、朱元璋成王;黄巢、李自成、张献忠都为寇了。长毛(指太平军)里有坏人,也有能人。洪秀全、石达开都是落第秀才,成王成寇,现在难说。如果滥杀无辜,荒淫无耻,争权夺利,是没有好下场的。他们宣扬邪教,也不得人心。”

小说以比较大的篇幅写了“大战长沙”一节。咸丰二年(公元1852)七至八月,太平军日夜攻城,枪炮火箭密如流星,轰声如雷,岳麓书院、长沙学宫、铁佛寺等古迹以及渡口、桥梁等交通设施在战火中毁损惨重。左宗棠就是抱着“保卫桑梓”的决心投奔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在长沙守城战中,左宗棠才华初露。当城墙被炮轰缺口时,他急中生智,建议张亮基下令:“长沙居民凡送麻石一块至缺口者,奖银一钱。”顷刻问,数千人肩负手抬,上万块麻石送到了城墙缺口。至当天正午,四丈宽、三丈高的城墙缺口堵住了。长沙城守住了.万众欢腾,城外相持的两方士兵都惊诧不已。长沙是太平军自广西北上进军中惟一没有被攻破的城池,旧时长沙人常引以自豪。但在对太平军只能歌颂的年代里,长沙天心阁下树起了战死于此地的太平军攻城将领萧朝贵的塑像。如今,禁区已经打破,我们再来审视这段历史,是否也应为保卫长沙有功的左公树起一座雕像呢?

平定陕甘回民起义也是极为敏感的历史事件,小说实事求是地记述了左宗棠的态度。当慈禧、慈安召见左,把“陕甘和西陲的事”交给左来办时,左对两宫太后直言:“平日官府袒护汉民,欺压回民,以致酿成大祸,大加残杀,百姓何罪?臣想回民也是皇上子民,应该不论汉回,只分良莠,剿抚兼施。”从同治七年至十二年,五年时间,左宗棠平定了陕、甘。但最后的肃州一役,令左公大为伤心。官兵攻下城后,一夜之间屠杀回军四千余名,仅放出老弱妇女一千余口。左宗棠事先交待的各项纪律,一概没有生效。他愤慨已极。次日,左府大门紧闭,上有一联:“闭门谢客;静坐思过。”众人知因肃州屠城之故。

紧接着,左宗棠奉命督师,玉门出塞,一举收复新疆失地,收复伊犁。“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当年左宗棠在甘肃酒泉亲手栽下的“左公柳”,如今粗壮的树杆虽已遍体硬壳,但枝桠仍然繁茂,青翠的柳条高高扬起,又如伞盖一般沉沉垂下,洒落一地绿荫,昭示着大西北人民对左公的追慕与爱戴。我们还得感谢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左宗棠》,这不正是西北人民对左公造福西北的功绩的回报吗?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3 14:33 , Processed in 0.09488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