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允嘉巷十六中,校内外都有我绘制的宣传画

2019-12-22 15: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16| 评论: 0|来自: 潇湘晨报

    长沙十六中位于长沙五一大道与建湘路交会处西南面的允嘉巷,东起建湘路(原东站路),西至落星田,百余米长。此处原为允姓人家聚住,故名允家巷,后雅化为允嘉巷。抗战胜利后,私立“民枫职业学校”开设于允嘉巷西段南厢。上世纪五十年代该校并入长沙市长郡中学。1956年秋改名长沙市第十六中学。1957年,我从北京迁居长沙。次年秋入读长沙十六中学,当时课桌椅上全是“长郡”字样。那个年代,读初中就近入学,学校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初升高也无读“四大名校”的升学压力。学习方面付出不多,但课外、劳动与体育方面花的时间与精力就不少。学习与劳动相结合,学生们的负担还是很重的。文、供图/郑寿山

    进入学校美工组课时课后都去绘制宣传画

    我从小喜欢画画,开学上了几堂美术课以后,美术老师依据我们班上同学们完成的作业,选定我和另一位同学许海洲进入学校美工组。许海洲同学的父亲是坡子街湖南湘剧场的美工师,专职绘画舞台布景和戏剧广告,他从小受父亲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绘画基础较好。

    我们这个年级有6个班,一共只选了7位同学充实到美工组,我们班就占了两位。班上同学都为之高兴,这样班上的黑板报就不愁没人来写写画画了。由于班上的黑板报图文并茂并出刊及时,每次评比总能在年级名列前茅。

    学校美工组的活动,由美术老师吴天平负责和带领,我们时常要利用课余时间或占用上课时间,在校内和校外附近街巷的墙壁上,绘制大幅宣传画。壁画的内容紧扣形势:钢的产量翻一番、水稻亩产放卫星、新愚公移山……

    在垂直的墙壁上画壁画,与在水平的画纸上作画相比,有不少难度。壁画画面的人和物很大,不易把握,很多时候要搭起楼梯站在上面画,还要不时地走下来退往远处审视检查。

    每个学期,学校按上面的部署,适时组织同学们下乡“春插”“双抢”“秋收冬播”支援农业生产。下乡的劳动生产中,需要办《战报》进行宣传鼓动,表彰好人好事,报道生产进度,这些任务也交由我们美工组的学生担当。

    我在吴天平老师的指教下,通过美工组的实际锻炼,绘大幅宣传画,写仿宋体、黑体字,从不会到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我离开学校参加工作后,有许多年都在单位上搞宣传:画宣传画、写会标横幅、刻钢板、办宣传栏等。这些,都得益于在学校美工组的学习、锻炼与实际运用。

    学校“停课大搞劳动生产”

    我成绩拔尖,被同学们选举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但劳动委员是一个具有分派同学们劳动岗位“大权”的职务,几个要好的哥们儿私底下建议我当劳动委员。我就找班主任老师,改任劳动委员。

    那时周一到周六都上课,每个周六下午为劳动课,学校的校办工厂有打铁和绞螺杆、螺丝帽两个岗位。一般安排体格健壮些的男同学跟着锻工师傅打铁抡大锤,女同学则安排在钳工台前用板牙、丝攻绞螺杆、攻螺丝帽。有的哥儿们向我建议:应该让男女同学的劳动岗位轮换一下。我也觉得好玩,就男女同学换岗。待我再次分配劳动岗位时,老师听了有些女同学的反映,告诉我男女生体能上有差异。于是仍按原来的劳动岗位分配,自己愿意留在锻工炉前的女同学,就负责拉风箱。

    早些年,我和两个男同学见面,他们还回忆起这件“蠢事”。只怪我那时候太不懂事,真的对不起那些女同学。

    到了1958年的初冬,全国性的学校“停课大搞劳动生产”正式开始了。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停课,投入到“大搞劳动生产”之中。

    校园里的球场上因地制宜建起了炼水泥的土炉子。各班同学在学校的安排和老师的带领下,有的炼水泥,有的参加其他劳动。炼水泥首先由同学们用人力板车做运输工具,去南门外的妙高峰和浏阳门外的识字岭子弹库,挖黄泥运回学校。然后由“土技师”指导,把黄泥用筛子除去碎石杂物,用水来搅和黄泥,再把泥巴搓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泥球,经稍事晒干或晾干,放入土高炉烧制。烧结好的黄泥球变得又硬又脆,女同学们就坐在小矮板凳上,用铁锤把它捶碎,男同学再把捶过的粗泥粉放入大石磨里磨,通常都要反复筛磨几遍,泥粉才能达到规定的“目数”。水泥的品质规格用标号来区分,记得灌装水泥时注意到袋子上的标号是100号,属于低标号水泥。一种以人力手工制作的水泥,就这般“生产”出来。

    学校如此的“停课大搞劳动生产”,大概持续了三个多月,于寒假前结束。但随之而来的寒假,除了春节休息几天,整个假期都按常规上课补课,把耽误的课程悉数补回来。补课很紧张,可老师和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物理刘力平老师、英语文艺芳老师,还有数学、语文老师更是不分课内课外地辅导解答。这种经过共同艰苦劳动洗礼的师生情谊,日后再也不曾得见。

    

    学校广播定时播放通过劳卫制同学的名单

    学校的体育课受男同学欢迎。那时,学校的体育课除了常规的教学课程之外,有一种称为“劳卫制”的考核通过制度。

    “劳卫制”全称是“劳动和卫国体育制度”,创始于前苏联。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强调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注重奥运会的运动项目”。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全国中学大学普及推行这项制度。其运动项目包括:短跑、800/1500/3000米长跑、跳高、跳远、单杠、双杠、跳箱、铅球、手榴弹掷远、女子高低杠和平衡木……

    劳卫制按照参与者的年龄段,设定项目(组合)和难度系数,分为少年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通过者获得由国家体委和教育部颁发的证书和精美徽章。

    为了某一项运动达标,同学们利用体育课之外的课间休息来训练。有的同学天刚蒙蒙亮就跑到学校,有的同学放学后还留在学校,反复地考反复地练,学校的体育场满是同学们的身影。经过艰苦练习,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通过了少年级和一级劳卫制。少数体育见长的同学还顺利通过了劳卫制二级,他们其中的某个单项足以向国家“等级”运动员冲刺。

    学校操场的广播,定时播放通过劳卫制同学的名单。各班的体育委员,每天忙着登记更新同学们成绩和名单。我在男同学里面,体育成绩较差,尤其是单杠双杠和垫上运动,总是不能达标。在几位热心同学的陪练和指导下,我终于通过了少年劳卫制,佩戴上劳卫制证章之时简直喜不自禁。

    时光倏然过去将近六十载,当年的同学们离开学校后各奔西东。即使同在长沙同一块天底下,也很少相见或不曾谋面。现在,十六中已不复存在,在原校址上矗立着343米高的世茂环球金融中心摩天大楼,允嘉巷成为大厦间通道。但物是人非并不能抹去我心中的忆念。2019年12月8日潇湘晨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0 19:29 , Processed in 0.09760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