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党史馆展出毛泽东致浏阳籍烈士陈昌女儿的亲笔信(复制件)

2019-9-3 16: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85|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长沙党史馆展出毛泽东致陈文新的亲笔信(复制件)。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翻拍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黎铁桥


  前不久,长沙市一中的部分党员教师来到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长沙党史馆)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他们看到了馆内陈列的毛泽东1954年4月给武汉大学学生陈文新写的亲笔信(复制件),信封上“武昌 武汉大学”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因为今年长沙市一中又有不少优秀学生考进了武汉大学,而且长沙市一中的老师每年都会收到学生从武汉大学寄来的信件,信封上“武汉大学”的校名题字与毛泽东写的这封信上“是一模一样的”。


  “武汉大学的校名题字,就是从这封信的信封上集字而来的。”近日,记者来到长沙党史馆采访,该馆副馆长罗业永这样介绍。她告诉记者,长沙党史馆开馆两个月以来,前来参观、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员和群众已有9万人次。“我馆珍藏、展出的与长沙党史有关的红色文物与资料,已经成为全市党员、群众开展党性教育与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一些年轻人也十分乐意到长沙党史馆‘打卡’!”


  来自中南海的信件:背后有一代伟人对烈士女儿的嘱托


  随着长沙党史馆讲解员周蕾的讲解,记者来到毛泽东写给武汉大学学生陈文新的亲笔信(复制件)展柜前。她告诉记者,“这封来自北京中南海的信件,就是毛泽东写给浏阳籍革命烈士陈昌的女儿陈文新的。信中鼓励陈文新要‘继承你父亲的遗志,为人民国家的建设服务’,一代伟人的殷切嘱托与期望,至今对我们年轻一代有教育意义。”


  “武汉大学的校名题字就是毛体字,就是从这封信上面‘拣’来的。”陪同采访参观的长沙党史馆顾问、原长沙博物馆副馆长周英对记者说。周英在长沙文博系统工作50年,退休后被长沙党史馆聘请为专家组成员。她介绍,毛泽东这封写给革命烈士陈昌女儿陈文新的信件原件,已按规定上交中央有关部门。


  陈昌是湖南浏阳人,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的同学与好友。1915年暑期之后,毛泽东发出以“二十八画生”署名的“征友启事”,征友活动的联系人就是陈昌。毛泽东与陈昌、毛秉琴夫妇关系十分融洽。在毛泽东的直接影响下,陈昌后来参加了北伐、南昌起义,为我党早期军事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1930年2月,陈昌因叛徒出卖而被捕,与杨开慧的堂弟杨开明一起牺牲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陈昌为革命烈士。


  父亲陈昌牺牲时,陈文新年仅3岁半。1948年秋,年近22岁的陈文新考入武汉大学农学院。1951年武汉大学放春假,陈文新回到浏阳老家与母亲、大姐、二姐团聚。在这次团聚中,母亲说了他们一家与毛泽东交往的往事,嘱咐陈文新回武汉大学后给毛泽东主席写一封信,告诉其全家的近况。


  陈文新知晓这一切后,心情十分激动。回到武汉大学,她怀着崇敬和兴奋的心情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两封信,其中一封是代母亲毛秉琴写的,转达母亲对毛泽东主席的问候;另一封是自己给毛泽东主席汇报在武汉大学学习情况的。信写好后,陈文新将信件投进学校的邮筒里,寄往北京中南海。


  很快,毛泽东给她亲笔回信了,信封上“武昌 武汉大学 陈文新同志收”几个大字苍劲有力。陈文新急切地打开印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字样的信函:“文新同志,你的信和你母亲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希望你们姊妹们努力学习或工作,继承你父亲的遗志,为人民国家的建设服务。问候你的母亲。祝进步!毛泽东。”


  周英介绍,毛泽东这封给陈文新的亲笔回信,当时在武汉大学激起了巨大反响。后来,武汉大学校方将这个信封上的“武汉大学”四个字作为校名字体,一直使用至今。


  长沙党史馆今年7月1日对社会开放,参观者对这封信也是特别关注。


  烈士女儿两进中南海,得到伟人题词“努力学习”


  而陈文新果然不负毛泽东的期望,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农业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1年夏天,陈文新到北京华北农科研究所实习一个月。在此期间,陈文新进中南海见了毛泽东主席一面。毛泽东对她说:你的父亲是一个好同志,他为人民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精神。 饭后,陈文新拿出一个日记本,请毛泽东主席在上面题字。毛泽东便在日记本上写了“努力学习——毛泽东”七个字。


  陈文新对毛泽东主席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将来一定好好为建设祖国服务。”


  1953年,陈文新大学毕业后在华中农学院任教,不久学校选派陈文新赴苏联留学,学习土壤专业。她把这件事写信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很高兴,随后便安排秘书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看望在此进修俄语的陈文新。不久,她再进中南海见到毛泽东。这些经历,让陈文新强烈感受到伟人对烈士后代的关爱,以及毛泽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高度关注。毛泽东如此重视农业科学,让陈文新赴苏联学习土壤专业充满了信心。


  1959年初,陈文新从苏联学成回国,被分配到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农业科研第一线。陈文新的科研成就主要体现在完成了全国根瘤菌资源调查,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根瘤菌资源库;率先在中国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细菌分子分类实验室;确定了根瘤菌和宿主“共生多样性”的新概念,修正了国际上流行100多年的“共生专一性”的旧概念。世界上第四个根瘤菌属,是由中国学者发现的,被命名为“中华根瘤菌”。它的发现者,就是著名的土壤微生物及细菌分类学家陈文新。 2001年,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目前,长沙党史馆珍藏并展出了中国科学院颁发给陈文新的“资深院士”牌匾。


  相关链接


  长沙党史馆馆藏物品 这个也值得一看


  眼下正是全国各高校大一新生报到入学的时候。年轻的“00后”们通过高考,大多数如愿走进大学顺利深造。他们不一定知道,“高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只是年轻学子的一个梦,直至1977年底,迟来的“高考”消息一夜之间吹遍神州大地,被耽误的学子纷纷奔走相告,仓促中捡起早已生疏的课本,两个月后就在忐忑与激动中走进了改变命运的高考考场。


  “这张高考准考证,就是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的准考证。准考证的主人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他向长沙党史馆无偿捐赠了这张准考证。”当日,记者走进长沙党史馆,很快就看到陈列在展柜内的一张1977年12月5日湖南省招生委员会颁发、统一编号为012065的准考证。


  “我来长沙党史馆工作之前,也没有见过1977年的高考准考证呢。”周蕾介绍,这张准考证的主人名叫李宇明,参加高考时已是25岁“大龄”学生,在长沙市一家工厂当了6年工人。本以为这辈子上大学只是一个遥远的梦,却突然听到“国家恢复高考”的好消息,他和几名工友急忙找出语文和数理化等课本“恶补”。当年的高考在12月中旬举行,考试科目只有语文、政治、数学和理化史地共四门,不考外语,从报名到参加考试仅有两个月时间。考试时,李宇明因心情紧张竟然手抖得无法下笔。


  尽管当年的高考录取率极低,但李宇明考试发挥得不错,最终幸运地收到了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的前身之一)的录取通知书。之后,他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我感谢时代和国家,让我们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李宇明感慨地说。


  巧的是,他的一个朋友是长沙党史馆的陈列设计专家。在朋友的劝说下,李宇明将自己无比珍视的高考准考证无偿捐献了出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19 17:43 , Processed in 0.10070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