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拄杖相携走南湖

2019-8-9 19: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41|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蒋正甫

  我们几位朋友都年至耄耋,平时心畏出门,日前吴君从云南回来,执意要再走走长沙的南湖港。南湖港在长沙天心区书院路旁。

  新中国成立时,我父亲继承上辈的舟桨在湘江的灵官渡摆渡营生,周山的父亲是南湖港近处山上挖黄泥的,吴君的爸爸是淘沙的……我们的家都在南湖港的东北岸。说家,其实那时只是就坡搭了个棚子,像狂风打趴在地下的鸟窝,遍体鳞伤,晴漏太阳雨漏水。那时的南湖,“湖”是名副其实的,在我们的眼里它很大,连通湘江,水随江水涨落,家随湖水进退。周山比我们大点是自然的“群主”,整天我们随他自由放牧,热天我们在南湖港里戏水、钓青蛙、抠鳝鱼泥鳅;冷天我们到周边山上点火熏野兔……少年不识愁滋味。在我们当时的认知里,世界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

  大概是1954年吧,我父亲到了湖南省航运公司工作,成了国家职工,家随人走,我离开了南湖港。其他小伙伴也随走上新岗位的父母离开了南湖港。好在我们曾经都被南湖港浸泡过,山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友谊没被时空隔断。

  上世纪六十年代,长沙成长的脚步大开,南湖港被移土填港充填成了一个大型煤站,通了铁路,更建了一个运煤的大车站。有趣的是,周山被铁路招工到了南站成了一名装卸工。那时的南站还是郊区,到市里最初没有公交,他租了当地一家农民的半间屋落脚。后来,老人走了,他花45元买下他那整间半泥砖墙、茅柴顶的房,有了自己的家。这是我们伙伴中第一个有自己“家”的。大伙跟他一样的高兴,挤出时间去帮他搞装修——穿孔的墙壁补上了黄泥,内墙刷上了石灰水,挨铺的墙壁贴上了报纸。记得我们还开玩笑:“有了金屋,只等藏娇。”“娇”暂时没藏的,周山的房子却成了我们的“营地”,我们不时聚在这里“胡扯嗨吼”,把友情闹腾得更浓醇。

  那时,南湖港四面都是土路荒岭,旧痕深深。加之煤炭的装卸、运输使这一片地方灰天黑地,但我们还是喜欢跑南湖港玩。因为这里有我们儿时撒下的欢乐,有“群主”周山;更有承载希望的铁路连南通北,呼啸着携带速度的火车让人倍感振奋;连绵起伏的煤山,那是黑金、是光明与能量,在这里能感受到蓬勃的生机从地下喷涌而出,让人坚信时间在孕育新的更大的希望。

  果然,改革开放的铿锵向前奋进,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南湖港的南煤站,又让位于城市的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四十年“化茧成蝶”,在时代的春风里舞出了诱人的精彩。今天的南湖港,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了。湖,已是撑起一片现代文明的坚实基坑,它上面的保利国际、金域南外滩摩天接云,恢弘大气散发着都市气质,这里还有一个与湘江风光带相融的火车头公园,为南湖港周边的变迁留下了时代前进的大步脚印。

  周山受惠改革春风,笔耕出了一个新岗位,退休后他乐居南湖,仍“微圈”着我们。他陪着我们,相扶相牵走在记忆中的南湖路上。放眼四处,景沃心田、繁花喧嚣、树木错杂,苍绿、翠绿、墨绿,激荡着生命的力量,给人希望。一位友人信口吟出了一句诗:“潇湘江头三月春,柳条弄日摇黄金。”周山爹接腔:“这里早已不是独有三月春了,就是秋冬也没有‘雨打风摧花残落’的感觉。”接着他介绍,其实,这里最美的是景随时变:晨起,日月在交接班,新希望在若烟若梦中诞生;白天,瞰江望山,蓝天、白云、碧水、绿洲、黛山,心会无束缚与羁绊走向高远,目落橘子洲头随青年毛泽东雕像看江水流淌锦瑟年华,自豪感油然而生;夜晚,四处流光溢彩,一天的辛劳、繁杂全被灯光彻底消融。现在看到的南湖港是一方人居理想的福地、财富聚集地;可期的是,由穿江过洲的隧道、地铁带来的更加美好的前景。

  是啊,七十年岁月峥嵘,我们在这里看到祖国一天天繁荣昌盛,更增加了对祖国未来更加灿烂辉煌的信心!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28 23:19 , Processed in 0.1002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