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古代储钱罐叫“扑满”你知道缘由吗?

2019-4-19 08: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77|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张海军

  名称:唐长沙窑联珠纹陶扑满

  时代:唐代 

  级别:二级

  尺寸:高14.7厘米 腹径11.6厘米 底径9.8厘米

  来源:1979年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长坡垄出土

  收藏:长沙博物馆

  储钱罐,人人都见过,那你见过古代的实物吗?在长沙博物馆库房中就收藏着两件唐代时期的储钱罐,只是那时候有一个名称叫“扑满”。

  这件唐长沙窑联珠纹陶扑满,器顶有一圆锥形提手,丰肩、鼓腹,平底假圈足。肩部设一字形投币口,围绕肩部一周饰有多组联珠圆圈纹,其中一组圆圈纹将投币口环绕其中。整个扑满造型充满张力,给人以庄重的美感。根据对国内各地出土及传世的扑满分析来看,唐代的较为少见,可见这件扑满的珍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地地域文化的差异,扑满在历史上衍生出名目繁多的称谓,如悭囊、闷葫芦、积受罐、藏瓶、哑巴筒等。据《中国风俗辞典》载:“汉族民间蓄钱器具。流行于北京地区。一种泥烧的罐子,似果皮箱,上端有小缝,能容下一个小铜钱或硬币。孩子把平日大人给的零用钱省下来,由缝内投入,能入不能出。逢年节要用钱时,就把罐子摔破。”

  据史料记载,秦代已有扑满。扑满在文献中称“缿(xiàng)”。秦简《关市律》记载:“为作务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一甲。”《说文·缶部》:“缿,受钱器也,从缶,后声。古以瓦,今以竹。”清代国学大师、长沙人王先谦《汉书补注》引沈钦韩曰:“《西京杂记》: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即缿也。”

  “满则扑之”,是因为古代扑满,形体多呈罐状,罐体密闭,上面大多只留一条狭缝作为投币口。钱币投入罐内,当钱储满时,只能将罐打破后,方能取出,这也是“扑满”之名的由来,也因此,完整的古代扑满极少。

  但是,古代扑满并非儿童玩具,也不单单是传统的民间储钱器具,而是我国古代市场交易中收纳钱币时防范营业人员贪污行为的重要器物,是古代钱币立法的重要物证。

  扑满的出现,与我国秦汉时期钱币立法有着一定的关系。从出土的秦简可以了解当时的立法状况,其中《关市律》就是记录交易中收纳钱币的立法。前述记载的内容,其意思是商贩出售产品或替官家出售货物时,所收的钱必须当众投人“扑满”中,否则要罚一副铠甲的钱。这种器物,一是可以防范营业人员贪污行为;二是可以防止劣币换取好币,从而扰乱市场、扰乱统一币制和法定货币的信誉。因此,扑满首先是为古代货币立法服务的,而到了秦以后的西汉至魏晋时期,则是扑满发展的成熟期,也是其功能趋向单一化、专业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扑满的功能逐渐演变为储钱。

  正由于扑满是“满则扑之”,又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生哲理。汉代就有人说过:“上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肆意聚敛钱财必将与扑满一样身败名裂。扑满虽小,不仅有着普通的储钱功能,还能从它引申出不同寻常的人生哲理,并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所以在社会上颇受欢迎,尤其到了唐代,扑满更达到了兴盛时期。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0 04:23 , Processed in 0.0960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