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窑青釉瓷壶诗文,呈现唐代长沙人的祭扫习俗

2019-4-5 15: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86|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名称:唐长沙窑青釉“寒食元无火”诗文瓷壶  时代:唐代   级别:一级  尺寸:通高23.6厘米 腹径16.2厘米 底径12.5厘米  来源:1983年现长沙市望城区古城村出土  今藏:长沙博物馆


  张海军


  又是一年清明小长假,人们纷纷返乡祭扫,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慎终追远。


  “寒食元无火,青松自有烟。鸟啼新上柳,人拜古坟前。”这首出自唐代长沙窑青釉瓷壶上的诗歌,就描绘了唐代清明时节“寒食日”长沙人的祭扫习俗,简洁质朴。这件国家一级文物也因此成为我们观照唐代生活、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物质载体。


  寒食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


  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寒食节在古代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近期浙江卫视播出的电视剧《重耳传奇》,就表现了寒食节的来历。历经各朝代延续,寒食习俗深入民心。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关于它的起源,据研究,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许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因为寒食清明两节相连,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在我国山西民间,寒食节至今仍是春季一个重要节日,山西介休绵山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每年都举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活动。在韩国,也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寒食节蕴含的介之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正廉洁的政治抱负和“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此外,从唐代宫中寒食节放假踏青春游,演变为今天的“清明小长假”,意义可谓深远。


  瓷器与传统节日诗文完美融合


  长沙窑是兴起于中晚唐时期的商业性瓷窑,今人名为长沙窑,唐时称为石渚窑。长沙窑作为我国唐代重要的外销瓷窑,产品遍布国内多个城市,并出口至西亚、南亚、东亚等地,无疑充当了9至10世纪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窑址所在地更是出土了大量的长沙窑遗物,这其中以长沙博物馆收藏最多,共计4800余件。


  唐长沙窑一个创造性的特点就是将诗文通过书法装饰于瓷器。据统计,长沙窑留下诗歌近百首,其中许多未见于《全唐诗》。这些诗文是对生活的艺术提炼,其中一些瓷器更是将诗词装饰与传统节日相融合,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件唐长沙窑青釉褐彩“寒食元无火”瓷壶1983年出土于现长沙市望城区古城村。题诗瓷壶高23.6厘米、腹径16.2厘米、底径12.5厘米,敞口,颈部长且粗,圆肩,瓜棱形腹部,平底假圈足。颈肩处有一半环形系,系的正对面有一多棱柱短流,流下方以褐彩书写诗歌一首:“寒食元无火,青松自有烟。鸟啼新上柳,人拜古坟前。”该瓷瓶胎质为灰色,通体施青釉不及底,有流釉现象。


  该瓷壶字迹清楚,诗文内容语出自然、精炼简洁。通篇对仗,虽为“宽对”形式,但亦可称之为工整。第三、四句本应为“新柳”对“古坟”,“上”对“前”,最终将“柳”与“上”的次序调换,“上”之词性亦随之改变,使“鸟啼新上柳”极写时间之早而非原来的季令之早,尽管打破了对仗,但通观全篇,不得不承认这一变动确有别出心裁之妙。


  这把瓷壶上的诗歌重点放在寒食节上,描述了唐代长沙人春祭的习俗:寒食节那天禁烟,但青松雾霭似轻烟,在先人坟前插上新柳枝,鸟儿在枝头啼鸣,祭拜者叩倒在墓前。这既是出于缅怀先贤的传统,又表现了民间情兴所在,扩大了瓷铭诗的影响,并将寒食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传播到世界各地。这首诗的场景描写也为我们了解唐朝时期长沙的风俗民情提供了宝贵资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4 20:30 , Processed in 0.09902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