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湘江评论》撰写及印刷旧址回荡着百年前的足音

2019-3-31 07: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86|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印记

  《湘江评论》撰写旧址位于长沙市修业学校,1972年该校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江评论》印刷旧址位于芙蓉区白果园33号公馆,为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点。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游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919年的长沙城,一位26岁的青年发出时代之问,并以此为起点,实现了从教员到革命家的转变。

  从修业学校沿人民路西行数百米就是白果园。这条路串联起《湘江评论》的撰写与印刷旧址,回荡着百年前的足音。

  百年来,党的精神如何传承,传播方式如何创新,探索从未停止。

  峥嵘岁月

  小学教员的家国情怀

  口述人:芙蓉区委党史联络组成员 张定浙

  1919年,26岁的毛泽东正经历着许多普通青年的困惑,刚刚结束北漂回到长沙,成为修业学校的一名教员。随着五四运动爆发,轰轰烈烈的运动席卷全国。在这场大潮中,毛泽东以长沙学联的名义创办《湘江评论》并亲任主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员转变为知识青年的意见领袖。

  毛泽东在主编《湘江评论》期间,白天事情很多,写稿常常在深夜。从创刊宣言到国内外大事述评,所有的文章几乎由他一人撰写。文章写好了,还要自己编辑、排版、校对,甚至亲自去卖。

  修业学校南楼一层,楼梯间左侧仅十余平方米的房间是当年毛泽东居住和撰写《湘江评论》的地方。当其他媒体人还在用文绉绉的语言写文章,《湘江评论》已率先用饱含激情的白话文呐喊。那时的毛泽东虽然只是普通教员,却在创刊宣言中写道:“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文风犀利富有激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纷纷推广点赞《湘江评论》。用如今的标准来看,毛泽东是一位“新媒体传播高手”。对于热门话题,《湘江评论》从不缺席,从呼吁北洋军阀释放因批判时局而被捕的陈独秀,到号召妇女解放,甚至敢和军阀张敬尧叫板,直言湖南省的言论不自由,这导致了《湘江评论》被查封。

  “创刊号初印2000份当天就销售一空,又加印2000份。第2期起发行了5000份,这在当时的报刊中已经是很大的发行量了,仍然供不应求。《湘江评论》虽然只发行了4期,但被认为五四时期最出色的革命刊物之一,影响十分深远。”张定浙介绍,如果说成立新民学会为湖南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那么《湘江评论》为其做好了思想准备。

  足迹寻访

  撰写旧址将重新还原

  “目前,学校的改造正在进行,预计7月中旬前将全面完成,毛主席当年撰写《湘江评论》的旧址也将重新还原。”修业学校校长李群英介绍,今年正值《湘江评论》创刊百年,该校将完成环境改造,还将开设“百舸体验营”系列校外体验营地,以毛泽东革命生涯中的几个重要地点为线索开展游学,让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濡染和熏陶。

  白果园33号公馆,曾是实业家章克恭创办的湘鄂印刷公司旧址。如今,周边商务楼宇耸立,但青砖铺地、白墙黛瓦的白果园仍有百年前的韵致。在此居住了数十载的老居民记得,先辈曾说白果园33号公馆是当年印刷《湘江评论》的地方。

  去年,白果园启动有机更新,在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社区生态、不破坏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质街巷绿化园林景观,并将原有的鲁派、明清、民国、苏联等风格的建筑有机融合。如今,不时有游客远道而来,在古巷里寻觅毛泽东当年的足迹。

  红色传承

  党员学习平台装进手机里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学习强国’。”丰泉古井社区的老党员周如生已经70岁,自打手机下载了“学习强国”APP一直积极主动学习。周如生家距离《湘江评论》印刷旧址仅数十米,他白天要为白果园有机更新项目忙碌,晚上挤出时间学理论、学政策、学法纪、学典型。他还经常通过区、街道的“芙蓉先锋”“和谐定王”等公众号和社区的党员微信群进行学习。

  去年8月,《湘江评论》印刷旧址所在的定王台街道丰泉古井社区启动“先锋空间”,首场主题沙龙就是“当青春遇见马克思”。温馨的空间、浓郁的氛围,让“先锋空间”成了头脑风暴的集聚地,每期的活动预告刚发出就吸引诸多党员、居民报名参加。

  “这样的活动有趣味、有氛围,没有宏大的理论,只有生动的故事,大家参与的热情都很高。”居民李盛经常带孩子参加活动,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把党的学习平台装进手机,将党员教育基地建在家门口。当年,《湘江评论》点燃了“新媒体”传播新思想的燎原星火。如今,沿着伟人的足迹,新时代的党员教育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春风化雨润心田。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29 15:25 , Processed in 0.12891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