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2010 “两桥一隧”引领一江两岸比翼齐飞

2018-12-13 08: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84|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记者 陈焕明

  长沙素有“山水洲城”的美誉。汩汩湘江穿城而过,在孕育湖湘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一道“天然屏障”,将长沙分隔成河东、河西,阻碍了两岸交流和发展。

  曾几何时,轮渡是长沙人过河的唯一方式,呜呜的汽笛声夹着人生百味。40多年前,依靠“人海战术”,长沙首座横跨湘江的桥梁——湘江一桥(现称橘子洲大桥)通车,长沙人从此告别了过河依靠轮渡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长沙人过江方式从橘子洲大桥“一枝独秀”进入桥梁、隧道、轨道“多点开花”时代。过河交通的日益便捷,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长沙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的最佳见证。

  说到长沙过江通道的建设,必然绕不过2010年。正是在那一年,长沙“两桥一隧”——福元路大桥、湘府路大桥和南湖路隧道同时动工,成为当年轰动全城的一件大事。随着这3条过江通道建成通车,不仅解决了长沙市民过江难题,使长沙市区过江通道间隔距离缩短到3公里以内,而且长沙加速推进沿江建设、跨江发展,彻底改变过去“西文东市”的城市格局,实现“一江两岸、均衡发展”的目标,对长沙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晚报见证

  2010年9月27日,备受关注的“两桥一隧”——福元路大桥、湘府路大桥、南湖路隧道齐齐开工。当日,《长沙晚报》分别在头版和A10版刊发了题为《湘江“两桥一隧”今日齐动工》和《3年后,11条通道过湘江》的报道。报道说,作为长沙市委、市政府缓解过江交通压力、推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实施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两桥一隧”工程是当年长沙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长沙晚报》时时关注“两桥一隧”建设进展情况,多次在重要版面用大篇幅报道项目建设重大节点和建设现场。2012年7月6日,《长沙晚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题为《“两桥一隧”提速过江交通》的消息。消息说,浩瀚江面上,福元路大桥和湘府路大桥一北一南,正在搭建起连通湘江两岸的快速通道;湘江河床下,南湖路隧道以每月200多米的速度向西掘进。最终,福元路大桥、湘府路大桥、南湖路隧道相继于2012年、2013年建成通车。

  亲历者说

  采用施工设计总承包,打造“百年工程”

  为建好“两桥一隧”,2009年,长沙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由长沙城投集团作为三大项目建设业主单位,并在该集团下成立专业化的建设类全资子公司——长沙市城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为“项目公司”),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实施。近日,记者采访了时任项目公司总经理李垚和曾参与南湖路隧道建设的中铁隧道局集团项目管理人员袁勇。

  “这三个项目在当时招标过程中,福元路大桥和南湖路隧道采用施工设计总承包模式,湘府路大桥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施工设计总承包能实现总价包干、风险共担,最大程度地降低项目所带来的风险,并力争实现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李垚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严格执行质量责任制,将质量目标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工序、各工种、各协作队,形成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质量管理网络。

  李垚介绍,当时南湖路隧道是三个项目中施工难度最大的一个,隧道沿线共有6处溶洞,而且掘进地段60%以上处在超浅覆土地段,最浅覆土区仅6.7米。怎样安全穿越溶洞和超浅覆土区?为此,施工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派出了最优秀的队伍——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曾修建了厦门祥安海底隧道、武汉首条长江过江隧道等,是国内穿江过海隧道施工领军企业。曾在南湖路隧道项目部任副经理的袁勇回忆说,南湖路隧道是长沙首次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泥水平衡盾构法施工的项目,为了保证盾构安全通过溶洞区,项目团队经过多次技术研讨,决定采用江面水下注浆技术,从江面对水下溶洞进行钻孔、固定、填充,一举攻克这一“拦路虎”,为业内今后类似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南湖路隧道原定由一台“橘子洲号”盾构机完成南北两条线的掘进。为了保证隧道建设进度,早日实现通车目标,2012年7月,中铁隧道局集团在项目公司支持下,新增1台盾构机“橘子洲Ⅱ号”实施南线掘进任务。袁勇介绍,盾构“双胞胎”你追我赶,很快将前期因受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客观因素延误的工期追了回来,为项目如期完工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重访

  从1972年建成通车的橘子洲大桥,到1991年建成通车的银盆岭大桥,再到2000年建成通车的猴子石大桥,这就是长沙人过去俗称的“一桥”“二桥”“三桥”;再后来,黑石铺大桥、三汊矶大桥、营盘路隧道、“两桥一隧”等也相继建成通车……如今,长沙的过江通道除了桥梁、隧道,还有地铁、城铁“长龙”静卧江底,加起来总数超过10条,市民只需几分钟就可过江。

  “宁要河东一张床,不要河西一间房。”“河西是农村,到河东才叫进了城。”这是过去人们对河西的直观印象,但随着一条条过江通道的通车,长沙城市格局由过去的“西文东市”,逐步发展到“一江两岸、均衡发展”,由此踏入“沿湘江时代”。而城市格局变迁的背后是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河东河西经济发展实现“比翼齐飞”。

  忆往昔

  湘江之“坎”制约河西经济社会发展

  “以前橘子洲大桥、银盆岭大桥有收费站,双向收费,打的过河每次都要出2元过桥费。”20年前在河西读大学的史鹏对学生时代的过江交通生活记忆犹新。

  史鹏所说的“过桥费”就是路桥通行费,当时在橘子洲大桥、银盆岭大桥以及后来的浏阳河大桥、猴子石大桥都设了收费站。在长沙开了10多年的士的张均也有同样的记忆。“过一次桥收一次费,有时候车一多,就堵在收费站那里了,所以那时候我们都不愿意往河西跑。”他说。

  收费站成了湘江大桥上的一道“坎”,甚至成为制约河西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一大“瓶颈”。为了让过江桥梁更畅通,“外移城区收费站”应时而出。2005年1月1日,长沙城区4座大桥收费站同时拆除,过河的这道“坎”从此被清除。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中的车流不断壮大,过江交通的需求持续增长。打开2008年的长沙地图,可以看到城市中心城区与外部联系的东部通道主要有三一大道、晚报大道、远大路、人民路、长沙大道和劳动路等6条道路,而西部通道受湘江的阻隔,仅有银盆岭大桥、橘子洲大桥和猴子石大桥3座桥梁与之对接,三座桥梁14条车道明显低于6条道路38条车道。

  破解过江交通瓶颈,在三座大桥之间增加机动车过江通道显得刻不容缓。2009年9月,营盘路隧道开启湘江首条江底隧道的建设大门。紧随其后,福元路大桥、湘府路大桥、南湖路隧道“两桥一隧”建设如火如荼。 

  2011年10月通车的营盘路隧道,相当于在湘江之下建了一座“水下互通式立交桥”,8个出入通道,在城市核心区域形成一个交通大循环;福元路大桥主桥的三个钢拱如提篮一般将大桥“提”起,似一道彩虹架设于江面;湘府路大桥跨过京广铁路,将省府片区与洋湖片区紧密联系起来;南湖路隧道的巨型盾构机从江底平稳掘进,造就首条下穿湘江的城市道路盾构隧道……放眼湘江两岸,长沙三环内的过湘江通道数量已有10多条,机动车过江车道达48条。

  谈发展

  过江通道多了,市民过河更加方便快捷

  “攻坚克难、敢打硬仗”是李垚对全体参与“两桥一隧”项目建设施工单位的总体评价。他说,当时三个项目参建者加起来有上千人,他们每天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地施工作业,“啃”下了征地拆迁、盾构推进、管线改迁、交通疏解等一块块“硬骨头”。李垚介绍,因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出色,相关参建单位分别荣获了“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湖南省重点建设劳动竞赛先进单位”“湖南省工人先锋号”“长沙市优秀施工单位”等多项荣誉。

  在湘府路大桥施工过程中,其中一大难点便是宽桥面桥梁的挂篮施工。时任四川路桥集团湘府路大桥项目副总工程师王宇平介绍,所谓“挂篮施工”,就是用钢筋按照一定尺寸织成类似篮子的模型,然后再铺设钢筋,灌注混凝土。湘府路大桥桥面宽38.5米,创湖南挂篮施工之最,所有的钢筋篮子都要到工厂定制。

  福元路大桥是长沙湘江首座提篮式钢拱结合梁拱桥,3个钢拱如3道相连的彩虹将大桥“提”起,气势恢弘。时任中交二航局福元路大桥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关成元介绍,因采用在国内刚起步的多点步履式顶推法施工,和其他大桥工地动辄上百的工人比起来,福元路大桥第一个钢拱顶推只动用了16名工人,所有工序均由一台电脑控制。

  “从福元路大桥开车,5分钟就能抵达对岸。”家住湘江世纪城的白领李茜在金星路附近上班,过江通道的增加对她而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上班路上少用半个小时,“意味着我每天可以多睡半个小时。”

  “现在过河比以前方便多了,不堵车的情况下几分钟就能过河,就算堵车也可以调转车头走其他过江通道。”市民郭靖靖说,长沙市区每隔3公里就有一条过江通道,无论是居住、工作还是聚会,都有了更多出行选择。郭靖靖一直喜欢河西的居住环境,过去考虑到过河的问题,只得将首套房买在河东。去年他终于圆梦,在洋湖买了自己的第二套房。“过河方便、环境优美是我选择洋湖的首要原因。”郭靖靖说。

  话今朝

  城铁长沙站以西段已通车,多条过江地铁正在建设

  作为中铁隧道局集团一名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四川人魏利2007年来到长沙工作,今年已是他来长沙的第11年了。他先后参与修建浏阳河隧道、营盘路隧道、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江隧道,现在任麓景路南延线桃花岭隧道项目安全总监。在魏利看来,长沙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力度相当大,老百姓出行越来越便利,城市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尤其是河西的发展,我刚来长沙时,河西很多地方还是农村一样,现在已变成梅溪湖国际新城、洋湖生态新城等,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魏利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大,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区域越来越广,用来代步的汽车越来越多,对过江通道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修建过江通道,能有效分流过江中、短途交通,减少车辆绕行,同时减缓相关接线道路和主要节点的交通压力;对于改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和城市空间结构,推动和加快对应的片区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除了城市桥梁和隧道,地铁、城铁也来助力过江交通。地铁2号线2014年建成通车,搭载乘客穿江而过;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站以西段去年底通车,河西居民前往株洲、湘潭只需半个多小时;正在建设中的地铁3、4、6号线都是连接河东河西的骨干线路,建成后将分流一部分过江交通需求,成为过江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条条过江通道的建成通车,担负起长沙过江交通的重任,连接着湘江两岸一条条主次干道,如城市的血管承载着生机与活力。

  奋进风采

  到2020年长沙共规划19条过江通道

  眼下,李垚正忙着湘雅路过江通道的招投标工作。“湘雅路过江通道将采用隧道形式,线路全长约4180米,江中段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这在全市过江隧道工程中尚属首次。”李垚说,湘雅路过江通道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批复等前期工作,正在全力推进招投标工作。项目将继续采用施工设计总承包模式,在使用性和美观性上打造长沙隧道行业的标杆工程。

  另外两条重要过江通道——银星路—兴联路过江通道和人民路过江通道均已启动地质勘察招标,预计不久后就将启动建设。按照规划,到2020年,长沙共有19条过湘江通道,其中主城核心区范围(银盆岭大桥至南湖路隧道)过江通道7条,平均间距1100米以内;主城区范围(苏圫垸至南三环范围)过江通道达到11条,平均间距达到1700米;中心城区过江通道14条,平均间距2700米。未来,市民过江将更加便捷,城市格局也将更加优化。

  年度大事

  3月18日 

  中国自主研制的AC313直升机首飞,填补中国民用直升机领域的空白。

  4月14日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4月30日 

  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

  8月7日 

  甘肃省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10月1日 

  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1月12日至27日 

  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28 16:50 , Processed in 0.10773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