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雨花区跳马镇6户村民捐资11万元修缮井坡古井

2018-8-6 10: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09|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井坡古井修缮一新后,水质得到保护,村民们取水也方便了许多。  长沙晚报通讯员 龚曼群 摄

  长沙晚报记者 胡媛媛


  青山环抱中碧波荡漾,古朴的麻石护栏围住一方古井。清晨7时刚过,位于雨花区跳马镇跳马村的井坡古井旁就热闹起来,手提瓶、肩担桶的取水者络绎不绝。“喝一口甘甜入味,再一口沁凉入心,这井水比冷饮还韵味。”66岁的村民龚德明一边维持取水秩序,一边和乡邻打趣。


  可就在3个多月前,井坡古井还是另一番景象:井畔杂草丛生,道路泥泞不堪。变化源自跳马村6户村民的义举:他们不仅自己掏出11万元作为修缮资金,更主动出工运石填土,烈日下奔忙3个多月,使古井焕然一新。


  古井藏山林,滋养村庄代代人


  水桶、大号矿泉水瓶……虽然藏身山林之中,但昨日清晨记者赶到井坡古井旁时,已有不少人提着各种容器前来取水。“我母亲是跳马村人,如今虽然跟我住到了东塘,可总是想着老家门口的井水。这不,我一早就开车来了。”一名小伙子指了指停在不远处山路上的私家车对记者说。


  虽然占地只有20平方米,但古井显得质朴清新:麻石修筑的井台和围栏,上面精细镌刻着花纹,沿着石阶下行1米,井水清清可照人影。为了不让落叶、尘土飘落井中影响水质,古井上方搭建了一个不锈钢遮阳棚。


  井坡古井有多大岁数?村民龚德明有家谱为证。“我们龚家是明朝时从江西迁到跳马一带。家谱上记载,迁徙而来的祖先去世后,就葬在家附近的井坡月形山。”龚德明说,从家谱中能了解到,井坡正是因为山林有口井而得名,这也说明,早在明朝甚至更早时期该井就已存在。


  跳马人世世代代都喝着这里的井水。“古井周边有3个组上百户人家,六七成家庭会来这里取水。”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自家经常烧井水饮用,水壶里却不见水垢,可见井水水质良好。


  捐资又出工,6户村民高温下修井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古井一度变得破败不堪。不仅井边被杂草和泥泞包围,一截断石还倒在井中,水面上也常漂有落叶,村民们得将杂物拂开才能取水,这让龚德明看了不禁叹息。


  “古井滋养村庄一代又一代人,不能让它就这样破败下去。护井修井,我们义不容辞。”今年4月中旬,居住在古井附近的6户人家聚在一起开起了“大家庭会”,其中就包括龚德明三兄弟。“大伙决定修缮古井。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就筹集了11万元。”龚德明说。


  为了用有限的资金将古井修得精美大气,6户人家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在购买了70吨麻石后,为了节省搬运费用,6家人集体出工。“从公路到古井,有大约40米的直线距离,这段距离搬石只能靠人工。”龚德明回忆,当时大家两人一组,用杠子和铁丝网将麻石一块块抬到古井边,每天从清晨6时干到傍晚,几天下来大家的肩膀都扛肿了。村民龚辉在搬石时不慎砸伤了腿,只得在家休息。“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我家老婆和儿子接着上。”龚辉笑道。


  不仅仅是搬运麻石,还有平整地面、挖方填土……“除了砌井台和围栏需要请工匠,其余的活都是我们6家人自己动手。”龚德明说,施工期间正逢酷暑,大家一个个挥汗如雨,“可装两公斤水的水壶,我一天要喝两壶”。


  经过3个多月的赶工,井坡古井焕然一新。“他们为乡邻办了件大好事,我们都很感激。”如今,村民们来取水,遇到修井人总会道声谢。


  “古井有了新模样,井边要有新文明。”龚德明乐呵呵地说,现在大伙又组织了一支“护井队”,呵护井边环境,维持取水秩序,忙得不亦乐乎。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18 12:16 , Processed in 0.10400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