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非二代”如何接过非遗的班

2017-6-21 08: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32|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主持人语

  东亚文都,潇湘风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保护这些文化瑰宝,留住民族文化根脉和乡愁?年轻的非遗传承人(“非二代”)该怎样从祖先手中接过传承之棒?在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后,6月14日,本报联合长沙市文广新局共同举办第360期《你说话吧》,聚焦“我是非遗接班人——非遗传承需要年轻一代发力作为”的话题。众多非遗研究专家、艺术家和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市民代表齐聚现场,展示经典的长沙弹词、山歌对唱,讲述不为人知的非遗故事,畅谈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长沙非遗保护现状

  目前,长沙市已初步建立起国家、省、市、区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全市普查登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66个,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8项、省级17项、市级49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分别为6人、12人、43人;建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25个、非遗专题博物馆15个。

  【讲述】传承非遗很有成就感

  刘雅(长沙湘女湘绣公司董事长、湘绣传人):现在,社会上称我们这些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为“非二代”,我觉得这个称呼很有意思。我家几代都是做刺绣的,这赋予了我一种使命感。我从国外读研回来,在北京外企工作过,然后回到湖南传承湘绣,已经13年了。我很欣慰现在有很多朋友喜欢我的湘绣,甚至开始追随我。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朱荣和(望城皮影戏传承人):说来惭愧,我正式接触皮影戏其实才3年时间。开始,我对传承它是抗拒的。尽管老爸经常挂在嘴边“浏阳的鞭子(鞭炮),河西的班子(唱戏)”,说得很自豪,但我总认为皮影戏很无聊,唱的是文言文,伴奏的又是传统乐器,谁会喜欢咯?直到有一天,我的同事说,朱荣和,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你爸了,在表演皮影戏,原来你有这么牛的老爸!我就问,你想看皮影戏吗?他说,对啊,我儿子也很喜欢!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皮影戏还有蛮多人喜欢,然后就慢慢跟老爸学,越深入越感觉里面博大精深。

  张磊(捞刀河刀剪学徒):我爷爷是捞刀河刀剪厂的老职工,我师傅是爷爷的徒弟。像我们这些80后、90后,是比较适合传承非遗的。我们这代承上启下,童年的回忆里有老一辈、传统文化的印记,长大后又在创新浪潮中奔跑,传承非遗就不会精神空虚,会有成就感。

  【点题】“非二代”的多样困惑

  朱荣和:我很乐意为大家表演皮影戏,但也会遇到困惑。有时刚开始表演,底下有七八十个人看,可10分钟就走了90%,年轻人都说看不懂。一台戏三个小时,很辛苦表演完之后,观众却问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请问你在表演什么?

  王志敏(长沙弹词传承人):去年,我师爷彭延坤老先生去世后,长沙弹词的传承捉襟见肘。一方面,老先生的很多资料亟待整理和挖掘;另一方面,长沙弹词的现状是人少事多,从艺者非常少,势单力薄。我想用3到5年培养几个学长沙弹词的徒弟,但这需要场地和经费的支持,需要有人来分担经济负担。

  张磊:我在传承捞刀河刀剪技艺时,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师傅的传授缺乏系统性。比如打一把剪子,师傅只会在出问题了才会告诉你怎么解决,而其潜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因此对这门技艺没有全面的认知,不知道自己学到了哪一步,还有哪儿不到位。这直接影响了传承的效率。老师傅可以从小当学徒靠时间来磨练,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非二代”则不大适应。

  刘慧扬(长沙市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市政协委员):我认为,现在非遗传承面临标准缺失的问题。比如,浏阳夏布,它的上色达到什么水平才算达标?没有标准,就会导致鱼龙混杂。外界不知道什么是正宗的,而假货、次品就会影响市场声誉,最终阻碍非遗传承。“非二代”有现代眼光,应该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陈剑(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非二代”不仅有传承人,其实也包括年轻的研究者。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非遗传承工作中,这种现象令人欣慰,可同时非遗专业的学生就业问题也凸显出来。对接的单位太少,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种人才浪费。

  【思考】困惑背后的纠结

  思考1:“非二代”就该甘守清贫么?

  朱荣和: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如何让非遗活下来,更长久地做下去。山歌好听吗?好听!但你会不会去学?不一定!为什么,因为它可能无法让你养家糊口。不管是艺术家也好,匠人也罢,归根结底都要生活。有的非遗传承,花的时间短了学不会,时间长了生计有问题。我认为,这是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传承非遗的重要原因。

  周永康(市文广新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首先要明白一点,传承非遗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财,而是留住文化之根。从事这项职业,获得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价值和尊重感,这不能单拿金钱来衡量。在这个前提下,才是提高收入改善生活,乃至把事业做大做强。

  孙文辉(湖南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今年端午,我去道县做龙舟文化调查,就感受到一种神圣。打工的年轻人可以过年不回,但这天非得回来不可,因为要参加龙舟比赛,它牵涉一个村、一个家族、一个氏族的荣誉。从某种意义上说,非遗传承就是让年轻人重拾神圣感和荣誉感。

  王志敏:其实,对于大多数“非二代”来讲,荣誉感和责任感都是必备的素质。不然,早就坚持不下来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了甘坐冷板凳的自觉,那么,之后非遗传承该怎么走?

  周永康:非遗由冷变热,“非二代”的队伍在壮大,这是有目共睹的。接下来,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让大家更有名气,就是帮助大家找到自己更大的社会价值,叫做文化尊严和自重;第二,帮助大家如何生活过得更好,如果这两点解决得比较好,我相信非遗传承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当然,前提是传承人自身本事要过硬。

  思考2:传承非遗,创新的度在哪里?

  朱荣和:传承非遗,我认为贵在创新。我跟我父亲最大的分歧就是,他觉得要坚持传统,而我认为皮影戏以前的剧本、台词有些跟不上时代了,要变革。我们可以通过现代化、科技化的表演方式来“新坛装老酒”,按流行的形式去演皮影,比如光头强的片段,完全可以放到皮影中来。

  张帆(湖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创新是好事,但要避免出现“四不像”。尤其是在没有彻底掌握这门技艺之前,千万别去做过多的创新。要秉承传统,不失其本,不能出现过度的市场化,甚至产业化。

  孙文辉:我觉得,还是要扎扎实实地继承传统。传承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继承好。在真正掌握后,再进行创新。而且,不能一味地适应市场。比如,长沙弹词如果改唱普通话,就不是长沙弹词了。它可以在逗的环节里,加入一些时尚元素,但整个框架不能大变。

  刘雅:最近我在读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写的一本书《匠人精神》。秋山先生提到守、破、离的传承形式,就是一开始忠实于守护师傅传授的形式,然后打破这个形式,自己加以应用,最后离开形式开创自己的新境界,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我觉得这个传承形式很好。

  黄守愚(长沙市人大代表、儒学研究学者):除了非遗本身要适当做些创新,贴近生活外,我们还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否则,就可能陷入“捧着金饭碗要饭”的尴尬。

  张帆:其实我们的老艺术家、老手艺人在技术工艺上非常厉害,但对包装不太重视。“非二代”在传承技艺的同时,发力点应该放在如何包装好自己的项目上。酒香也怕巷子深,你们要学会吆喝。

  王志敏:包装我们一直在做,像在公众号推出长沙弹词,视频点击量也还不错,加起来可能上千万。行内有一句话叫“新加尖,赛神仙”,“尖”就是传统活做得很厉害,“新”就是融入市场,融入生活的东西。但这还是停留在作品本身,对于其他运营,我是不懂的。

  朱清波(长沙花鼓戏传承人):非遗传承既要留住自己的根,也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单位去年尝试用VR(虚拟现实技术)拍了《刘海砍樵》,这应该是全国第一家戏曲单位用这种手段,反响很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思考3:非遗该怎么回归百姓生活?

  陈友材(湖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非遗是什么,用句话说,日用而不觉,每天按照这个方式去生活,那么这种方式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非遗能不能活,前提条件就是生活要它还是不要它。从这个角度来说,非遗分保存和保护两种。历史上存在过,但没有办法再流传下去的,就只能用建档的方式来保存,作为祖辈的记忆;保护的东西,就是现在我们还能够在生活中用得到的,还能传承下去的。

  庄居湘(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很多非遗项目,其实是可以回归现实生活的,关键要找准需求。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会更高。在奔向小康的路上,我们可能更多选择廉价一点的商品;但经济条件好了,我们还是希望用手工制作的精品。比如手工湘绣睡衣、手工制作的精制茶具等,会关注环保的问题,会关注商品的艺术品质。

  全雅倩(湖南女子学院大二学生):我讲一个大家都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湘绣,大家都知道这是湖南人的骄傲,可为什么我不去买?因为,价格太贵了,对于我来讲,接受不了。而很多非遗项目,其实都有这个问题,因为是手工制作,成本居高不下,而不降价,就进不了寻常百姓家。

  刘雅:我们也注意到这个现象。所以,现在湘绣除了纯手工的高端产品外,还有其他的产品。这些产品同样有湘绣的元素,但是要提醒消费者,这是机器绣的,会便宜一些。

  张帆:我认为,这种思路是对的。让传承活下来,就要考虑需求关系,考虑老百姓的接受度,融入人们的生活。各类非遗项目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湘绣传承,60%的大众产品提供给市场,解决生存问题;30%的做收藏,10%的是精品。这种比例就比较合理,能很好地解决传承和发展的问题。

  张晓梅(长沙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这不仅是传承人的事,我们有关部门也在做这方面工作。比如,这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就有很多互动环节。像剪纸、陶艺等,都是让市民跟非遗文化做一个零距离接触。

  【建议】非遗传承的金点子

  建议一:进社区、进学校

  杨凯(市民代表):我觉得非遗最应该进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校园,一个是社区,这两个板块太大了,覆盖面太广了。到底怎么进去呢?第一,进学校可以组建一些学生社团和协会,进社区可以建立兴趣小组;第二,社区和学校要为非遗传承提供场地支持;第三,非遗传承人要做一些讲座、展演、体验活动。长沙市特别是雨花区有一个这样的方案,叫做“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另外越来越多的社区兴起自办的春晚,非遗项目完全可以纳入进去。总之,就是希望非遗走出去,活起来,传下去。

  陆丹(湖南女子学院大学生):我认为,进学校不能简单理解为一台剧目或者一场活动,我们应该把非遗纳入到课程当中。有了老师引导,非遗观念就能更深地扎根到学生头脑里。此外,我建议组建专门的社团。现在,有一个湖南省高校国学联合会,那么我们能不能也创一个湖南省高校非遗的传承社团呢?

  建议二:抱团发展

  周永康:现在我们有笑工场、有老长沙戏园,有即将竣工的橘子洲长沙非遗馆,我想,可以专门整合一台小节目,包括花鼓戏、弹词、皮影、快板、山歌等,在这些场内巡回演出,大家抱团发展。

  许柏来(市文广新局非遗处副处长):我认为,“非二代”不该是全才。我们每个人术业有专攻,不可能我是传承人,我还要懂营销,懂宣传推广,我没法做那么多,所以需要有团队,有合作。我只专注于我的艺术,你来帮助我推广,我们之间要有一个利益的分配。

  肖华(飞艺宝APP负责人):我们公司做的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把所有的非遗项目放在一个平台上来进行推广和展示。去年,我们跟文化部门、非遗中心一起联合做了“传统手工艺博览会”,现场人山人海,线上线下参与的人数达到100万人次,我希望今后再做这样的活动,一个个项目去推。

  李峰(非遗保护志愿者):传承非遗,不单是“非二代”的责任。比如,小张师傅提出要整理捞刀河刀剪工艺的文字资料,相关专家就应该站出来。我有个创新点子,就是做一个非遗服务的平台,传承人不用出门,我们上门提供服务。这跟把他们聚在一起的办法,殊途同归。过去,可能老人不太接受这种形式,我想,“非二代”应该不存在这个问题。

  朱清波:我建议年轻的“非二代”自己建个群,大家互通有无。我们年纪相仿,有共同的事业,有同样的苦恼,大家可以一起想办法,出点子。

  本期话题由长沙晚报社与长沙市文广新局共同举办

  鸣谢:雨花非遗馆提供讨论场地

  总策划:庄居湘 李辞

  总主持:袁云才

  本期策划:周永康 庄居湘 李辞 江悠悠

  本期现场主持:袁云才

  文字整理:庹新岗

  摄影:余劭劼

  网上传播:掌上长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28 16:53 , Processed in 0.10307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