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串门长沙“老九门”

2016-11-20 10: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18| 评论: 0|来自: 长沙晚报

“文夕大火”前的中山亭。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今年下半年以来,一部讲述长沙抗战的电视连续剧《老九门》一直在各大电视台轮番热播。该剧中,每一门代表一个盗墓家族,显然,这个“九门”是艺术加工的产物。有城就有墙,有墙就有门。明清时期的长沙确实存在过9座城门。近日,记者寻访长沙城“老九门”,站在已看不到的各“门”前,心中顿生别样的情怀

  长沙晚报记者 范亚湘 

  小吴门:这道昔日最为坚固的门

  见证了1949年解放军开入长沙

  16日,记者在建湘路北段至五一大道之间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却始终没有找到“小吴门”。一问街上的老人,他们的回答惊人的一致:“这片地方都叫‘小吴门’呀!” 

  眼前的小吴门,车水马龙、行人如织,酒楼、商铺、银行等一家挨着一家,宝南街的手机市场更是红火旺盛,各种新潮的手机直把人看得心里“嘭地嘭”。

  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小吴门其实是当时长沙城内的一个“小吴国”。“我小时候听说过这个故事,说是那个‘小吴国’很小很小,小得只有百来人。像我们这些在小吴门一带长大的人,做细伢子的时候,经常玩的一个游戏就是扮演‘小吴国’的国王。” 

  这位老人说的“小吴国”并没有历史记载,只是存在于民间。 

  明初,朱元璋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史称“洪武之治”。其时,小吴门一带市集繁闹,手工作坊遍布,资本主义已经在长沙露出端倪,无形之中为清末民初中山路的繁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77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将年久失修、毁坏不堪的元代长沙土旧城改为砖石建筑。这项耗资巨大的城墙大规模修整工程,在长沙历史上绝无仅有。至此,长沙始有石砖结构的城墙,防御功能极强,被喻为“坚城”,而小吴门更是“坚城”的重中之重,坚固得犹如铜墙铁壁。这一带驻扎了近6000人的卫所,常有士兵在城门口“缉捕盗贼,盘诘奸伪”。

  从小吴门进城的街道原名小吴门正街,民国时期,街道被拓宽并延伸至江边,名称也改为中山路。随着环城马路的修建,小吴门也随之作古,只是作为一个地名存活了下来。但小吴门却见证了长沙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小吴门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浩浩荡荡开入长沙,长沙市民夹道欢迎、盛况空前。 

  湘春门:这道写着“义”的门是辛亥革命发源地之一

  很多老长沙人的脑海里都存有一幅画面:满街林立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流,“头卡子”热闹的马路菜市,筒子楼里的家长里短,街边各色小吃的香味,各种口音的吆喝叫卖声……近百年来,长沙北正街的日子就这样慢慢流淌,人们享受着生活的安逸。 

  北正街,是古时长沙北城门即湘春门正对着的街道。古长沙城内南北向的大街有两条,一为南门正街,一为北门正街。南门正街早在民国时期已修成了黄兴路,即现在的黄兴路步行街。北门正街南起中山路北至湘春路,一直保留到两年前因旧城改造才不复存在。

  北正街作为老长沙北城的一条主轴,串联了长沙旧巷的庞大系统。进入北正街,旁边有很多网状分支街巷,如高升门、千佛林、学宫街、通泰街、民主西街、红墙巷、潮宗街……或许从这些地名还不能完全看出昔日湘春门的风韵,其实,自明朝以来,这一带一直是历代长沙藩王治官的后花园以及名僧藏经讲道的理想场所,更是富人聚集地。有人就说,看北正街上的那些“老口子”的做派,可以窥探到那些藩王遗老遗少们的影子。

  今天的北正街俨然是一片巨大的工地,四处都被蓝色的建筑围挡遮挡着。一位北正街的“老口子”告诉记者,早年,湘春门口原有湘春塔、关帝庙等古迹。“关公讲义气,我们北正街的‘老口子’最讲的就是义气。” 

  民国时期,关帝庙改为了辛亥革命烈士祠。但祠里却依然保留着关公像,1924年冬天,湘春街突然起了场大火,外湘春街旁的洋油池顿时成为一片火海,其时,义勇救火队员第一个急救目标居然就是辛亥革命烈士祠那尊关公像,杭育杭育地将之抬到湘春路上,以免将关公的脸面“烧得更红”。 

  关帝庙改为辛亥革命烈士祠是有其来头的。1904年除夕,黄兴领导的秘密反清组织华兴会借聚宴团圆之机,在明德学堂校董龙璋的西园寓所(遗址在今交通设计院宿舍)正式举行成立大会。会上,黄兴被推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等为副会长,以“驱逐鞑虏,复兴中华”为宗旨,决定在湖南发难,联络各省响应,“直捣幽燕”。西园龙家,成为辛亥革命发源地之一。

  在湘春路和北正街一带,不仅不见昔日的湘春门,也很少看到过去那些“老口子”们甩开膀子在街上走过的情形,有的只是川流不息的汽车和急急赶路的光鲜男女。

  浏阳门:一个充实长沙记忆和有梦的地方

  一位作家在一篇描写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长沙的作品里写到:眨眼间,他就融入到了浏城桥小巷子里拥挤嘈杂的人流中。在小巷转角处,他要了一辆人力车,径直沿着大马路朝东边跑去。 

  浏城桥就是原来的浏阳门所在地,因为浏阳在长沙的东边,因而,浏阳门也是长沙的东门。走出这道门,就是通往浏阳的路了。一道霞光刚刚从东边升起,便有人背着包袱,急匆匆地朝浏阳而去……此去前路如何?谁又说得清楚。长沙人爱说“浏阳梦”,的确,在那个年代,现在只有个把小时车程的浏阳也是遥不可及了。 

  在浏正街与建湘路交界处的一块空地上,建有半个城垛,除了这处与浏阳门有牵连外,这一带和其他几处门一样,只剩下了一个地名。 

  不过,浏正街的街景却与其他几处门的街景大相径庭。在这里,依然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有的房子更老,是七八十年以前的。”浏正街社区书记唐密告诉记者,现在长沙像浏正街这样的老街已经不多了,“为了让社区的居民也能够过上优质的生活,最近几年我们想尽了办法对街区进行提质改造……” 

  唐密坦陈:“从我的内心来说,我觉得这个地方不要被开发,既然长沙像浏正街这样的街区不多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够将之修缮保留?每个长沙人的内心深处都对老长沙有一份特别的情怀,如果能将浏正街打造成一个寻访老长沙的地方,那将可以充实长沙的记忆,更可以让现在和未来的长沙人看到长沙先人所走过的历程。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英国作家毛姆说:‘任何瞬间的心动都不容易,请不要怠慢了它。’长沙人都做浏阳梦,如果能够留住浏正街这个有梦的地方,那将是我这个小小的社区书记人生中最得意的一笔。” 

  9座城门虽然不对称,但都是每个方位的正门

  清光绪年间的《善化县志》有张非常翔实的省城地图,像蜘蛛网般密布的长沙城被城墙包裹,就类似于一个大粽子,城墙上东西南北方位共开了9座城门。东边的小吴门和浏阳门;西边的为德润门(小西门)、驿步门(大西门)、潮宗门、古通货门(通泰门);南面为黄道门;北边为湘春门和古新开门(兴汉门、云阳门)。除了古通货门和古新开门,各城门都设有门楼、钟楼、鼓楼,它们都是入城必经之地。据“老长沙”陈先枢介绍,东西南北9座城门虽然不对称,但都是每个方位的正门。 

  宋代,西濒湘江的长沙城已南扩至南门口,北至湘春门,东至浏阳门(浏城桥)。明代长沙已成为人口密集、工商业繁荣的商埠。绕城7公里的城墙开9座城门,即西临湘江4座,东向2座,南向1座,北向2座。从城门口入城都为宽敞的正街,正街与正街之间有许多横街,横街之间还有小巷,纵横交错,构成了整个城市的街巷骨架。“老九门”从此已具雏形。 

  长沙“老九门”的盛况一直持续到清末民初,甚至到了清末,为了城市发展需要,又新开了福星门、碧沙门、太平街的太平门、古潭州街口的学宫门,还有经武门。1917年,时任湖南都督谭延闿下令“拆除古城墙建环城马路”,千年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从长沙版图上迅速消失,留下的只是像浏正街落星田一样仅仅一个名儿了。 

  据说,眼看古城墙被拆除殆尽,为了留点城墙给长沙后人,时任长沙市政公所总理曹典球疾呼:“我就睡在城墙上,誓与城墙共存亡。”如此,长沙才得以保住城墙东南角一隅,留下了天心阁一段251米的古城墙。 

  没有古城门和城墙痕迹的长沙城在高楼和矮房之间错落,早就换了模样。当年绕城一圈才7公里,现今记者花了两天时间方才把“老九门”一一“串”了一遍。站在南门口牌楼前眺望湘江,记者发现当时长沙其实还有一道天然之门,这道门就是大西门—— 滔滔不息的湘江。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3 19:59 , Processed in 0.09727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